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林超贤:经历残酷洗礼才能到达新境界

2013-08-07 18:05:55 来源:时光网

林超贤是香港电影工业里出身的一位典型导演,他从片场杂工、导演助理做起,80年代担任陈嘉上的副导演,90年代末开始独立执导影片。如今48岁的林超贤,已经成为香港类型片导演的生力军,在最近5、6年时间里,捧出了影帝张家辉,拍出了《证人》、《线人》、《激战》等多部口碑不俗的港片。

《激战》已于8月16日全国公映,首周票房即宣告突破5000万,很多观众反馈这是近期最令人振奋的热血动作片。过去的几年林超贤一直专注于警匪片领域,片中的枪战动作场面以惨烈著称。《激战》一改过往的血腥暴力,以温情和励志来打动观众,但是影片煽情尺度控制得当,再加上张家辉炉火纯青的表演,影片此次显然收获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

林超贤和很多同行一样,经历了香港电影近30年来的起伏。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入行,1997年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G4特工》,2004年的作品《冲锋陷阵》开始在内地大规模公映。一开始进入内地市场,林超贤也显得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电影局的审查意见,他只能抱着试水的心态来拍片,所以就有了2007年动画电影《闪闪的红星》问世。

《证人》是林超贤电影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影片不仅票房不俗,而且在两岸三地都收获好评,这部作品也标志着林超贤开始形成自己的电影风格,他的电影开始倾向于创作阳刚味十足的男人大戏,他电影中的人物一出场往往都经历过极端挫败的人生,在不断的冲突与磨合中开始恢复并走出阴影,从《证人》到《火龙对决》、再到《线人》莫不如此。

2012年上映的《逆战》对于林超贤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这部号称过亿投资的电影堪称国际化的制作。但过于强调场面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故事情节,导致影片在主要票仓中国内地收入仅1.2亿,林超贤也坦言这部片他发挥不好。所以他下一部作品选择了逆境求胜的格斗片《激战》,或许他也是想通过这部影片重新找到自己喜爱和擅长的故事,并将其发挥到极致。

导演林超贤认为拍摄《激战》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

【“拍《激战》是个人情感的享受”】

:这次《激战》的场面实际上没有《逆战》那么大,拍大场面和拍小场面作为导演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

林超贤:当然很不一样。因为大场面的细要想很多事情,怎么配合风格比较大的,想法不一样,会比较多想一些场面上的调度。但是拍《激战》是一种很个人的情感的享受,想得比较轻松一点。警匪片的节奏是很不一样的,你要放太多情感戏的话,就要考虑到和可能对观众看节奏上是不一样的节奏。观众比较容易接受警匪片快节奏且有紧张感,所以我很难发挥。

:《激战》这个片子您筹备了多久?

林超贤:这个概念已经五年多了,我是看到一个纪录片,看到那个小孩去训练,去打泰拳。从他9岁拍到15岁,他拿冠军,就是拍他中间一段时间付出了很多很多,饭都没得吃,最后他赢了冠军,他一家十个人在很远的乡下跑出来。他们家很穷,有去他家拍,家徒四壁的那种穷困,结果他一个人赢了,他们一家人就都有饭吃,那时候我就很感动。

:您怎么看待MMA这个赛事?拍摄时有请MMA的选手参与动作设计吗?

林超贤:确实我以前很喜欢看那些比赛。第一次看的感觉就是很残酷,一直打,打到对手停,那种感觉挺凶的。但是再看得多以后,你就会看到其实它里面很多技巧。这次拍《激战》,我找了一个MMA的师傅来当顾问,所以里面所有的他们打的东西,都是跟这个顾问的真实来指导的,不是一般我们拍电影那种武行的指导和套招。

:这个电影实际上说白了是男人的故事,那么您在创作的时候,是想通过人物表达什么?

林超贤:片中彭于晏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在生活的方向上不知自己应该怎么走下去。因为他自己出生在这个家庭,但是从来没有机会给他空闲去想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因为他一出来就是他爸爸很有钱,他爸爸安排很多东西。所以他从来没有想过,但是他也不想走那种,一整天都是在花老爸的钱就过下去,只是去走自己想走的一条路。

【“与张家辉合作是一种缘分”】

张家辉属于大器晚成型的演员,在林超贤电影《证人》中实现影帝梦想

【“与张家辉合作是一种缘分”】:这次的《激战》和之后的《魔警》都是和张家辉合作的,张家辉哪一点打动您来找他来演戏?

林超贤:在2001年已经认识张家辉了。对他的感觉就是,因为拍那个戏是一个疯狂喜剧,对我来说喜剧的演员应该是很爱玩,在演的时候也是要有一种玩的表现。结果我碰到张家辉不是,他不是这样的。其实对我来说他演喜剧,不管你们在屏幕上看到他怎么演,他演喜剧跟演很沉重的戏心态都是一样的。

家辉很认真去想,一场戏应该怎么演,应该要有什么东西,自己的造型应该怎么样。他每部电影都很用心去演,对我来说他很不一样,他是一位可塑性超强的演员。所以后来我们合作的《证人》让他拿到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我并不感到意外。

:所以您从一开始就对张家辉印象深刻,您如何看待双方的合作?

林超贤:合作也是一种缘分吧。因为当时他刚好签到英皇,我还没有拍他的时候,他刚签到英皇的时候,他是唱歌的。他要拍一个MTV,突然就打给我,你可不可以帮我拍一个MTV,我说没问题,帮你拍。就从那时候开始,大家比较更多的走在一起。刚好也是我准备在英皇拍一个电影,所以就聊起来了,这是一种缘分。

:从《证人》到《魔警》你们的合作已经是四个片了,这几年里,您从导演的角度来看,张家辉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

林超贤:他是一个不停需要一种存在感的那种人。有些演员可能一直在拍戏,可以一模一样,他不会去想,没问题,有人看我就可以继续演。但是家辉不是,他对演出的存在的感觉,要观众对他存在在这个电影里,他特别看待这种事情。只是他要观众看到他那种在演戏的力量。

【“香港电影现场拍戏是疯狂的”】

香港电影的拍摄进度一向以高效、快速著称

【“香港电影现场拍戏是疯狂的”】

:香港电影从黄金时代开始到现在,可能就是有很强烈的一种师承关系,像您和陈嘉上导演这样,您觉得这种师承关系对导演帮助大吗?

林超贤:现在好像这种比较少。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可以自己写剧本,自己拿一个DV去拍,自己对自己的练习比较多。以前没有这么多渠道的时候,你就一定要去找一个人去学习来带你,所以现在我觉得时代不一样了。我现在也没有带徒弟,因为现在很难找人和你学技术,以前我们有一种傻的劲,跟着师傅不停地学习,但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有耐心去花几年的时间来进行沉淀。

:美国电影学者叫大卫·波德维尔,他曾经评价过香港电影是“尽皆过火,尽是癫狂”。如果让您简单的形容一下您印象里的香港电影,您会怎么样形容?

林超贤:他后面一句很好,“癫狂”,我也会这样形容。以前香港的电影很奇怪的,你看外国的电影它是用一个桥段一个电影,现在一个电影里可能有七八个不一样的桥段放在里面,就是那种思考是很不传统的。所以香港电影表现形式是疯狂的,还有一点在现场拍戏也是疯狂的。

现场拍摄节奏变得很快,我们都去过很多地方拍戏,很多外国的地方的人都很难习惯香港人的拍戏节奏,并且我们经常会变。一碰到一些事情我们马上就应变,不等你去想怎么解决,我们觉得变是最快的解决。等你解决的时候可能你最后浪费了我很多时间,解决不了就浪费的很多时间,我比你更快我就进行变通。

:现在拍《激战》的时候,包括您近期几个片子的时候还会这样有各种变数吗?

林超贤:《激战》在澳门拍的,澳门拍电影是要拿拍摄的批文的。当地政府给你批文,然后就可以在澳门拍戏,我们的批文给人家弄,拍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但是批文却出了问题。

因为当时我们找了一个制作人,他有一家制作公司。澳门只有两家制作公司,其中一家看起来比较有经验,就找了这一家。但这家公司做不了的事情,于是我们自己人来做。结果这就公司就不满意了,最后他们就弄掉我们那个批文。电影才开始拍了几天,所有剧组的人来了,老板投了钱了,怎么办?很危险。所幸后来另外找公司将批文办好了。

【“创作上不知该怎么配合电影局”】

林超贤坦言进入内地市场后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

【“创作上不知该怎么配合电影局”】

:2013年正好也是CAPA签订的第十年,您觉得这十年香港电影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林超贤:这十年都蛮长时间,大家都不知道方向应该怎么走,老实说,我创作上最初不知道应该怎么走去配合所谓电影局的要求。可能电影局也不一定知道应该怎么配合香港电影人,因为也是刚开始。所以其实用十年的时间来磨合,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段蛮辛苦的时间。到现在我觉得现在双方的沟通更顺畅了,方向应该怎么配合,在配合的同时也可以平衡自己的创作,我觉得现在大家比较拿捏的准确一点。

:这十年香港导演他们会普遍的提到一个问题,就是两岸在文化上的一些差异,您拍片时有遇到文化上差异的问题吗?

林超贤:这应该不算是一个问题。因为你的电影每个地方去看不一样,你应该去找什么跟观众沟通,每一个地方都不一样。但是要是好看的电影,哪个地方的观众看都不会问题。有些影片确实会有观众理解上的差异,但这个是应该有的问题,因为每个地方的人价值观都会不一样的,所以就是要看你自己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让你的影片在各地的接受度更高。

:像您的拍摄技术上,包括叙事方式上都特别接近于好莱坞电影,有没有想过去好莱坞发展?

林超贤:不是没想去,是去不了。当然我作为做电影的,当然想去看见识一下,我的心态是想去参与一下,有机会上我去拍,我当然就会去拍,看人家怎么处理拍摄中的各种问题。但不是一直呆在好莱坞,只是想要看一下人家的工作方式,学一些实际的东西吧。

:张家辉自己也在尝试做导演了,这方面有考虑过做他的师傅吗?

林超贤:没有啦,刚才我说我不带徒弟的,家辉也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你要表达想法的时候要贯彻始终。所以很难跟他讲,拍一部电影应该是怎么怎么样,他自己拍了电影这么久,虽然没当导演,但是他见过这么多导演,他应该很清楚了。

【“我电影中的人生观是残酷的”】

人物惨烈的命运是林超贤作品最显著的特征

【“我电影中的人生观是残酷的”】

:我知道您以前入行的时候,带您做导演的师傅是陈嘉上导演,从陈嘉上导演身上您学到最多的是什么? 林超贤:一种态度。我觉得反而从技巧上没有,一点都没有,反而从态度上是影响最深的。因为我经历的电影,我去电影圈工作的时候,给我的印象其实不太好。直到我碰到陈嘉上,因为他们是比较学院派的,他们跟人沟通的感觉很不一样,因为认识了陈嘉上,才坚定了我做电影的信念。:有一些导演虽然自己是导演,但是他们心中还有一个导演的偶像。就是那个导演指引着我去拍电影,您心中有没有这样的导演前辈? 林超贤:可能我这种不是吧。因为我是从底层开始做,每一个阶段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工作,我做好了一个工作。我不是发那种导演梦的那种,真的,我们以前没有,我不知道别人。香港导演我喜欢林岭东,只是拍电影的时候,想的时候,突然我一想,如果是林岭东想一场戏他会怎么样。

:相对于比较沉重的题材,以前您还拍过像《江湖告急》这种就是比较喜剧范,这种创作心态的转变是最近这些年开始有的吗? 林超贤:应该在2005年左右吧。因为我拍了《重案黐孖Gun》(内地名为《冲锋陷阵》),郭富城跟陈奕迅主演的。一开始的时候不是想拍喜剧的,但是投资方说要换一种喜剧的感觉在里面。结果就做了那个戏,就觉得我自己好像做这件事情不够坚定了。开始就想停一停,跟自己重新沟通一次,停了好像两年三年没有拍戏。

:您的电影里,好像您特别喜欢把这些角色搞得特别惨,包括这次《激战》里面也是,张家辉被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您在创作中形成的风格吗?

林超贤:这个其实是我的一种人生观吧。我觉得世界是残酷的,我们生存在一个很残酷的世界里,我们去冲,在这个世界里冲的时候怎么不会碰到残酷,每一个人都在残酷里洗礼。洗礼完以后才能走到人生新的境界,这个是我对一种人生观的看法,现实并且残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