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影评人眼中的2014佳片
2015-01-19 08:34:58 来源:时光网
对于一位影迷来说,时间的刻度多半与电影有关。大银幕也好,小屏幕也罢,在刚过去的2014年,我们借着光影声色度过了一段段不凡的人生旅途。
全球电影节、院线向观众源源不断地供给电影商品或者电影艺术,它们有时候艰涩难懂,有时候雅俗共赏,有时也让人令人嗤之以鼻。
侯孝贤曾经说过,“电影在脑中想的时候是活的,却死于剧本的纸上作业,在拍摄当下复活了,又死于底片,然后在剪接里再次复活”要说电影真正的复活,或许该是在人海纷繁的记忆库里,被体会,被懂得。
特邀8位华语影评人(排名不分先后),选出自己心目中的2014年度佳片。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与电影相遇,电影也就成了他们人生的一部分。希望这些电影片单也能成为网友们的新年的观影参考,查漏补缺。
记下每一次与一部电影的情绪共振,因为那都是独属于每一个人的小规模荡气回肠。
1.《少年时代》(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点评:简单与波澜不惊,去感受时间流逝。只有重新回顾整个故事,才会发现其中的精彩与奇妙,一如时间本身的魔力。就好像无需特效与化妆,角色却在不到三个小时里长大、变老。这一切的奇妙,都像影片最初的想法,压缩时间,留住时间的痕迹,从而去感受生命的奇妙。当男孩再次启程,不是结局,是新的开始。
2.《消失的爱人》(美国)导演:大卫·芬奇点评:这更像一部惊悚片,即便早就看过小说,看完电影仍心有余悸,完全陷入故事当中。一次很优秀的改编,几次剧情的转折都很抓人,而且适度增加了更戏剧的元素。罗莎曼德·派克出色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配乐也很赞。影片强烈的讽刺与黑洞似的剧情,将你引入黑暗。
3.《恋之漩涡》(日本)导演:大根仁点评:杀马特青年的恋爱日常。手持摄影机与非常居家的布景,有一种AV的前奏。生活化的制作方式让影片更真实也更满足观众的窥私欲。一群洗剪吹的故事,都能让人很开心的看完,可见故事还是很有趣的。对人物内心的把握非常微妙。光怪陆离又趣味十足的当代爱情故事。
4.《深狱父子情》(英国)导演:大卫·马肯兹点评:就像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整个故事都在爆发的边缘,让气氛始终保持紧张。英式的暴力与怒火。难得的是,在这愤怒与危机背后,还渗出丝丝暖意与温情。
5.《互联网之子》(美国)导演:布莱恩·耐本伯格点评:一个在互联网长大的理想主义青年,最终被现实打得一败涂地。希望能成为捍卫正义的超级英雄,却发现很多事都无能为力。确实让人遗憾,尤其是这样的天才少年。这种事更像是两个世界的对战,新与旧,自由与控制,分享与利益,可配合海盗湾的纪录片。本片的魅力还关于他的变化,由小胖变帅哥。
6.《男孩和世界》(巴西)导演:阿勒·阿布鲁点评:想象力与纯真,画风正好对应童年的异想世界。故事在有趣的同时也有批判以及感动。
7.《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美国)导演:弗兰克·帕维奇点评:如果这片能拍成,大概是什么样子呢?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米克·贾格尔、奥森·威尔斯甚至达利的加盟。吉格的设定。当然,也仅是假想。
8.《寻找薇薇安·迈尔》(美国)导演:约翰·马卢夫/查理·西斯科尔点评:薇薇安·迈尔本人过于传奇和神秘的经历成为影片主要看点。由于她已去世,纪录片只能通过她当年拍摄的那些照片、录像、录音带、信件,以及很多人的讲述去拼凑这个人。当然,这更多只是一个很主观的,以及假想的迈尔小姐。她对摄影的热爱与专注,以及非常不合群的性格,注定她的孤独,也注定成为传奇。
9. 《只在那里发光》(日本)导演:吴美保点评:其实剧情蛮套路,尤其几个关键的转折,不过还是不小心就被感动。底层的无奈,各自压抑的人生,又相互取暖。有点苦中作乐,又走投无路。
10.《弹窗惊魂》(西班牙)导演:纳乔·维加隆多点评:影片的乐趣在于其新颖的形式,想法以及有趣的执行。以至于我可以忽视剧情的bug,将之列入榜单。
1.《冬眠》(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点评:影片改编自契科夫短篇小说,和文学作者作品做简单对比是不公平的,“冬眠”有着锡兰的独特影像烙印,对白,画面精致无可挑剔, 内容涉及哲学宗教社会人生多面,叙事循序渐进到最后高潮,低调却大气, 它是导演截止目前完成度最高的作品,无愧金棕榈头衔。
2.《妈咪》(加拿大)导演:泽维尔·多兰点评:魁北克天才少年多兰,用年少漫无边际的想像和狂欢,展现给我们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三角关系,让人感动,亢奋,激情,惊喜……多兰最好作品!
3.《沉默之像》(丹麦)导演:约书亚·奥本海默点评:历史上的残酷大屠杀,却在导演平静优美的画面下展开探寻,克制有勇气,巧妙而理性,表面平静实则传递强大的对悲剧的反思。
4.《邮差的白夜》(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点评:康察洛夫斯基的一部及其私人任性之作,他用个人的独立资金,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在记录和虚构间,血肉交融,做了一次诗意而动人的探索。
5.《再见语言》(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点评:戈达尔一直将电影做为思考哲学人生的工具。岁月没有让他的图像有一丝皱纹,他对电影的思考对其表达形式的探究,始终站在今天电影的最前沿,“告别语言”中对3D的探索尤其令人耳目一新。
6.《地球之盐》(法国)导演:Juliano Ribeiro Salgado / 维姆·文德斯点评:维姆·文德斯镜头对准巴西摄影师Sebasti o Salgado 的记录,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摄影师和他的作品,连接了世界上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在深情专注的镜头下,在人性和人类悲剧间,画面优美而震撼,看完电影后心绪久久不能走出。
7.《廷巴克图》(法国)导演:阿伯德拉马纳·希萨柯点评:西萨柯没有被极端教旨的悲剧题材绑架,执导大师风范,在丰富的信息和各种反差对比中,用诗意甚至幽默的笔触,展示发生在非洲大地上的灾难。
8.《两天一夜》(比利时)导演: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点评:相较达内兄弟此前作品很难说风格有大的突破,但做为导演一贯写实和关注底层风格的继续,“两天一夜”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地。
9. 《修女艾达》(波兰)导演: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点评:诗意的黑白影像,独特的镜头取景,“修女艾达”在电影艺术上的大胆与其表达内容相映成彰,而沉默中的审视和意想不到的结局,是比泪水和哭泣更有力的对灾难和历史悲剧的反思。
10.《少年时代》(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点评:镜头追踪一个男孩12年的成长,折射的还有夫妻,家庭,社会变迁。那些可能发生在你我身上的经历,被导演用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镜头提炼,无限扩大,回味悠长。影片中对时间的忠诚诠释尤其令人感慨:多大多小的欢喜悲伤,都不过是人一辈子中的一个小点罢了。
1.《夜行者》(美国)导演:丹·吉尔罗伊点评:它塑造了一个极端到令观众迷恋的角色,以及充满诱惑和吸引的黑色氛围。
2.《爆裂鼓手》(美国)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点评:两个将极致人性都发挥到爆裂的人物,让这个简单的故事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魅力。
3.《消失的爱人》(美国)导演:大卫·芬奇点评:大卫·芬奇的宗师之路,从《十二宫》开始,到《消失的爱人》终于显露宗师气象。
4.《推拿》(中国内地)导演:娄烨点评:机缘巧合,本片的内地公映版和国际版我都看过。在迷茫而狂乱的2014年,这是一部捍卫了电影尊严的中国电影。
5.《哥斯拉》(美国)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点评:仅凭高空跳伞那一段,本片就足以在2014年电影中位列一席。
6.《明日边缘》(美国)导演:道格·里曼点评:个人趣味+导演技巧+精巧叙事,我在影院连看两遍,如同饥渴的人发现了泉水。
7.《狂怒》(美国)导演:大卫·阿耶点评:最近十年来最好的战争片之一,最近十年来最好的坦克电影没有之一。
8.《星际穿越》(美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点评:虽然我对此片略有失望,但这失望建立在“导演是诺兰”这个基础上。作为一部电影,它足以碾压所有对手。
9. 《美国骗局》(美国)导演:大卫·O·拉塞尔点评:即使本片半年之后才在内地公映,而且被删减了35分钟,但我仍将它列入这个名单。因为它让我们了解这些从业者,以及懂得什么是被碾压的滋味。
10.《她认出了风暴》(中国内地)导演:崔毅 / 罗峥点评:出于个人对纪录片的偏好,我坚持每年要选一部纪录电影。本片虽然是电影《黄金时代》的纪录片,但它在内容和容量上都已经成为一部独立电影。本片虽没有做院线发行,但它仍然是一部获得了龙标的电影,而且观众可以免费在网络上看到正版。
1.《少年时代》(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点评:这是一部扎扎实实关于“生命”的电影,时间成了它最好的“特效”奇观。
2.《冬眠》(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点评:探触主题深入浅出,从贫富到阶级、自人性至道德。
3.《郊游》(中国台湾)导演:蔡明亮点评:气韵绵长、影像美绝,是形式与内容同样拔尖的真正艺术。
4.《第二扇窗》(日本)导演:河濑直美点评:美丽的自然光景,对照着生命的起落与奥秘,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出色作品。
5.《推拿》(中国内地)导演:娄烨点评:从人的五感出发,进入盲的世界,温柔写情,亦有豪放大胆的残酷。
6.《醉乡民谣》(美国)导演:乔尔·科恩 / 伊桑·科恩点评:用一夜呼应一生,那一生又融于一夜,形式与内容的对照精准迷人。
7.《养鸟人》导演:帕斯卡尔·费兰点评:电影奇诡地一分为二,既疯狂又残酷地抒发了两颗寂寞的心灵。
8.《她》(美国)导演:斯派克·琼斯点评:细腻诠释爱情从无到有,亦不忘捕捉人类面对科技进化应有的恐惧与自省。
9. 《自由之丘》(韩国)导演:洪常秀点评:结构独到,形式巧妙,轻盈点出爱情永远没有道理可寻,却又不落言诠。
10.《游客》(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点评:宛如现代婚姻关系的照妖镜,幽默、嘲讽、荒诞,逼视男性内在的脆弱假象。
1..《再见语言》(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点评:戈达尔连续第二次尝试拍摄3D电影,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电影在3D上的实验刚刚起步。
2.《利维坦》(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点评:这部俄罗斯电影像刀锋一样寒气逼人,它揭露的俄罗斯基层腐败让我们看了也心有戚戚焉。3.《冬眠》(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点评:努里·比格·锡兰继承了东欧艺术电影的一支伟大传统,那就是长镜头中的冥想,只是有时候他会用长段对白来代替冥想。锡兰正进入一个电影导演的创作黄金阶段,他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4.《辉夜姬物语》(日本)导演:高畑勋点评:一个仙女下凡的传统故事,鼓励追求自由,鄙夷金钱和权势,但高畑勋的画风实在厉害,而且变化多端,和公主激烈的情绪波动一直完美地配合适应着。5.《透纳先生》(英国)导演:迈克·李点评:迈克·李告别自己最擅长的现实主义题材,转而探讨美术和电影的关系。这部电影在摄影和表演上的成就非凡,有些镜头完全打破了画布和银幕之间的界限。6.《狐狸猎手》(美国)导演:贝尼特·米勒点评:整个故事大多时候非常平淡,但这是一个出色的人物性格研究,好莱坞电影大多数时候重视事件胜过人物,这部影片是个反例。三个主角之间的张力一直以某种高超的方式维持着,到最关键的时刻才崩断那根弦。7.《起风了》(日本)导演:宫崎骏点评:宫崎骏和他的老朋友高畑勋一起交出杰作。我并非宫崎骏的支持者,他过去的作品我喜欢的不多,但的确被《起风了》的优美和温柔所打动。8.《游客》(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点评:瑞典电影《游客》在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首映,这部影片显然被低估了。它通过一家三口的旅行经历,暴露出一个完美的中产之家表面下隐藏的脆弱和非理性。9. 《少年时代》(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点评:这部电影在今年收获了许多的赞美。它改写了电影制作的模式乃至审美习惯,它将真实的时间注入到电影拍摄过程中,让所有演员和角色自然生长。某种意义上,这种对真实的极端追求,让原本「虚假」的电影真的成为了现实的渐近线。10.《生活本身》(美国)导演:史蒂夫·詹姆斯点评:这部关于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的纪录片用非常平实的方式叙述了伊伯特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的一些琐事,并穿插闪回他的整个影评生涯。当然可以认为这部影片是对已经逝去的电影评论的黄金岁月的怀念,但它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的达观和从容。
1.《白日梦想家》(美国)导演:本·斯蒂勒点评:14年我开始全球跑超马,三月在香港影院看到这部电影,被深深触动,一个人哭成狗。2.《一代宗师》(中国香港)导演:王家卫点评:重点真的不在3D,而是叙事视角和结构,两年前是我的年度电影,两年后依然不变。3.《银河护卫队》(美国)导演:詹姆斯·古恩点评:意大利巨人之旅越野赛在200多公里退赛后,在日内瓦看到这部电影,笑到肚子痛,这对我很治愈,退赛的郁闷一扫而光。4.《消失的爱人》(美国)导演:大卫·芬奇点评:11月香港慈善毅行者去影院撞到这部电影,全片令我毛骨悚然,冷酷到骨髓里。5.《歌曲改变人生》(美国)导演:约翰·卡尼点评:我想象中的音乐电影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故事最难得的是,结局未落入俗套,理应文艺男女年度最爱。6.《少年时代》(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点评:本来你以为什么都没发生,但其实什么都发生了,同样也是青春。7.《一步之遥》(中国内地)导演:姜文点评:总有一天,回头看2014年对这部电影的种种争议,就是一出与银幕互动的闹剧。8.《鸣梁海战》(韩国)导演:金汉珉点评:中国电影已经被韩国电影甩下不止一条街了。从《弓》开始,影片导演对历史考据近乎痴迷,相当敬业。全片最震撼的一句台词是在李舜臣胜利后,面对成堆的尸骨感慨:如此深的冤仇,可该如何化解。9.《十万个冷笑话》(中国内地)导演:李姝洁 卢恒宇 点评:无明星,非大制作,纯二次元世界表达,无大规模广告投放,族群电影先河,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国产片案例,目前尚被低估,其意义远远超过表面的1亿票房。10.《推拿》(中国内地)导演:娄烨点评:娄烨小心翼翼地触碰盲人的世界,冷静、克制,但依然具有让观众撕心裂肺的力量。摄影依然具有强大的想象力。2014年国产电影,我心目中的最佳,没有之一。
1.《白日焰火》(中国内地)导演:刁亦男点评:(连环碎尸案的死者都曾与女主角相恋,当警察也爱上了她,却发现五年前的真相。)国产黑色电影大有可为。
2.《推拿》(中国内地)导演:娄烨点评:(这是一个发生在盲人按摩中心男女技师们之间的爱情故事。)独特的视觉体验,对焦似乎不再重要。3.《少年时代》(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点评:(本片讲述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成长主题与后911美国社会结构转变的无缝连接。4.《生活本身》(美国)导演:史蒂夫·詹姆斯点评:(本片是2013年逝世的、美国影评界传奇罗杰·伊伯特的遗作。)是对罗杰·伊伯特最好的致敬。5.《消失的爱人》(美国)导演:大卫·芬奇点评:(在结婚五周年纪念日当天,妻子离奇失踪,丈夫疯狂寻找消失的爱人,一切不利都指向他。)颠覆好莱坞式结局,全新格局的黑色电影。6.《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中国台湾)导演:陈怀恩点评:(纪录片《如歌的行板》从痖弦现下在温哥华的日常生活展开,描绘诗人“退而不休”的文学进行式。)瘂弦的诗,现在来读,正是时候。
7.《一步之遥》(中国内地)导演:姜文点评:(一场谋杀颠覆了花国大选的一切,马走日亡命天涯,生死爱恋一步之遥。)大世界也是南市区的。
▌华语十佳▌ 国产片在2014年没有太值得大书特书的片,年初有《天注定》从2013年延烧的一点话题性,但不高,毕竟这部片也够直白,没什么可以讨论的。几部票房大片如《心花路放》也引不太起争论。大导如杜琪峰今年也只缴出一张成绩单,《单身男女2》,看下来也就还是一个样,没什么惊喜。也许,今年的国产片本来就不应该用“惊喜”来期待,就像台湾电影今年也是小年,几乎没有一部是回收的。尽管如此,还是得在这惨淡的市场中看看一些至少可以留下点印象的作品:1.《白日焰火》(中国内地)导演:刁亦男点评:这部片基本上真可说是有小惊喜,先不说在这个类型的影片怎样逆反它的类型,光是这么沉稳不卖弄又中规中矩讲好一个故事,在国产片里已属难能可贵。有人说桂纶镁在片中格格不入,但我想,导演为了减低她那“本色演技”可能带来的突兀,已经将这个角色尽可能写得低调以配合全片基调,其用心还是可以鼓励的。至于北国风情是否正确被呈现,我想并不是重点。2.《亲爱的》(中国内地)导演:陈可辛点评:剧作的冲突就足够支撑全片,两位女主角作为对折与对照,当然可以说是太打磨,不过因为这些计算而让影片更扎实,其实也没什么好指摘。3.《归来》(中国内地)导演:张艺谋点评:题材本身的纠结还在,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个故事透露出来的火气也还在,小品其实还是适合张艺谋的,至少一些仪式性的场面被缩小之后看起来更自然了。4.《绣春刀》(中国内地)导演:路阳点评:这部重剧情的古装片基本上不太卖弄什么新式武侠片的噱头,而是清楚地、近乎憨直地将单纯的人物情感表达出来,毕竟时代不同,当时人玩的心机跟现在人差远了,纯粹也只是刚刚好而已。相对来说,这位新手导演带来的武侠片仍是那种我们希望能传给下一辈人看的武侠片。5.《蓝色骨头》(中国内地)导演:崔健点评:可能因为做音乐的背景出身,影片游走于MV跟电影的边缘,不过诗意十足,且时序的穿插上也不见费劲,这倒是挺让人惊艳的。可惜的是,高潮曲子在影片的悬念堆积下,已经变得抽象化,真要拍出来其实风险还是很大的;而我不敢说这首曲子有顺利经过这个考验,扣除这点,其他都值得一看,特别是在摄影机前闪躲的年轻父亲。6.《天注定》(中国内地)导演:贾樟柯点评:虽称不上风格化,倒也算是找到很亲切的方式讲述了几则通俗的文本,其实若真要说向武侠片致敬,影片只留第一和三段也就够了。题旨上四则故事讲述同样的概念,且讲法也比较一致,如果这部片只是一部短片就更精彩了。7.《催眠大师》(中国内地)导演:陈正道点评:虽是台湾导演,但我却一点不熟他以前的作品,不过似乎是因为有拍过鬼片的背景,使得影片本身的氛围也十分鬼魅,反正也算是符合情节需求。实与虚之间的辩证相当刺激,整部片看下来就像在看宇智波的瞳术对决般过瘾。8.《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中国香港)导演:陈果点评:这个寓言算是简单直白的,让我想起日漫《末日》,只是在这个惧核的语境下似乎有想说点事情,只是也许导演还属愤青,因此说起话来就是这么急躁。影片没有最后的解释可能因为根本无法解释,所以保留开放空间也是必须的。9. 《忘了去懂你》(中国内地)导演:权聆点评:这样的影片可以算得上内地版的“小清新”吗?故事自然是老套到不能再老了,正因为这些事情还是随时发生在我们周围,在一个不高不低的镇上更是如此。编导也不打算华丽,在俭朴中还是看到了戏的力量。影片最终停在一个凝视中,这是非常聪明的结束:一切都不会通向结束,因为日常也没有尽头。10.《临时同居》(中国香港)导演:卓韵芝点评:这类喜剧基本上都可算是“匿名”电影,不过正因为没有太强的个性,我们好更自然地接受它传递的讯息——也是老生常谈的内容。只是不太夸装,不非常矫情,有点温馨、励志,也有点好笑,不正是黄金时期的港片最叫人回味无穷的部分吗?▌外语十佳▌ 要选外语片多少会有些尴尬,毕竟上映或资源往往都慢了几个月,有些2013年出品的但又都是2014年度观影中特别重要的一些影片,终究还是必须要考虑进来。因此这份清单中有一些跨了2013年,但基本上都是近年底上映的片,因此也算是有跨到年度,选进来比较不会争议。总之,小计发现英美影片还是占多数,多少也反映出最近欧洲生产的影片在质量上都提不起劲的感觉。1.《醉乡民谣》(美国)导演:乔尔·科恩 / 伊桑·科恩点评:只要不处理太光怪陆离的题材,科恩兄弟基本上都能体现出超高水准的功力。虽说只是在讲一个失意歌手,却套上史诗结构,凸显了这个人物那自我感觉良好的内心。其结果是拍出近几年来最好的音乐电影来。2.《上帝的口袋》(美国)导演:约翰·斯拉特里点评:这部被低估的小品,因其成本考量而进行许多的(也许太多的)省略,却反而变成某种值得细品的馀味。所有角色的演出都是精准而令人动容,调度上也是到位不过份,真难想像是个专拍电视剧的导演,算是埋没了他。3.《透纳先生》(英国)导演:迈克·李点评:光是导演将画面处理成“如画的风貌”就已经值得期待了,让人惊讶的是,导演专擅的日常化放在一个名画家的生活点滴上来说,居然也是成立的,此间并不会勾起太强的八卦心里,从这点来说,已经是需要极高的功力了,而迈克·李没让人失望。4.《她》(美国)导演:斯派克·琼斯点评:虽然只是要拍出“寂寞”这样人尽皆知的概念,却还是无所不用其极地用各种方式去体现影像的极致,这也刚好配合了寂寞人极力要排遣寂寞的意志。要说导演没有透过这部片来作为自己的艺术治疗,应该是很难说得过去的。另一方面,想到要处理类似的概念却花费甚大的诺兰来说,琼斯的这部片是值得细品的。5.《辉夜姬物语》(日本)导演:高畑勋点评:除去不合时宜的收尾,全片的绘制力道无疑是惊人的,风格成为致敬的方式,连许多业界朋友都禁不住要叹为观止。工作室两老的收山之作基本上算是2013年两颗耀眼的星星,占据各自的山头,引领动画走向更伟大的路途。6.《移民》(美国)导演:詹姆士·格雷点评:拍起片来简洁生猛的个性导演处理起历史剧毫不含糊,甚至将“再现”当作一个核心的抽象概念,用来贯串人物的内心与其行动逻辑。因而从表面上看起来的中规中矩都是对观众的魅惑与催眠,最终还得在移情迷失的前提下才刚好可以感受整个时代背后的空虚感。7.《机械心》(法国)导演:斯黛芬尼·贝拉 / 马提亚斯·马极尔点评:虽说影片以魔幻为基础,但却一点都不诉诸魔幻,而是纯而又纯的人性真情上。不过影片却引用了《去年在马里昂巴》的人物关系,为文本增加了新的解读空间。这些不同领域的“相由心生”凑在一起,居然能成就一部单纯可爱的动画片,无怪乎其实影片本身明言致敬雅克·塔蒂。8.《盲视》(挪威)导演:埃斯基尔·沃格特点评:导演用利落的风格来重写法国新浪潮左岸派的构想,在冷冷的情调之中,居然毫无违和感,多少也重新肯定当年大师们严峻的形式其实都还是有凭有据的。9. 《最高通缉犯》(美国)导演:安东·寇班点评:影片从第一个镜头就让人期待,虽说随着剧情发展并没有那么强烈,事实上应该说,开场就不是以强烈来号召的,并且情节一度要走向失控(太偏小情小爱),幸好及时挽回,最后才回归了最初的主题。算起来,导演也还是很懂得克制的。10.《少年时代》(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点评:对于这部片的成片过程所带来的光荣,我觉得不用看得太重,只是这种企划手法带来的必然破碎反倒贴切于题材需求,导演幸好也不太强求戏剧性,所以最后才会透出那么强烈的日常化。收尾更是这种处理的结晶,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