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僵尸肖恩到世界尽头:一宅到底的"血与冰淇淋"三部曲
2013-08-26 11:03:15 来源:时光网
众多cult影迷魂牵梦萦翘首以待多年后,英伦怪咖“铁三角”埃德加·赖特、西蒙·佩吉及尼克·弗罗斯特重聚,并带着他们的新片《世界尽头》,于不久前登陆北美院线。
从2004年的《僵尸肖恩》、2007年的《热血警探》,到如今的《世界尽头》,导演埃德加·赖德给它们取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系列名称“血与冰淇淋三部曲”,而《世界尽头》正是“铁三角”为这个三部曲系列奉献的收官之作。
最新上映的三部曲收官作《世界尽头》,坐拥91%的烂番茄新鲜度、81分的Metacritic媒体综评。这部评价不俗的R级科幻喜剧在其老家英国上映1个月后,前不久在北美院线,以894万美元的首周末票房,轻松创造三部曲最佳开画成绩。有望成为导演埃德加·赖特北美票房最高的影片。
身为近十年最成功的极客电影人,“铁三角”拍片慢工出细活。他们不仰仗当红影星吸引人气,不依靠经典系列作为靠山,不指望畅销小说进行改编。一切全靠三个极客宅男拉着小班子编导演一体,一边趣玩电影,一边改变人生。
是什么造就了“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成功?
比铁三角极客和搞笑的电影人大有人在,但铁三角是极客宅电影人中最具喜剧性的,也是喜剧电影人中最具极客宅气质的。流行文化、当代生活和cult影视轻轻巧巧地融汇在他们的作品之中,与之相伴的是长不大的男孩们不朽的青春梦。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来历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来历——
不同口味的可爱多甜筒代表着导演埃德加·赖特的某种电影趣味
“血与冰淇淋”可能是影坛最别出心裁的三部曲名字,它们包括:《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和《世界尽头》三部影片,每部影片中分别出现了不同颜色的血浆、不同口味的可爱多冰淇淋。《僵尸肖恩》是草莓味、红色的包装代表僵尸电影;《热血警探》是香草味、蓝色的包装代表警匪电影;《世界尽头》是薄荷巧克力味、绿色的包装代表科幻电影。
据说,这个创意与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有关,是导演埃德加·赖特对著名的“红白蓝”三部曲的戏仿。对于这个恶趣味,埃德加·赖特自high其中,他甚至打趣宣称,发行三部曲套装DVD时,会附送影迷三部曲的“图腾”——可爱多冰淇淋。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成功有赖于西蒙·佩吉、尼克·弗罗斯特和埃德加·赖特三位铁杆基友组合。三人从1999年开始合作,佩吉和赖特是三部曲的编剧,赖特是导演,佩吉和弗罗斯特是主演,而他们仨亦是生活中的密友。
分别出现在三部曲中的重要武器符号
“铁三角”拍电影图的就是一乐,三部曲正是玩玩闹闹的偶然产物。《僵尸肖恩》之后,赖特和佩吉并不喜欢续集的点子,多次拒绝了投资人对翻拍和续集的要求。《热血警探》在情节上原本并不是《僵尸肖恩》的续集,可两人灵机一动,决定把前作的几个细节以彩蛋形式放进后作,让影迷找点儿乐子,没想到这个想法大获成功。
人人都赞他们续集的想法巧妙有趣,于是老哥俩将计就计,大大方方地推出三部曲的概念。三部电影都设定在摄影机很少对准的小镇,佩吉扮演的角色总被女友甩掉,混酒吧和翻篱笆墙的搞笑桥段更是一再出现。当然,佩吉和弗罗斯特在银幕上永远是好基友。
“铁三角”的那些年
——“铁三角”的那些年——
睡在我身旁的兄弟“铁三角”组合的来历也与他们的电影一样,妙趣横生,基情四射,充满了无数戏剧性的巧合与有爱。
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是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这对好基友的“月老”。
1977年影片问世时,西蒙·佩吉8岁,他号称“从那一刻开始,我用我与《星球大战》的关系衡量我的生活”,甚至连他的大学毕业论文也是对《星球大战》的社会历史维度分析。尼克·弗罗斯特比西蒙·佩吉小两岁,15岁时,他因父亲生意破产而离开学校,东游西逛,辗转到伦敦,在一家餐馆打工,一待就是六年。
1993年,佩吉搬到伦敦,期望在喜剧界闯出一片天地。那时碰巧他的女友和弗罗斯特在同一家餐馆作侍应生,佩吉顺道和他们吃饭,在饭桌上模仿楚巴卡(《星球大战》系列中的一个角色),“只有弗罗斯特知道我模仿的是谁的声音”,佩吉感觉到一份惺惺相惜。
铁打的基友流水的女友。佩吉和女友分手后,和弗罗斯特搬到一起。佩吉继续在舞台上积累喜剧经验,弗罗斯特继续在餐馆打工。佩吉每天午夜来到餐厅,点一杯草莓玛格丽特,等好友下班。两人到家后边吸大麻,边看《X档案》。“尼克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搞笑的人”,佩吉常常对人这么说。
佩吉有一套关于友谊的理论,他在2010年出版的自传《Nerd Do Well》里将其称为“量子吸引力”:“我认为人们所说的命运其实是兴趣爱好和生活巧合的对数,你最终会进入和你相似的人的轨道。”于是不知怎的,他们遇到了对方,之后一直在一起。“我们之间像是有浪漫发生。”
埃德加·赖特与西蒙·佩吉也因为共同的志趣成为好基友
遇见未来世界的你跟与弗罗斯特的友谊比起来,佩吉与埃德加·赖特的情缘还要再晚一些。
赖特因为14岁的时候看了山姆·雷米18岁拍摄的《鬼玩人》纪录片,第一次意识到电影制作离他并不遥远。20岁的时候,赖特拍了部处女长片《A Fistful Of Fingers》,为他赢得一份工作——因为他的观众里有马特·卢卡斯和大卫·威廉姆斯,他获得了做一名电视导演的机会,执导这对日后扬名天下的喜剧组合的处女作《Mash and Peas》。
正是这部《Mash and Peas》剧集,让佩吉和赖特相识了,佩吉是主演威廉姆斯和杰西卡·海因斯的朋友。同年,赖特、佩吉和海因斯合作了喜剧剧集《精神病院》,这部喜剧收视率不高,可对赖特和佩吉是圆满合作的开始。他们都追求完美,野心勃勃,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知道什么是有趣的。
佩吉说,后来在与埃德加·赖特的交往中他才知道,他和赖特曾经去过很多很多场相同的首映。“那时我不知道,在漆黑的影院里,和我隔着几排座位的这个十五岁男孩,未来对我会有如此重大的意义。”
“铁三角”的那些年
——“铁三角”的那些年——
基友升级“铁三角”佩吉拓展个人事业的同时从没忘记好朋友弗罗斯特,正因为他的这份义气,成就了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铁三角”。
西蒙·佩吉在1999年的剧集《屋事生非》中为好友弗罗斯特觅得了合适的机会,把弗罗斯特平日为讨佩吉喜欢而创造的军事狂人角色写入了剧集。“西蒙在某种意义上强迫我入了行。”弗罗斯特说。
《屋事生非》一集中,主角被困在僵尸电玩《Resident Evil》的世界,赖特和佩吉由此决定拍摄一部僵尸电影。经过几年的准备,《僵尸肖恩》诞生了。这部影片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获得两项BAFTA提名、英国独立电影奖的最佳剧本奖和科幻、奇幻和恐怖电影学院奖的最佳恐怖片奖。
《僵尸肖恩》成功后,观众对续集的期待越来越强烈,三人也按捺不住合作的渴望,在四年后推出《热血警探》。
默契加深后,三人建立了完美的工作节奏。佩吉和赖特写剧本的同时选演员,写完第一个给弗罗斯特过目。然后把演员叫来彩排几周,根据读剧本的情况对剧本进行改动。定稿后影片严格根据剧本和故事板进行拍摄。
跟昆汀成为基友、彼得杰克逊要求客串他们的电影,简直是死宅的励志典范
死宅趣味的励志人生“《僵尸肖恩》发行之后,世界猛然变得很小。因为这一部电影,我与80%的偶像见了面。”赖特说。
的确,没人预料到《僵尸肖恩》给他们带来的机会:罗德里格兹在放映结束后带头起立鼓掌;恐怖片大师乔治·A·罗梅罗说《僵尸肖恩》是他最爱的僵尸电影,并邀请赖特和佩吉在新版《活死人之地》中扮演僵尸;彼得·杰克逊要求赖特在下一部电影中让自己客串。
对他们最激赏的要数昆汀·塔伦蒂诺,《歪小子斯科特》的剧本是在塔伦蒂诺家写的,塔伦蒂诺舍不得让赖特去住酒店。而塔伦蒂诺写作《无耻混蛋》时,赖特也在他家里转悠,帮他瞧瞧温斯顿·丘吉尔的台词够不够地道。
佩吉和弗罗斯特的星路也越走越宽。佩吉收到了J·J·艾布拉姆斯《碟中谍3》的邀请电话,随后又出演了《星际迷航》。而弗罗斯特,在三部曲之外他出演了《海盗电台》和斯皮尔伯格的《丁丁历险记》等多部成功影视作品。“九年前我是个侍应生,现在在餐馆吃饭时,如果斯皮尔伯格走进来,我可以起身和他拥抱”,弗罗斯特感叹道。
虽然三人经常在采访中感叹自己的好运气,居然能和曾经的偶像合作。你为之吸引的人是与你相近的人,正是这份极客宅的气质,让“铁三角”处处逢缘。而极客、宅男,如佩吉所言,是从不掩饰自己对某件事物的热爱。
极客宅男趣玩电影
——极客宅男趣玩电影——
腐文化的挑逗“铁三角”从不掩饰自己的恶趣味,反而将它们当做瑰宝,在自己的电影里与粉丝分享,发扬光大。首先,英国这个“大腐列颠”的名号,就有“铁三角”出的一份力。《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中,佩吉和弗罗斯特所饰角色的基情都快从屏幕中溢出来了。《热血警探》180页的剧本初稿中,佩吉饰演的男主角安奇尔有个女友维多利亚,可最终佩吉把这个角色删掉,把维多利亚的台词全给了弗罗斯特饰演的丹尼。赖特也很满意这个改动:“《热血警探》里本来就有很多哥们儿间同性恋的东西,把她的台词都给他挑战了观众的下限。”
但与当前影坛盛行的卖腐不同,铁三角不是逢场作戏刻意博眼球,而是完完全全的真情流露。多年的甘苦与共,让佩吉和弗罗斯特成了佩吉口中的“异性恋生活伴侣”,二人开创着共生的事业,弗罗斯特甚至喜欢亲吻佩吉,看别人的反应。
你看到的是表演?是现实?你分不清。“血与冰淇淋”像三个小男孩玩角色扮演,换身衣服就是一出好戏,《僵尸肖恩》中肖恩和艾德的不离不弃,《热血警探》中尼古拉斯和丹尼的双管齐下,说到底是佩吉和弗罗斯特的惺惺相惜。
这对好基友用《保罗》写了“一封给所有极客的情书”
极客宅气质的爆棚为什么拍电影?“铁三角”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因为我们是影迷。赖特是看着山姆·雷米和约翰·兰迪斯的电影长大的,佩吉在影坛奋斗的终极目标是出演《星球大战》,弗罗斯特……啊,他是三人中的例外,喜欢烹饪足球甚于科幻电影。
与赖特和佩吉成长的七八十年代不同,现在极客已浸入了主流文化,什么时候往电影院一瞅,总有一部甚至几部极客向的电影上映,超级英雄等系列电影更是成为了全球院线最大的吸金工具。怪不得看赖特和佩吉的推特,像是每天都过得喜气洋洋。
“铁三角”的履历表更是极客文化扬眉吐气的例证,他们的热爱不再被嘲笑,而是被欢庆。《僵尸肖恩》透着恐怖电影大师乔治·A·罗梅罗的味道,《热血警探》致敬《绝地战警2》,而最新作品,也就是三部曲收官之作《世界尽头》,让花园小镇纽顿哈芬享受了一把《独立日》的待遇。佩吉珍爱极客这个称呼像珍爱自己的英勇勋章,“我去Comic-Con是为了玩,不是工作,尼克也一样。”2011年,二人与《超级坏》的导演格雷格·莫托拉合作,在美国拍摄了影片《保罗》,扮演两个遇到外星人的英国极客,过足了赞颂极客文化的瘾,写了“一封给所有极客的情书”。
极客宅男趣玩电影
——极客宅男趣玩电影——
无厘头英式幽默很多人都说三部曲里充满英式幽默,但英式幽默到底是什么?恐怕英国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佩吉曾在《卫报》撰文谈及英式幽默和美式幽默的差别:“感伤对我们英国人不容易。它让我们紧张和不舒服。腆着脸表达情感让我们鄙视又不安。”与美国电影中飞天走地的狂欢笑料不同,三部曲的幽默源自讽刺,直截辛辣的言辞背后往往是角色暗涌的情感,点子与美国片一样异想天开,分贝却没那么刺耳。
除此之外,幽默对铁三角有治疗的功效。他们写自己生活中的麻烦事,然后大笑过去。“我们探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会讨论的话题。”《僵尸肖恩》中,他们是打电玩吃零食度日的艾德,《热血警探》中他们是被女友一脚踢开的尼古拉斯,是比着空气枪做英雄梦的彼得潘……比起拿别人取笑,乐于自嘲的人或许才是真正的喜剧大师。英式幽默的那份无厘头,究其根源是生活的真实重量。
美国13岁至39岁的男性观众中,40%是《僵尸肖恩》的影迷
Cult趣味的把玩三人从不用cult来形容自己的电影,他们称之为粉丝、宅男、极客电影,自然而然地在作品中塞满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在赖特和塔伦蒂诺为《热血警探》录制的评论音轨中,两人提到了190部电影。闭关写作《热血警探》剧本期间,赖特和佩吉看了138部警匪片。弗罗斯特说:“我们拍我们想看的电影。我们拍能逗乐我们朋友的电影。有很多很多像我们一样的人。”是的,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人,有爱创作的态度为他们吸引了无数忠实粉丝。据统计,美国13岁至39岁的男性观众中,40%是《僵尸肖恩》的影迷。
赖特说:“我想我们都是从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品开始的”。“铁三角”本无意成就cult经典,只是正巧,和其他cult电影人一样,他们偏偏是cult影迷。(瞧瞧赖特的十佳片单:《抚养亚历桑纳》、《美国狼人在伦敦》、《威尼斯疑魂》、《魔女嘉莉》......)“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和《屋事生非》都有影迷自制的致敬网页,影迷们经年累月地在论坛中讨论某个场景是受哪部作品的影响,虽然确切的细节恐怕只有拉片大王赖特知道。赖特和佩吉鼓励这种讨论,喜欢到网上看影迷的猜测,看到他们说的不对也只是皱皱眉头。你想见到赖特吗?查查cult放映会的日程吧,他不在这个,就在那个。
三部曲终章:high到《世界尽头》
——三部曲终章:high到《世界尽头》——
三部曲收官作《世界尽头》是“铁三角”的科幻新尝试
科幻类型新征场虽然三人都是科幻片的超级影迷,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世界尽头》却是他们14年来第一部合作的科幻电影。
“英国科幻片有一派较为黑暗,用一个小镇折射全球性的事件。”《世界尽头》讲的就是外星人对小镇的入侵,流淌着英国科幻小说家约翰·温德姆的血液,散发着《神秘博士》、《三尖树时代》和《天外魔花》等五六十年代科幻片的光泽。与前两部的致敬和戏仿不同,《世界尽头》没有那么多典故,是一部更为纯粹的原创性科幻电影。
绝不假装在曼哈顿拍摄《僵尸肖恩》时,三人追求真实感,决意让影片十足十的英国,绝不假装在曼哈顿,“因为我们意识到人们因为这个才喜欢《僵尸肖恩》。外国观众认为《僵尸肖恩》是英国僵尸片,《热血警探》是英国警匪片。我们希望这次他们也能把《世界尽头》看作一部英国科幻片。这对我们十分重要。”
赖特把自己的电影形容为家庭作坊式的作品:他习惯和人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虽然近年来在好莱坞混得风声水起,赖特仍把自己的电影交给Big Talk Productions和Working Title两家英国公司制作,演员也习惯拉来朋友客串。
另外在主题的呈现上,虽然“男人—男孩”的单向度主题不断在美国喜剧中出现,赖特仍坚持以英国人的方式更诚实地处理。“美国喜剧中的‘男人-男孩’总被美化,他们从没展示黑暗面”,而在《世界尽头》中,铁三角并不打算这么玩儿。
大男孩如何面对责任如果《僵尸肖恩》讲的是一个男人如何面对自己的三十岁,成为一个负责的成年人,《世界尽头》则是关于一个快四十岁的男人如何拒绝长大,把他的朋友拽回青春期的故事。《世界尽头》中,佩吉饰演的男主角加里的朋友都变了,他们都成了机器人。加里没有变,他的悲剧正来源于他的不变。《世界尽头》的原声收录的基本都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歌曲,佩吉扮演的主角加里用这些音乐把自己留在了十八岁。
三部曲的主题是永恒青春期的危险。赖特说:“这个主题很丰富,拍这几部电影很棒的一点是我们伴着角色长大。”他们的确已经不再年轻,佩吉和弗罗斯特搀着醉醺醺的赖特在酒吧间游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佩吉和弗罗斯特现在很少喝酒,是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玩的是野心也是情怀赖特19岁的一个晚上,和朋友们在镇上串酒吧。“我们去了13家酒吧,喝完6家之后我彻底醉疯了。之后的晚上我都在找一个我约会的姑娘,也因此我闯进别人的花园,被晾衣绳撞晕过去。身上有一道浅浅的瘀伤。”21岁时,他依此写了剧本《串》,结尾是主角们灌下最后一品脱啤酒,伴随着悠长的慢镜头呕吐在彼此身上,然后拖着一身伤痕和秽物,回到曾经的学校坐下看日出。
二十年后,赖特终于把自己的酒吧之夜搬上了银幕。《世界尽头》里,一帮朋友二十年后再聚首,佩吉饰演的男主角加里费尽全力地想让青春重现。“加里对那一夜念念不忘,要找回那种程度的完美。我也一样。虽然我对我的生活和事业很满意,可有时我会非常怀旧,不知道为什么。虽然现在我能在世界各地做很多很棒的事,但我仍想回到十几岁的时候,改变过去的一点儿什么。”甜蜜又苦涩,赖特说。
尾声,不是终点
——尾声,不是终点——
《世界尽头》中,埃德加·赖特为基友五人组之一的彼得·佩吉,这位曾在少年时代被同学欺负的男人设置了一段动人的台词。被问及此处创作想法,赖特曾回答:“我没在学校被欺负过,有一次有个家伙把我抵在墙上,威胁要杀了我。后来我在酒吧见到他,他对我完全视而不见。我觉得不可思议:他是没认出我,还是他认出了我却不在乎?我真的觉得那件事很怪。这些事情都融入了剧本。这种感觉就正如《世界尽头》中,你回到故乡,有一种感觉:是故乡变了,还是我变了?还是我们都变了?”
可能我们都变了。曾经在黑暗的电影院里隔着几排座位兀自做梦的这几个男孩们,在黄砖大道上邂逅,手拉手到了翡翠城。《世界尽头》是“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结束,却远不是“铁三角”合作的终点。下一步要合作什么?三人都笑着说,太早了,还不知道。
佩吉说:“从极客、宅男或者影迷,走到拥有自己的影迷这一步,无与伦比。”而他们的影迷也正越来越多。赖特要执导好莱坞大制作《蚁人》,佩吉有数个片约在手,弗罗斯特在拍戏之余,还有初执导筒的计划。
当然,最令“铁三角”影迷们期待的是,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必定有碰头开怀的时间,而他们谈笑间迸发的灵感,或许对我们来说,就意味着下一部cult经典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