时光网东京影展观察:独立影展FILMeX十年
2009-10-27 15:08:05 来源:时光网
2004年第5届东京FILMeX电影节海报
10月25日,第22届东京电影节在一片黯淡之中落幕了,奖项结果对于影迷来说毫无惊喜可言,而华语电影更是颗粒无收。东京电影节近年来的保守与中庸化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东京,有一些新兴崛起的电影节正在从不同的侧面搭建起各自的交流平台,在近年的发展中逐渐凸显出自己的特色,吸引着更多电影人和观众热情加入,东京FILMeX电影节正是其中之一。
独立影展FILMeX·市川尚三的十年
东京FILMeX电影节的口号是,“FOR THE BRIGHT FUTURE OF CINEMA·电影的未来”;而这句宣言正是这个今年进入第十届的以新人新作为面向的国际影展的最好定义。为何名为FILMeX?屡次带新片来到东京参加FILMeX的应亮(《背鸭子的男孩》)说,这个影展直译的话应该叫做“东京作者电影节”。而影展的“作者”特色是对导演的关注和尊重;而影展的亲密氛围和互动界面总是会让导演们有“回家”的感觉。
FILMeX的主席是北野武事务所的市川尚三(ICHIYAMA SHOZO),如果你熟悉贾樟柯的电影,应当会经常看到他的名字(从《站台》开始,贾樟柯就和北野武事务所合作)——所以坊间认为FILMeX实则是北野武的电影节,这让人们联想到同是电影演员罗伯特·雷德福创办的美国盐湖城的圣丹斯国际电影节,或者是罗伯特·德尼罗的纽约翠贝卡电影节。其实FILMeX影展完全由一间叫做“影展委员会”的机构主办,朝日电视台协办,它是单列于北野武事务所之外的独立个体。
到2009,FILMeX已经步入第十年。
当下国际影展中流通的大部分影片都是独立制作,创作主体也都是颇富潜力的年轻影人,如果说东京国际影展(TIFF)在争夺这个群体和他们作品的竞争中呈现出保守姿态的话,那么FILMeX的创办则在很大程度上补足了这份遗憾——这个创办于1999年的电影节的亚洲面向和对艺术电影的坚持也令它成为主题电影节中异军突起的新力量。
也许正因为这个电影节对年轻导演和独立电影的全力扶持和信念,一方面它的观众群比较集中——大多是会经常观赏艺术电影、有一定鉴赏水平的个体;同时,影展的“毕业生”们一旦推出新作,也会想到带着作品回到FILMeX,带动了影展片源的健康循环。FILMeX的特别展映单元也会作日本导演的名作回顾,如09年有一个日本30年代电影的单元,同时亦有向法国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致敬的回顾单元。
2005年,当时还是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学生的应亮就凭借《背鸭子的男孩》在FILMeX拿到大奖,而当时进入竞赛单元的还有章明的《结果》和宁瀛的《无穷动》;2006年,应亮再次凭借《另一半》摘得第7届FILMeX大奖。尽管FILMeX规模小,举办周期也不过8-9天,但大概由于北野武事务所在国际影坛脉络广泛的关系,他们的竞赛单元评审团一直都由国际知名的影评人、演员和导演组成——09年第十届FILMeX的评审团由日本导演崔洋一领衔,成员还包括娄烨、多伦多影展选片人Giovanna FULVI、法国电影资料馆主任Jean Francois RAUGER和蔡明亮的御用女演员陈湘琪。
今年将于11月22日开始举行的第10届FILMeX的10部竞赛片中,华语影片包括张作骥的《爸...你好吗?》和郑保瑞的《意外》,而大奖为100万日元现金,同时还有“柯达电影促进奖”(KODAK VISION PRIZE),奖金为8千元美金。影展由蔡明亮的《脸》开幕,特别展映中包括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和赵亮的《上访》。同时,FILMeX在策展理念中高度强调“观众”的位置,大批有备而来的影迷亦在某种程度上和FILMeX的影展文化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