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新旧好莱坞的欲望符号
2014-04-03 07:19:02 来源:时光网
90年前的今天,马龙·白兰度出生在美国的心脏地带内布拉斯加州。他小时候在学校里总是因为不良举动而挨骂,但却在上台朗诵和恶作剧两方面表现出表演才能。他的相貌来自父亲,艺术天分来自母亲,在二战背景下迎来青春期的他,被军校开除后赴纽约学艺,追寻自己的表演梦想。
在他学习表演的学校,一位艺术教育家看出白兰度是块演戏的材料,并预言他不出几年定会成为美国最优秀的演员。预言极快便应验了,1943年他在纽约首次登台,1944年在百老汇崭露头角,以后几年他演了不少出名剧,包括舞台版《欲望号街车》。不久,他来到洛杉矶开始拍电影,与好莱坞纠缠一生。
马龙·白兰度一生中出演的影片几近半百,为影坛留下众多经典银幕形象。在演艺生涯的前期,他经常饰演硬朗不羁的反叛青年(《欲望号街车》《飞车党》《码头风云》等),后期则饰演了很多强大睿智的罪犯(《教父》《方程式》《新生》《大买卖》等)。他演戏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除了《超人》《现代启示录》《血染的季节》等话题之作,在欧洲拍摄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则在影史留下巨大的争议。他的出现把整个行业划分为“前白兰度”和“后白兰度”时代,他自己则幸运地从“旧好莱坞”过渡到“新好莱坞”。
他依赖好莱坞成名,却又是好莱坞的叛逆者。他因《教父》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但他没去,却派人替他登台宣读一份抗议好莱坞的声明。他去世前,曾被授予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再次拒绝领奖,因为他不接受附件条件要出现在电视转播仪式,这不是奖励艺术。
10年前的初夏,马龙·白兰度因患肺部疾病在病榻上度过了他的最后时光,身边没有什么亲人与朋友的陪伴,来得最频繁的是他的私人律师。医生告诉他,延长他生命的唯一方法,是将输氧管插进入他的肺部,他拒绝了。
2004年7月,《帝国》杂志评选影史“最伟大的演员”,白兰度名列其中。在杂志出版前一个星期,他溘然长逝。去世时,他拥有80岁寿命,348磅的体重,超过1000万英镑的外债,3个前妻,6个自杀的情妇,9个子女(警方认为有15个),17个律师,以及两个奥斯卡影帝的头衔。
马龙·白兰度 一生的N个命运密码
马龙·白兰度 一生的N个命运密码
作为好莱坞的欲望符号,马龙·白兰度的吸引力来自个性、外形与演技的叠加
马龙·白兰度属于这样的一种时刻:当观众捕捉到这个男人的时候,他们会陷入对雄性体征的迷乱。当人们迷恋并追寻于某种男性——暴力、狂野和情迷的特质的时候——就好像是见到了图腾一般。而当白兰度在银幕上展现魅力,成为男性——无论是雄性还是男人,他既令人目眩也令人神迷。最重要的一点,他的出现,让人们对权利、霸权以及男性魅力有了新的认知。如果说,克拉克·盖博是狡黠的魅力,阿兰·德龙是帅气的性幻想,那么白兰度则是征服欲望的符号。
这是一位矛盾的、复杂的、无法言说的男演员。他用自身的气质塑造形象,并最终变成角色的一部分,从而变成历史。他渴望爱情、但却终身滥交;他向往婚姻,但却私生子无数;他追逐女性,但却与男人合葬;他爱恋骨灰,却又追逐名利;他向往金钱,却又极度慷慨。
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的的一生,是不断的在用否定自己来肯定自己的一生,包括做人和演戏,都被他做得那么极端。
他度过了浪子般的一生,但终究无法逃出时间的魔掌,最终孤老死去…… 临终前他的神志已经不太清晰,一直在喃喃自语着:“ The horror...The horror...”(“恐怖啊恐怖”)这是《现代启示录》中科茨上校临死時的台词。
是什么造就了如此起起伏伏、阴晴不定的命运?且让我们来揭示马龙·白兰度一生的命运密码。
马龙·白兰度一生的N个命运密码
█ 母亲-家族 “就像中了咒语的剧场”
白兰度的父亲是个推销员,对酒精的兴趣远远超过家庭和孩子,从来没说过一句夸赞白兰度的话。白兰度的母亲是一个不成器的演员,酗酒、滥交,这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深刻影响了白兰度。
白兰度的家族里,文艺基因相当优渥。他的大姐约瑟林在纽约学习表演,后来走到了百老汇和好莱坞;他的二姐弗兰西斯跑到了加州学习艺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女孩子学习这些,都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他的家族就像“中了咒语的剧场”,到处是 “机关、布景、伪装与诡计”,女人以酒精为归宿,男人以冷漠为特征。他成名之前,家族中多”怪里怪气者“,他成名之后,家族中多自杀者。因和他一起主演《萨巴达万岁》而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安东尼·奎恩,曾对白兰度的第一个妻子Anna Kashfi说过:“我嫉妒马龙的才华,但我并不羡慕滋生它的痛苦。”
杜鲁门·卡波特在1957年采访白兰度时写道:他没有忘记他的童年生活,那个属于他自己的男孩形象一直栖息于他内心深处。“那时我母亲是我的一切。有一次我从学校回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冰箱里也空空的。然后电话响了,是一间酒吧打来的,说有一位女士倒在那里,让我赶快过去看看。” 他的语调开始上扬:“后来,我看着她倒在我面前,渐渐失去生命,就像一块被摔碎的瓷器。” 这篇被喻为对白兰度进行“活体解剖”的报道让他勃然大怒,使得他有近20年不接受深度访谈。
马龙·白兰度一生的N个命运密码
█ 舞台-银幕 ”从表演中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在连续被高中和军校开除之后,白兰度跨上了自己的摩托,开始了“逍遥骑士”的旅程。不久,他追随姐姐来到了纽约,开始学习戏剧表演。他的姐姐约瑟林回忆说:“这段时间的白兰度似乎找到了生活的重心,他很热爱表演,在表演里他能找到快乐。而他也接受纽约,没有人会苛责和非难他。在他的18岁,他体会到了人生的美好。”
20岁出头的时候,白兰度在百老汇上演了技惊四座的表演,包括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 40年代后期,他加入大导演伊利亚·卡赞领导的“演员工作室”,成为最早的成员之一。出自伊利亚·卡赞门下的,还有詹姆斯·迪恩、沃伦·比蒂等明星。他成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的门徒,他过往的不愉快和愉快,都成为他塑造角色的灵感来源。
很快,他就来到了洛杉矶的好莱坞,准备在这里找找机会。在他的第一部电影《男儿本色》中,他扮演一个截肢的退伍军人,为此他特意花了一个月在医院中和伤者住在一起,以致当时的观众以为他本人就是一个剧组雇来的二战伤兵。曾和白兰度共同主演《码头风云》的爱娃·玛丽·森特曾对他说:“你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做一个演员”。
但处女作并不成功,他对自己扮演的下肢瘫痪的军人也不满意。他意志消沉,本想逃离洛杉矶回到纽约和百老汇。就在这个时候,伊利亚·卡赞筹拍电影《欲望号街车》,男主角人选首先想到的就是白兰度。从此,伊利亚·卡赞成为他合作最多的导演,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好莱坞。
白兰度与费雯·丽在《欲望号街车》中激撞出让人窒息的火花
马龙·白兰度一生的N个命运密码
█ 辉煌-低迷 谁能像他那样卷土重来
白兰度的演艺生涯中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他26岁到36岁,这十年里,他征服了整个好莱坞,也征服了当时所有的男性与女性观众。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他出演的影片角色硬朗、不羁、放荡,游离于主流群体之外,却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欲望号街车》里的斯坦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还凭借《码头风云》得到了第一个奥斯卡奖座。应该说,这个时间段的白兰度是未经修饰的野兽,他利用自己的才华和某种与生俱来的浪子气质与无赖本色出演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形象。当人们开始习惯沉迷于一个流氓无产阶级偶像时,他就去演拿破仑、凯撒和萨巴塔。 为了演一个日本人(《秋月茶室》),可以去花费心思去学一口洋泾浜英语。但这些也不妨碍他在《红男绿女》这样的舞台化歌舞片里欢欣地轧一角。
60年代,他的事业出现了滑坡。期间只有《叛舰喋血记》一片算是成功之作,但这部电影漫长的拍摄周期和高昂的制作费用让米高梅公司不堪重负。一场电影官司使他变得怪癖孤独、沉默寡言,几乎与世隔绝。他变得顽世不恭,成为好莱坞最出名的“浪子”。
他曾创办电影公司,计划让斯坦利·库布里克来执导一部新片,但两人个性不合,在剧本阶段就分歧严重,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他一气之下炒掉了库布里克,电影公司也宣告失败。有整整3年时间,他几乎在影坛销声匿迹。
《教父》给白兰度带来第二个奥斯卡影帝
到了70年代,谁也没想到,已经被宣告为票房毒药的白兰度,又恢复了往日的荣耀。他48岁接演《教父》,不仅答应了25万美元的片酬(大约是之前的零头),甚至同意接受对于他这个级别的演员来说近乎侮辱的试镜。该片获得极大成功,但他却坚拒参演第二部,不管片方愿意付出怎样的酬劳,理由仅仅是”不愿重复类似的角色“。
在之后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和《现代启示录》中,他变成了嘴里喊着“恐怖啊恐怖”的战争疯子,琥珀色影调之下的流落异乡的中年鳏夫。在”第二春“里,他随和但是易怒,宽宥但是尖锐,他在银幕上成为了一个怜子的大丈夫,成为了一个懦弱的中年人——或许,这正是白兰度精神世界的写照。
马龙·白兰度一生的N个命运密码
白兰度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的忠实拥护者,也是方法派的代表人物。该学派认为演员必须精于观察事实,揣摩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亦应对心理学有基础认识,想象出演绎角色的心理状况。在职业生涯的后期,他有两段经典的死亡戏,可视为这种表演技巧的最佳体现。
一次是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之中,白兰度站在阳台上被从背后开了一枪。随后镜头切换到面部特写,他似乎是带着无限眷恋和欣慰的表情死掉了。随后镜头一切,他以一个婴儿在子宫内的姿势倒在地上。镜头慢慢拉开,只听到女主角玛丽亚·施耐德的喃喃自语。
他在回忆录中谈到:“《巴黎最后的探戈》拍完以后,我决定再也不会为了电影从情感上毁灭自己,我觉得这亵渎了最深处的自我,我不愿意再受这样的罪。在之后的那些电影里,我不再像之前做的那样,将情感带入那些角色,而只是用技巧去表演”。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观众根本不会看出来有什么区别”。
另一次死亡,是《现代启示录》里科茨上校的死亡,同时还在进行屠牛仪式,配着大门乐队的迷幻摇滚乐。这一次,白兰度的处理却完全不同。前者之死是一种抒情上的死亡,带着对人间的眷恋和释怀;后者之死,是一种意义和符号上的死亡,轰轰烈烈、具有仪式感。
他却以不愿意背台词而闻名,公开宣扬自己的懒惰。他总是得到了一部影片中最高的那份片酬,有时哪怕他并不是主演。在拍《现代启示录》时,科波拉跟白兰度谈剧本,聊到越战,白兰度说:“哪儿,我还以为诺曼底登陆呢!”事实上,在那之前白兰度根本没看过剧本。
这也许印证了伊利亚·卡赞的话:”马龙·白兰度是唯一一个我能称之为天才的演员。如果影史上还有人能做出更好表演的话,我想不出他是谁。 “
马龙·白兰度一生的N个命运密码
马龙·白兰度一生的N个命运密码
█ 男人-挚友 如果他是女人,他们一定会结婚
白兰度是好莱坞众所周知的双性恋,他曾经承认过自己和男性发生过性行为,并且不以为羞耻。白兰度的一生有众多的情人,但是男性伴侣,却始终只有一位。这一位“幸运”的男人叫做沃利·考克斯,是一个外形孱弱的不知名喜剧演员。
沃利和白兰度一样生于1924年,童年时就互相认识了。二战期间,沃利和家人搬到了纽约,念了大学,当过兵,从1948年开始演戏,并和白兰度同住一间公寓。1973年,沃利去世。白兰度受到了沃利妻子的委托,要他把沃利的骨灰洒在沃利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但是白兰度却把骨灰带到了自己的寓所之中。
有传言说,白兰度对沃利的“爱恋”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他每天晚上都会捧着沃利的骨灰,和他说悄悄话,告诉沃利自己的秘密。在自传中,白兰度说道,如果沃利·考克斯是个女人,他们一定会结婚。2004年,白兰度去世,按照他的遗愿,家人把他和沃利的骨灰一起洒在了死亡之谷(Death Valley)。
马龙·白兰度一生的N个命运密码
█ 咒语-遗传 儿子杀人,女儿自杀
白兰度有多少个孩子,据他自己讲有9个,据警察局的记录有15个,据传闻有25个。其中最受他钟爱的,是与第一个妻子Anna Kashfi所生的长子克里斯蒂安。白兰度与她婚后一年就告分手,随后的16年一直在为了获得儿子的抚养权而斗争。
克里斯蒂安演过一些小角色,但让他出名的却是一宗牵扯到整个家族的凶杀案。1990年,他在父亲位于好莱坞穆赫兰道的大宅里,开枪打死了同父异母妹妹切娜的男友戴格·德霍雷。而当时,有6个月身孕的切娜就坐在沙发上。人们至今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能归咎于这是个“被诅咒的家庭”。据白兰度家的人讲,事发原因是一场殴斗。但是切娜称,“是我父亲安排了一切”。
克里斯蒂安被控一级谋杀罪,保释金高达1千万美元。白兰度当庭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声泪俱下为儿子求情。为了给儿子减轻罪责,他散尽家财,并不得不以500万美元的价码接演烂片《征服四海》。
切娜在生下男友的遗腹子后陷入抑郁,于1995年自杀,年仅25岁。克里斯蒂安于2008年去世,终年49岁。儿子杀人、女儿自杀,白兰度的家庭成员没能逃过恶习遗传的悲剧。
白兰度第三次婚姻所生的一双儿女,女儿切娜颇受他喜爱,但却沾染毒品、有暴力倾向,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马龙·白兰度一生的N个命运密码
█ 英雄-小丑 曾下决心推翻种族隔离制度
白兰度是一个政治爱好者,他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政府的种族政策,倡导美洲原住民的权利,帮助了很多在美国的少数民族,包括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和美国土著印第安人。他和黑人小说家詹姆斯·鲍德温一起站过台,支持少数民族的民权运动。1963年,他参加过民权运动的大游行。他参与肯尼迪竞选时的筹资晚宴,曾在脱口秀节目上评论过这个国家的腐败和黑暗。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因《教父》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时,他让一个女演员穿着传统印第安人的服装前往,并以“电影工业不当对待印第安人”为由拒绝领奖。此举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关心地球上一切不平之事,拍摄反种族隔离题材的电影《血染的季节》时,曾要求片方将他的300万美元片酬捐给慈善机构,还在广播节目中表示,要下决心在南非推翻种族隔离制度。
晚年的白兰度最大胆的举动是接受CNN主持人拉里·金的采访,抱怨好莱坞被犹太人控制,而这些犹太人又缺乏社会责任心。节目播出后,犹太人组织抗议,白兰度公开道歉,声泪俱下,并且还讲了几句意第绪语。仔细分析,这场表演有一丝可敬——他仍敢于得罪当权者,也有一丝可悲——那眼泪和意第绪语究竟是方法派还是纯技巧?这是一个英雄和小丑揉成一团的角色。
白兰度派这个名叫玛丽·克努兹的墨西哥女演员,扮成印第安人前往奥斯卡颁奖礼,宣读自己的政治主张马龙·白兰度 一个好莱坞永远的谜题
马龙·白兰度 一个好莱坞永远的谜题
马龙·白兰度是美国影坛一个独特的存在
作为演员的马龙·白兰度,获得过8次奥斯卡提名(其中两次获奖),1次戛纳最佳男主角和3次英国学院奖。 除了《码头风云》和《教父》之外,他至少还有五部影片中的演出足够奥斯卡影帝水准。在所饰演角色的多样性上,他曾经扮演过瘫痪军人、起义领袖、战争疯子、中年鳏夫、世故黑手党等等角色。和苦大仇深的丹尼尔·戴-刘易斯、戏路并不算宽广的阿尔·帕西诺,以及因为外形太有个性而限制了戏路的杰克·尼科尔森相比,白兰度可以说是一个百变男星。
在他去世时,《纽约时报》评论道:”这位极具叛逆色彩的巨星用他的演艺才华照亮了整整一个时代,甚至永远地改变了电影表演艺术的风格,但另一方面,他的偏执和古怪的个性,使得他早早就显示出来的表演天赋并没有完全达到极致“。
他的一生,是美国美梦和美国噩梦的综合体,也一个社会学的现象和心理学上的谜题。他恃才放旷、几乎是肆无忌惮地挥霍了一辈子,伤害着自己和周围的人。如同每一个疯狂天才的生命轨迹。很少有演员能如此大起大落,如此极端。或许那个被毁容的帅哥米基·洛克能体会到一些白兰度的心境。
站在电影史的角度上来说,很少有人能像白兰度这样,成名于古典好莱坞的年代,和新好莱坞里最重要的导演有过密切的合作,并且在欧洲名导的麾下参演了名作。而站在表演的角度上来说,前后经历人生的起起伏伏,在表演上明显有两个世代的白兰度,成为好莱坞不可多得的一位“年少成名”随后又“卧薪尝胆”的影帝。
他的艺术历程,很大程度上符合弗洛伊德的学说。他一生鄙视表演技巧,其根源在于他从小就需要“表演”,戏剧人物给了他释放内心恶魔的最佳途径。
同时代的美国影坛巨星洛克·哈德森、加里·格兰特、马龙·白兰度 、格利高里·派克(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