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评委会主席吴宇森

2014-04-22 18:39:30 来源:时光网

作为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吴宇森作为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吴宇森

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今日闭幕,作为评委会主席的

吴宇森也在近日接受了的独家专访。谈到对北京电影节的感受,吴宇森直言“太年轻”,他也指出近年来中国电影海外票房都惨败,根本原因在于不善于运用西方技巧和文化推广做得不够。他也透露,自己执导的最新大片

《太平轮》想要表现中国人对生存的一种坚持。

▌宁浩是鬼才,电影节?"太年轻"

这次与吴宇森一同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的,还有内地导演

陆川与宁浩。谈起对于两人的印象,吴宇森称自己对陆川“有很大的期望”,更称宁浩是一个“鬼才”。对于北京国际电影节,吴宇森则直言“有点乱”,“我觉得选择电影方面(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具有国际水准了,选择的片子都很好。我们做一个国际性的大型活动的话,在主持方面和工作程序方面,还是有点乱了,但是也很难避免,很多影展都会这样的,到底我们的影展还很年轻嘛”,吴宇森说。

长泽雅美与金城武《太平轮》剧照长泽雅美与金城武《太平轮》剧照

▌国产电影海外惨败:关键在于不懂西方技巧

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如今已成为很多国际电影工作者的淘金之地,对于他们而言,票房的魅力远大于中国电影与文化;另一方面,中国电影的海外输出也是条漫漫长路,很多票房不错的国产片北美票房都惨不忍睹。对于国产电影海外输出的现状,吴宇森称关键点在于“是不是懂得用一些西方的技巧来注入我们中国的精神”。“我们从拍摄的技巧到演出的方法,再到文化上表达方式和讲故事的方式都要调整和改变,让外国普通观众都能够接受。美国电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他们美国的精神放在电影里面。可是我们就比较吃亏一些,我们到目前都很难用巧妙的技巧让一般的外国民众接受我们的电影。”吴宇森说。

▌阻碍国产电影输出:文化推广远远不够

除此之外,吴宇森认为文化传播工作的不足也会阻碍中国电影的海外输出。“我们平常除了电影之外,做文化工作还是不够,没有用很好的方式让外国人对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精神有多一层的了解。像我们很多年轻人,都比较了解西方很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所以他就很容易地去接受外国的电影。外国人对我们的接受还是比较陌生,这是我们还需要努力的。”

虽然中国的古老历史可以提供丰富的影视题材,但同时也会成为一种障碍。“外国人对我们的历史也没有太多研究,对我们平常的生活,我们的思想行为,我们的哲学也是认识的不够深”。吴宇森回忆说,有一次他准备拍摄一部中美合作对抗日本的二战题材的电影(可能是“飞虎队”),去美国挑选演员时,有一些年轻演员竟然完全不知道这场发生在亚洲的战争,这让他非常吃惊。“平常我们在电影里要表达我们自己的东西之外,要想好用怎么样的一种技巧让大家都看得明白,听得进去,感受得到,来让他们感动。”吴宇森说。

▌新片《太平轮》:表现中国人的生存勇气

吴宇森在《太平轮》片场指导章子怡与林保怡对戏吴宇森在《太平轮》片场指导章子怡与林保怡对戏

不久前,吴宇森的新片《太平轮》正式关机,这部集结了

章子怡、黄晓明、宋慧乔、金城武、长泽雅美等中日韩三国明星的灾难题材电影,被不少人称为“东方的

《泰坦尼克号》”。相对于片中的“灾难”元素,吴宇森更想强调的是“爱情”。“《太平轮》基本上是一个爱情故事,并不是一个注重历史或者政治方面的一个故事。所以说,爱情是不受年代的限制也不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一个好的爱情故事任何人任何时间看都会觉得好看。”吴宇森说。至于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精神”,则是一种“对于生存的坚持”,“我觉得中国人对生存特别坚持,有生存的勇气”。

从早期的代表作《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到近年来的《赤壁》与《太平轮》。吴宇森的关注点逐渐从“个人英雄主义”转变为“大时代”,他坦言这种转变也和自己的阅历增长有关。“我以前的电影都比较注重个人,属于作者论的电影方式,电影就是把导演的思想和哲学表现出来。后来我觉得作为一个电影人应该更关心这个社会,关心这个世界,应该拍一些对这个社会有鼓励性的题材。”吴宇森说。

这次的《太平轮》,也融入了吴宇森对于时代的思考。“我觉得世界越来越乱了,物质文明越来越被看重,但是在精神方面却比较薄弱。”吴宇森说,他也希望《太平轮》也可以拍出一份优雅,“在越混乱越快速变化的社会里面,我们更需要一种优雅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