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旧影对对碰 国产类型电影今昔大PK
2011-08-04 08:43:46 来源:时光网
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年度总票房突破百亿人民币大关,举国欢腾,众人奔走相告。当人们惊喜于《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将国产电影的单片票房提升到1亿美元级别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记得1979年中国电影仅观众人次就达293亿。在那个电影的黄金岁月里,全国每年的电影观众人次均稳定在200亿以上,观众人次过亿的国产电影屡见不鲜
与昔日的辉煌相比,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谈不上什么奇迹,最多只是从低潮中走出的“中兴”而已。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十来年时间里,国产电影空前繁荣,不仅观众数量惊人,而且类型多样,片种丰富。现如今市面上活跃的几乎每一种国片类型,都能在那个时期找到自己的“前辈”。
当你感叹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时尚爱情片(《非常完美》、《单身男女》)的时候,可曾知道80年代的银幕上尽是城市小青年的谈情说爱(《邮缘》、《快乐的单身汉》);当你纠结《山楂树之恋》是“纯爱”还是“装X”的时候,80年代的纯爱片《庐山恋》早已凭借“共和国第一吻”名垂影史;当你惊叹《唐山大地震》作为苦情伦理片也能超级卖座的时候,已故老导演谢晋执导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只能“笑而不语”。
下面,让我们一起对国产类型电影做一个今昔对比PK,看看三十年的岁月流转,怎样改变了国产电影的容颜。
新片旧影对对碰 国产类型电影今昔大PK
1. 《庐山恋》VS《山楂树之恋》
关键词:纯爱 青春一句话点评:最开放的与最保守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1980年问世的《庐山恋》堪称国产纯爱电影的开山之作,这部获得“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吉尼斯纪录的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永远的传奇。2010年,张艺谋用号称“史上最干净爱情”的《山楂树之恋》向新世纪的观众兜售纯情,不料却引发一场关于“纯爱”本质的大讨论。
《庐山恋》是整整一代人的爱情旗帜与情怀寄托,上世纪80年代的男人都期望拥有一个张瑜一样的姑娘,可以在自己的腮帮子亲上一口。张瑜和郭凯敏在片中蜻蜓点水般的一吻,当时产生的影响不亚于《星球大战》在美国引发的连环地震效应。在“谈情说爱”刚刚摆脱“资产阶级”罪名的社会环境中,《庐山恋》的轻轻一吻无疑具有敢为天下先的非凡勇气。
同样讲述特殊时期的爱情故事,同样主打纯爱的《山楂树之恋》显然没有《庐山恋》那么好的观众缘。影片在上映后引发的质疑说明,老谋子误解了纯爱的内涵,他想当然的认为“无性”就是纯洁,他硬生生的把老三塑造成了比柳下惠还要狠的角色,面对静秋的投怀送抱始终坐怀不乱,甚至连亲嘴都木有,叫观众看得直喊“坑爹”。从这个角度上,《山楂树之恋》也算女性意淫的电影范本,一个完美的、像机器猫一样可以变出各种小礼物的老三横空出世。
《庐山恋》与《山楂树之恋》,一个在保守的年代玩“开放”,一个在开放的年代玩“保守”,一样的纯爱,不一样的结局,时代在变,观众也在变,电影要跟上这变化的脚步。
2. 《开国大典》VS《建国大业》
关键词:主旋律 国庆献礼一句话点评:会,一直在开。。。凭借百余位明星参演的超豪华阵容,《建国大业》成为2009年国内影坛中的现象级电影,在其4亿票房的傲人成绩前,以往的任何一部主旋律电影都黯然失色。没有人能想到,一部一直在开会的“流水账”电影仅仅依靠明星的号召力,就能一下子将国产电影的单片票房提升到4亿人民币的级别。
相比之下,1989年的《开国大典》就中规中矩多了,与其说它是一部献礼电影中的鸿篇巨制,不如说它创立了主旋律大片的一种模板,这种模板沿用至今,那就是领导人在不断的召开各种会议,谈笑间定江山。20年后的《建国大业》延续了这一模板,只不过采取了更加吸引眼球的商业包装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开国大典》并没有将人物脸谱化,片中刻画的老蒋并非十恶不赦,只是一个历史风云变幻中的失败者。这一点被《建国大业》很好的承继了下来,并且上升到新的高度。片中老蒋与儿子坐在台阶上,疲态和老态显露无疑,观众看到的是一个非常脆弱和孤单的老人,这种人物刻画的走心方法非常有效,用了心,观众才会买账。
3. 《保密局的枪声》VS《风声》
关键词:谍战 悬疑 惊险一句话点评:老三、老鬼、老枪…带“老”字的都是地下党员
2009年的国庆档期,与《建国大业》打擂台的是一部具有主旋律色彩的谍战片《风声》,现如今很多观众都是因为《暗算》、《潜伏》等电视剧的热播才开始关注谍战这一类型,其实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上,谍战片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片种,那个时候,人们习惯称之为“反特片”。1979年问世的《保密局的枪声》就是一部引发过观影热潮的谍战电影。
相比《保密局的枪声》对中共地下党员英勇形象的正面强调,《风声》更加注重人物心理的深度挖掘,而且《风声》更加怪异和血腥残忍,片种弥漫的黑暗和压抑味道让人印象深刻。影片对于酷刑的展示更是引发了不少争议,也激起了关于电影分级的第N次讨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两部影片中地下党员的代号非常统一,《保密局的枪声》叫老三,《风声》中叫老鬼和老枪,不禁令人好奇革命先烈为何与“老”字如此有缘。此外,两部影片的悬念都撑到了最后时刻才揭晓,有点类似情节大反转的效果。
光阴荏苒,当年深入人心的《保密局的枪声》,和其他的经典谍战老片一样,如今已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热播荧屏。《风声》之后,又陆续有《秋喜》、《东风雨》等谍战电影问世。在今后的日子里,谍战这股热潮还将在国内影视圈持续下去。
4. 《瞧这一家子》VS《非诚勿扰》
关键词:生活喜剧 找对象谈恋爱一句话点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相亲需谨慎
1979年,因为《瞧这一家子》的热映,片中扮演时髦女郎的刘晓庆受到女神般的瞩目和追捧。近年来,大嘴美女舒淇风头强劲,同样和她在票房巨鳄《非诚勿扰》中扮演的“小三”空姐有莫大关系。看来,选对角色对一个演员来说真得非常重要。
《瞧这一家子》中的人物仿佛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里,彼此之间的感情那是相当的简单纯真。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非诚勿扰》中的社会环境就复杂多了,好好的相亲征婚,各种不靠谱都能遇到,有想卖墓地给你的,有搞基的,有让你当孩子他爸的……直叫你欲哭无泪。
当年《瞧这一家子》中陈佩斯饰演的文艺青年,谈恋爱的时候也只是和心上人在公园里你侬我侬。到了《非诚勿扰》中葛大爷谈对象,成本可就高多了,餐馆酒吧,西溪湿地,北海道……个个都是花钱的地儿!30年前,姑娘会因为你的才华爱上你,30年后,美女会因为你的体贴老练爱上你。时代在变,择偶标准也在变。
有意思的是,《非诚勿扰》直接催生了江苏卫视同名征婚栏目的大热以及大量相亲栏目的涌现,看来感情匮乏的寂寞男女大有人在。当年《瞧这一家子》中人人情感饱满,奋发向上,如今是亮灯灭灯,大家都别浪费时间。在这个彪悍的时代,非诚勿扰!
5.《芙蓉镇》VS《唐山大地震》
关键词:苦情 伦理 催泪一句话点评:中国人爱看苦情戏毫无疑问,已故导演谢晋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中国影坛最生猛的导演,其执导的《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芙蓉镇》无一不是引爆社会话题与观看狂潮的现象级电影。谢晋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受追捧,杀手锏便是对伦理情节剧模式的娴熟运用,剧情发展围绕“煽情”展开,将“催人泪下”作为最终目的。
以谢晋的集大成之作《芙蓉镇》为例,故事的时间跨度虽然长达近二十年,并涉及“四清”运动以及十年文革,但内核依旧是一个传统的苦情伦理故事,秉承的叙事原则依旧是“坏人作恶,好人蒙冤,冤情昭雪,善恶有报”套路,但偏偏听着“秦香莲”故事长大的中国观众就是好这一口,才会对谢晋电影像中毒一般着迷。
2009年缔造国片票房神话的《唐山大地震》几乎就是谢晋电影的翻版,这部讲述唐山一个普通家庭在地震后三十多年时间里生活变迁的电影,有着和谢晋电影同样的苦情伦理内核,同样杀伤力的煽情桥段以及同样温情的美满结局。2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国观众依旧对这种苦情戏毫无抵抗力,依旧会在银幕前“有泪尽情流”,依旧会助力这部电视剧水准的影片创造票房奇迹。
6. 《邮缘》VS《非常完美》关键词:都市爱情 轻喜剧一句话点评:下班以后谈恋爱《邮缘》是80年代一部深受观众欢迎的都市爱情轻喜剧,甚至还推出过一部续集《女局长的男朋友》。片中用知识问答串联情节发展的做法,让人联想起奥斯卡大奖得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不得不佩服老导演桑弧的前瞻性。
《邮缘》讲述了一个大大咧咧的小青年,谎称自己爱好集邮,最终泡上漂亮女邮递员的故事。作为一部80年代的电影,《邮缘》有不少情节略显教条化,这种倾向在新世纪的《非常完美》中被理所当然地改良,影片手把手教你如何追到喜欢的男生。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哪还能用集邮的方法羞答答的谈恋爱,遇到看顺眼的,就大胆的主动进攻吧。
《非常完美》作为国际章一手打造的“小妞电影”,其“非常完美”的票房表现让人不得不佩服小章的眼光。在现在这个爱情也速食、好莱坞电影汹涌来袭的时代,《非常完美》应景出现,复制了N部好莱坞电影的模式和桥段,让人看到了本土自制时尚爱情轻喜剧的一丝希望,影片的成功也带动了《杜拉拉升职记》、《摇摆的婚约》、《爱出色》、《单身男女》等一系列时尚爱情片的相继问世。
7. 《神秘的大佛》VS《武侠》
关键词:武侠 悬疑 民国一句话点评:创新有风险,“惊喜”变“雷人”
虽然头顶“武侠”二字,但《武侠》却是一部非典型的武侠电影。《犯罪现场调查》+《豪斯医生》式的探案过程使得该片华丽丽的脱离了传统武侠片的套路,在混搭的道路上狂奔。本片票房虽然直逼两亿,但是和庞大的制作宣传费用比起来并不算出彩。遥想1980年《神秘的大佛》,同样是全明星阵容,同样是非典型武侠,同样是民国悬疑,却犹如平地一声雷,观者如潮,赞誉声与争议声也此起彼伏。
比起《神秘的大佛》在当年引发的轰动效应,《武侠》的创新和野心并未得到热烈的回应和肯定。片中金城武的四川方言和颓废胡须,甄子丹的卖憨和悲催,民国时期的故事环境设置,无不巧妙的和《神秘的大佛》遥相呼应。可能是《武侠》的求新有些用力过猛,从小浸淫在武侠文化中长大的年轻观众产生的第一感觉不是惊喜,而是“雷”。
有趣的是,《武侠》中王羽老爷子饰演的“咆哮帝”,和《神秘的大佛》中葛存壮饰演的大反派“沙舵爷”相映成趣,二者的命运也有些相似,一个被雷劈死,一个被飞刀扎死。相隔几代的导演,在处理反派的下场方面颇有默契,不禁让人感叹,不管外在的东西怎么变,武侠“惩恶扬善”之魂依然与我们同在。
8. 《喋血黑谷》VS《集结号》
关键词:战争 国共斗争一句话点评:没有领袖的战争片才是好电影
战争片是国产电影最早成形的类型片种之一,吴子牛执导的《喋血黑谷》能夺得1984年的票房冠军,很大程度上靠得是影片本身对于以往同类型电影作出的突破,故事聚焦抗日战争背景下国共双方围绕一张密令展开的争夺,强调情节的曲折性。
2007年的战争电影《集结号》同样夺得年度票房冠军,靠得依旧是创新。冯小刚是个很聪明的商业片导演,他深谙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集结号》一方面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将重点集中到战争背景下的真实的小人物身上,不再讲述“领袖开会指挥,士兵夺取胜利”的故事。一方面又保留了“个人寻找组织,求组织正名”的主旋律套路,再加上韩国特效团队打造的逼真的战争场面,影片受到观众追捧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每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每个进步也都是值得肯定的。《集结号》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国产战争电影的模式,初步拍出了好莱坞战争大片的气场。虽然骨子里还存在不少主旋律模式的旧习,但《集结号》无疑为国产战争片的制作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
9. 《沙鸥》VS《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关键词:体育 励志一句话点评:励志电影拒绝平庸30年前,女排姑娘沙鸥依靠坚强奋斗、不服输的品质感动了一代人,电影的主题音乐“沙鸥组曲”成为当时电台点播率最高的曲目,是许多人记忆中永远的经典;2008年,不痛不痒的奥运会献礼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遭遇观众冷落,体育励志电影的发展前景堪忧。
《沙鸥》出现于“四人帮”被粉碎后的1981年,当时的体育强国口号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荣登金牌榜首位,回头看,恍若隔世。同为体育励志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首次代表中国登上奥运舞台的刘长春,在经历的磨难上与沙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为何没有《沙鸥》那样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呢?
《沙鸥》导演张暖忻准确地把握了时代脉搏,让电影拼搏奋进的主题紧扣着祖国的命运,最出彩的是,沙鸥作为一名女性,其个体苏醒的精神张扬才是电影成功的基石。与之相比,30年后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奥运献礼片,亮点寥寥,注定是一部平庸之作。国产体育励志片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10. 《哪吒闹海》VS《魁拔》
关键词:动画 热血少年一句话点评:国产动画希望犹存前阵子“微博女王”姚晨和“咆哮女郎”柏邦妮力挺的话题之作《魁拔》票房惨淡,5500万的投资,票房只收回了零头。这部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非常“日式”的国产动画最终“赢了口碑,输了票房”的命运,昭示出当今中国动漫产业的尴尬境遇。遥想32年前“中国风”动画《哪吒闹海》引发的观影狂潮,未免让人一声叹息。
相隔30年,两部影像风格大相径庭的片子,精神内核上还是有着奇妙的共通之处,主人公哪吒和蛮吉均是背负了寓言和梦想的叛逆热血少年。哪吒当年心硬如铁,斩断一切世俗牵绊,削骨还父,剔肉还母,在生父面前拔剑自刎的那一句:”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儿子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让人瞬间泪奔,何时观看都会肝肠俱裂。如今的《魁拔》,剧情则语焉不详,一部90分钟的电影显然无法承载起驳杂的世界观,庞大的野心在现实面前铩羽而归。
虽然惨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杯具,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魁拔》这样的冒险家和殉难者,它让人看到了一股新兴力量正在崛起,从小看着日漫长大的新一代很可能在未来的日子改变国产动画的格局。只不过,国产动漫在冒险求新的同时,也要注意营销手段的合理运用,避免“赢了口碑,输了票房”的尴尬再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