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国内明星"从商"路 几家欢喜几家忧?

2012-05-23 08:58:32 来源:时光网

范冰冰从丫鬟摇身变范爷,成内地女星单干先锋

演而优则唱或是唱而优则演这种现象,在娱乐圈里早已是普遍的不足为奇了。而今的明星大腕们似乎都有着足够的默契,唱歌或是演戏都已经不能满足明星大腕们渐涨的腰包所溢出更大的欲望了,刘嘉玲、范冰冰 、周杰伦、张亚东 、周笔畅、潘玮柏 、林俊杰等,近年来都陆续“离巢”,或开餐厅,或开潮店,或开酒吧、或开工作室。明星们的“商业头脑”萌生的越发多元化,众明星变身老板的现象也引起了外界关注,究其原因到底是因为借明星招牌更易钱生钱,还是大家都格外默契的为自己往后的日子寻起了出路?

其实不然,由于娱乐圈总是新人备出且竞争十分激烈,表面风光艳丽的明星们其实内心都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所以不少明星都希望能够通过开办工作室亦或是开潮店来开辟自己的第二职业,以便为将来寻找出路。近年来这种明星转身当老板的例子越来越多,很多明星投入了生意的洪流中,享受当老板的滋味。尽管前两年明星开工作室做的风生水起,但并非人人都能笑逐颜开。从艺人转身为娱乐商人,从幕前转战幕后,需要的是明星的招牌,但更多的是对经济头脑和管理手段的一种考验。

范冰冰:话题女王做老板 丫鬟摇身变范爷林心如、范冰冰、黄晓明、苏有朋等电影、电视剧行列的明星们,都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工作室,并且从写剧本到制作和宣传都一手包揽,虽然许多明星都是在剧组中成长,对于影视剧的拍摄、制作、发行都略懂,但真正自己接手了才会发现商业运作的实质其实和之前接触与想象的不全相似。这也有力的证明了明星们的商业旅程并不是个个都能成功,需要评估风险并且具有一定的商业头脑才能在商场站稳自己的脚。当然,在明星们开工作室的现象之中,也有成功的案例,那便是从“丫鬟”摇身一变成“爷”的范冰冰。范冰冰自立门户成立工作室后,让这位原本充满非议的演艺女王开始步入事业的新阶段,重新赢得了大众的肯定和赞誉。曾经的“话题女王”遭遇了包养传闻、整容传闻并屡次传出与其他女星不合,如榴莲一般,喜欢她的人会特别喜欢她,而不喜欢她的人则特别讨厌她。但如今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她从“丫鬟”的确摇身一变成了霸气十足的“范爷”。范冰冰可谓是内地女星“单干”的先锋,据悉当时26岁的她从07年6月离开了老东家华谊之后,便正式成立了个人影视工作室“冰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即范冰冰工作室,自此她也开始了从“丫鬟”到“范爷”的成功转变。范冰冰将自己的经济合约掌握在自己手里,并身兼数职包括主演、制片人,甚至还要参与剧本的修改和审核财务报表。《胭脂雪》就是她的首部成品,她参与了其中几乎所有创作过程。而目前范冰冰工作室还签下了王学圻、韩晓、黄少琪等多位艺人。范冰冰可以算得上是明星“离巢”的成功案例,其《胭脂雪》与《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而事实上范冰冰工作室兼并了范冰冰工作上的所有事宜,宣传、经纪、财务、法律,分工既明确纪律又严明。“范爷”的工作室可谓做得风生水起,从明星副业的经济效益上来说,范冰冰工作室的前景仍就十分可观,这样成功的例子也促使娱乐圈更多的明星开办自己的独立工作室,林心如如是,苏有朋亦是如是。张亚东:幕前成功转战幕后 明星背后低调拦金

音乐人张亚东从墓前成功转战幕后张亚东:幕前成功转战幕后 明星背后低调拦金

提起张亚东想必网友们大都能够将其对得上号,他不仅是华语乐坛著名的音乐制作人,他还是王菲经典曲目背后的御用班底,他更是近期恋情被高调曝光者高圆圆的前男友。张亚东在中国音乐界是一块金子招牌,他总是能让音乐和歌手在结合时迸发出别样的光芒。

在成为音乐制作人之前,张亚东曾和张浅潜组成“Z2”组合签约摩登天空,但没多久之后便自然的解散了。究其原因,他曾说过他对唱歌完全没有兴趣。他放弃了更多利益诱惑的幕前以“以退为进”的方式为自己谋取了更大的市场。的确如此,在他选择潜伏幕后之后他的音乐生涯才真正的得到了绽放与认可。

张亚东习惯用音乐来诠释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在十几年的音乐生涯中,张亚东已经与王菲、朴树、李宇春、许巍、林忆莲、容祖儿、陈楚生等华语乐坛众歌手进行合作,并逐渐成为天王天后的“幕后推手”。张亚东在音乐制作方面的口碑可谓众所皆知。据悉,05年张亚东成立了自己的东乐影音文化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音乐制作、版权管理、艺人经济为核心内容,以娱乐营销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综合型音乐公司。张亚东将春晓、田原、果味VC、未来脚踏车等艺人收入旗下,并依托多位优秀制作人涉及流行、古典、摇滚、爵士等多个音乐领域。

他用自己为王菲、莫文蔚等大牌歌手制作唱片的收益来养活自己的唱片公司,并未果味VC、未来脚踏车等非大众的歌手乐队出专辑。张亚东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做一些扶持新人的工作,做一些纯粹的音乐,为已成的华语乐坛输入一些新鲜的血液。然而事与愿违,有时候纯粹和大众的口味之间总是有着天然的障碍。

其实不然,由于娱乐圈总是新人备出且竞争十分激烈,表面风光艳丽的明星们其实内心都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所以不少明星都希望能够通过开办工作室亦或是开潮店来开辟自己的第二职业,以便为将来寻找出路。近年来这种明星转身当老板的例子越来越多,很多明星投入了生意的洪流中,享受当老板的滋味。尽管前两年明星开工作室做的风生水起,但并非人人都能笑逐颜开。从艺人转身为娱乐商人,从幕前转战幕后,需要的是明星的招牌,但更多的是对经济头脑和管理手段的一种考验。

周杰伦:一入“商”门深似海 多元经营盆满钵满

周杰伦的主题餐厅周杰伦:一入“商”门深似海 多元经营盆满钵满

如果要谈明星转战商海投身副业的现象,那么其中不可不提的便是周杰伦了,他是华语乐坛的创作奇才,他是众所周知音乐世界的王者,他就是周杰伦。周杰伦除了在音乐上的成绩有目共睹外,他在商场上也是一个尚有想法的人。从早期的吐字不清且稚嫩羞涩,到如今红遍大江南北的超高人气,当下周杰伦的反响可谓任何时何地都能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了。周杰伦的名字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他出道之前歌迷们都称他为JAY,但如今歌迷们都习惯性的称他为“周董”,这也侧面体现了周杰伦的第二职业“商人”形象在人们心中也早已得到了认可。

据悉,97年周杰伦参加一档娱乐节目时引起了吴忠宪的关注,他凭一首全创作的《菜谱歌》令吴忠宪对其非常赏识,于是将周杰伦与作词者方文山一同签入自己旗下的阿尔发音乐。由于当时音乐圈里没有人喜欢周杰伦写的歌,吴忠宪决定尝试让周杰伦自己唱。99年12月,吴忠宪和周杰伦约定十天时间内,如果他能写够50首歌而自己能在其中选出10首,就帮周杰伦出唱片。最终周杰伦拿出了50首歌,于是便有了其同名专辑《JAY》,他也由这本当时在乐坛充满“新鲜感”的专辑一炮而红。

据不完整统计,周杰伦每张专辑在全亚洲销量约300万张,再加上一系列的商业活动及广告等,他每年周边效益可达上亿元。名声大了,钱也越赚越多之后,他便顺理成章的离开了阿尔发,选择与前阿尔发总经理杨峻荣及创作搭档方文山一起组成“杰威尔音乐有限公司”。而目前杰威尔音乐公司已有周杰伦、杨瑞代、袁咏琳、梁心颐及浪花兄弟等艺人。自立门户之后,周杰伦的头衔也在理的成了“周董”。周杰伦本人似乎也很喜欢外界对自己的这个新称呼,这也反映了周杰伦对自己事业掌控的野心与良好的经济头脑。

然而事实上,周杰伦在演艺事业之外曾涉猎不同领域,口袋里的钱多了起来,欲望便顺理成章的大了起来。如今音乐、商业皆很成功的他,曾经也有过失败的经历。最早他开设了古董店,结果价格偏高导致入不敷出,之后他又将其改装成球鞋服饰店,并亲手设计全球限量款球鞋,纵使从古董转战服装店,但最终仍是已谈不上盈利为结局。但他并没有因为短暂的受挫而减消对从商的渴望,“MR.J意法厨房”可谓周杰伦投资的第一个成功副业。06年,周杰伦投资125万人民币与朋友在台北开了一间意大利餐厅,为了吸引顾客他更是把《不能说的秘密》中那架钢琴摆在店里,出巧的是他还在钢琴上写着,“请勿乱弹,以免被送回20年前”。餐厅开业后经营得十分理想,周杰伦可谓赚了个盆满钵满,随后便开办了第二家分店。

周笔畅:“周老板”兴趣造副业 做新起的潮流领袖

周笔畅的潮牌店周笔畅:“周老板”兴趣造副业 做新起的潮流领袖

现今,若提到周笔畅势必同样会出现周杰伦“周董”类似的称呼。其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身为歌手主业的同时,同样也在经营着自己的副业。周杰伦如是,周笔畅亦如是。如今的周笔畅早已彻头彻尾的“换身”,早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时只拥有一个单纯音乐梦想爱唱歌的女生了。她是出道七年发行6张专辑的高效率歌手、她是内地最受欢迎女歌手、她是“中歌榜”提名大赢家、她是内地自创潮牌“begins”的周老板,她就是周笔畅。

周笔畅投身潮流市场的苗头,其实早在“超女”时期就或多或少的显现过。她追求别树一帜的潮流风向,她曾收集过上百双限量版球鞋,只是当时明星投身副业的现象还不明显,亦或许由于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勇气与积淀去承担内地第一潮人的身份标杆。但对周笔畅而言,潮流事业其实一直都是她的兴趣及梦想。

如今,越来越多的明显大碗开始投身副业,华语歌坛的歌手更侧重于投身潮牌行列,作为一直对潮流有所研究的周笔畅也不例外,继陈冠希、潘玮柏、罗志祥等歌手开的潮牌店做的风生水起之时,周笔畅也毅然决定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转变成事实。金鹰网记者曾就“潮牌”一事采访过周笔畅,身兼周老板身份的周笔畅直言副业只是源于兴趣而已,“其实并不是其他任何原因,只是因为喜欢这个东西而已,而开潮牌做起来也比想象困难。”然而对于早期投身潮流开自创潮牌品牌的艺人而言,周老板则十分委婉且谦逊的表示自己目前仍是新手,“我觉得这个还是从新手做起吧,由于没有经验,所以我也是在边做边学。”

其实以明星歌手身份投身潮牌,既存在优势也存在一定的阻碍,其优势在于打着明星的招牌可以为店铺宣传持续造势,但其劣端也在于明星潮牌店的人气,同时也会受到明星本人人气高低变动的影响。所以如何更好的经营自己的副业成了作为考验明星们商业经营头脑的问题,周笔畅表示定会坚持自己潮牌全原创,并矗立于年轻人捕捉潮流的角度设计自己的品牌,“我完全不懂商业这块,只负责做产品,从一开始按照自己喜欢的去做,到现在能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想到他们喜欢什么东西,自己喜欢的东西肯定和大众喜欢的有差别,我现在学会了怎么在这两者之间做选择。”就目前经营状况而言,周老板可谓是明星“离巢”中的成功者,即便暂时还谈不上盆满钵满,但必定是盈利无亏,盆满钵满对“begins”而言其实只是 时间长短势在必得的事情。

悉数众明星开店 几家欢喜几家忧

汪小菲的俏江南悉数众明星开店 几家欢喜几家忧无可厚非,明星经商确实可以靠名气和特色赚来高“人气”,但这种人气必定是浮动的。怎么能将这笔已经到手的无形资产物尽其用,则是一个需要用心体会和思考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罗志祥的“Stage”、刘嘉玲的“Muse”、蔡卓妍的“Low b club”、汪小菲的“俏江南”、韩寒的网上书店,也许大家或多或少的有些了解,但赵薇、田亮、齐秦、范晓萱、吴奇隆、张信哲等大腕们开的餐厅就不一定人尽皆知了。早在娱乐圈里就有人红人淡更何况是在商场上了,所谓几家欢喜几家忧,有人赚的盆满钵满自然就有人竹篮打水亏的血本无归。赵薇、田亮叶一茜夫妇、孙悦。刘德华等人就是明星投身副业的失败案例。

早在09年赵薇和父亲出资开了家名叫乐福的餐厅,但如今早已关门歇业,其失败原因在于赵薇及其父亲均只作为投资方,并未亲力亲为投身餐厅管理,然而假于人手失败也在所难免。田亮、叶一茜夫妇更是于前年在北京开办一家名叫“靓厨”的餐厅,同样作为失败案例,田亮叶一茜夫妇失败原因竟是由于餐厅属无照经营而被迫成“黑店”关门。孙悦的饺子馆曾遭到消费者的谩骂,就连刘天王刘德华做生意也曾赔得一塌糊涂。刘嘉玲在得知王菲李亚鹏夫妇开酒吧之后,也闻风而动开了自己的酒吧,结果炒作得很热闹,但最终热过了也就散了。

任泉的餐厅事实上,明星们做生意不能单凭名气来支撑一片天,若不懂很好的将名气加以利用再运营得当的话,终究也只能昙花一现罢了。不过明星“离巢”经商的大队伍里也不缺少成功的案例,任泉的“蜀地传说”、成龙以扶持残疾人就业为噱头的咖啡店等等,成者或败家的定别其实并是因为老板人气的高低,而更大的原因在于经营是否得当,品质是否能够服人罢了。明星转战商海的现象无可厚非,钱包鼓了欲望自然就大了,但所谓“术业有专攻”,如若明星没有头脑只有金钱便大肆投身经商,自然是会竹篮打水亏的血本无归。顾客并不会因为明星是老板就降低对服务的要求,同时,也不会因为老板是明星就放宽对产品品质的估定。

娱乐圈的明星大腕们经商现象逐渐明显,阵容也逐渐壮大之时,明星们应该考虑的事情其实并不是投资什么领域。或者是借鉴前者经验寻找潮牌、餐厅或者工作室哪个更好赚钱。明星们更值得思考的是作为明星经商其实风险是更为巨大的,怎样凭借已有的名气加之合理的经营手段疯狂揽金才是最值得思考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