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独家影评

2016-01-12 19:45:26 来源:时光网

《脑震荡》海报《脑震荡》无疑是威尔·史密斯继《拳王阿里》之后最棒的作品。这部引人入胜的励志运动电影反映了一个真实社会事件,讲述了一位脑神经学专家勇于追求真相,努力证明脑部运动损伤事实的故事。

橄榄球(或称"美式足球")并不是一项国际性的运动--除了偶尔在美国举行的国家橄榄球联盟(NFL)比赛,在其他国家基本没有任何竞争力。但它却是一项极其受欢迎的运动--在美国它的门票收入和电视转播收入,远远超过篮球、棒球、冰球等其他体育赛事,受欢迎程度远超其他地域人们口中的"足球",即美国人所谓的"英式足球"。

基于这个原因,如果不熟悉橄榄球在美国的地位,就很难理解或者完全表达出《脑震荡》具有争议性的背景。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谦虚低调、智慧过人却不受重视的医学博士,竭力证明橄榄球运动可以造成创伤性脑损伤的事实。

在某些方面《脑震荡》与《惊爆内幕》有些相似。后者的导演迈克尔·曼扣人心弦的电影揭露了一家烟草公司的惊天秘密,一位内部知情人士爆料了该公司管理严重失职,并企图掩盖其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虽然《脑震荡》并不像《惊爆内幕》那样剧情紧凑、环环相扣,但导演彼得·兰德斯曼还是同样揭露了一个类似的行业潜规则。兰德斯曼以一种更发人深省的方式,让观众审视自己内心的情感,作为粉丝自然希望看到运动员在球场上拼搏,可是当知道这对球员的健康有所损害时,每个人又会作何感想。

威尔·史密斯在片中扮演Bennet Omalu博士,这位尼日利亚裔脑神经学病理专家在宾夕法尼亚法医办公室就职。被匹兹堡钢人(宾夕法尼亚热门职业橄榄球队)的粉丝包围着,Omalu在单位完全是一个异类,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出身,另一方面是因为他非正统的医学研究。他对橄榄球没什么特别的感情或羁绊,且对其行业的自我保护机制不以为然,而是完全从另一种角度看待这项运动。

Omalu博士查明了前匹兹堡钢人队球员Mike Webster(大卫·摩斯 饰)的死因,是不堪忍受脑部遭受激烈碰撞导致的后遗症——他将这种病症命名为"脑部运动损伤"(CTE)——他原本希望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希望球员退役后采取措施改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但结果与Omalu博士期待的完全相反,除了他的上司Cyril Wecht博士(艾伯特·布鲁克斯 饰)名义上的支持,Omalu面对的全都是反对的声音。他的同事(麦克·奥麦利 饰)嘲笑并阻挠他的研究。国家橄榄球联盟的管理机构起初沉默忽视,而后也开始对他转为攻击。NFL不仅否认其研究成果的有效性,还使用卑鄙的手段诋毁Omalu博士的职业声誉。

在电影紧张的主线下,还穿插着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Omalu的教区牧师为他撮合了一桩情缘——美丽的移民女孩Prema Mutiso(古古·玛芭塔劳 饰)是一名护士,来自他们的家乡内罗毕。这段感情是对整个电影张力的一种平衡,表现了Omalu在职业角色之外的一面,也跳出了故事的主线之外,成为电影最柔情的一部分。

《脑震荡》整部影片呈现出沉重的灰色调

《脑震荡》的故事部分来源于2009年GQ杂志上刊载的Jeanne Marie Laskas的一篇文章,这从新闻记者的视角给了编剧兼导演兰德斯曼一个先入为主的背景认识。

这种认识既有它的优点,又可以说是一种负担,可谓福祸参半。这部电影很有深度且耐人寻味,Omalu发现自己陷于漩涡的核心,身处于复杂的尴尬境地,必须面对来自权势集团的巨大压力,和橄榄球粉丝的误解和不满。人们只想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宁可对它造成伤害甚至死忙的道德问题视而不见。

但是《脑震荡》缺乏吸引观众的视觉效果,再次说明兰德斯曼缺乏导演经验(在此之前《杀死信使》是他作为导演唯一的成就)。整部影片呈现出沉重的灰色调,摄影萨尔瓦托雷·托迪诺传达出了Omalu日益凸显的孤独境遇。但这种拍摄手法太过局促,缺乏必要的活力,使《脑震荡》欠缺视觉冲击力和不断向前的推动力。这部电影需要摄影机更多的移动,来辅助发掘随着Omalu捍卫自己荣誉和研究的持续战斗,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不断紧绷的张力。

《脑震荡》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表演。大卫·摩斯成功塑造了一个强烈的、令人心碎的形象,饱受精神折磨的退役球员以自己的死亡引发了Omalu的调查。艾伯特·布鲁克斯完美地演绎了Omalu唯一的朋友;在影片的一小段恋爱插曲中,古古·玛芭塔劳同样给出了细腻的表演。尽管南方口音听起来有些怪异,亚历克·鲍德温还是展现了强有力的演技,扮演一名友好地协助Omalu调查的NFL医学博士,不料后来却改变了主意。

最重要的是,《脑震荡》是威尔·史密斯的绝佳展现平台。他现在已经是世界级的超级明星,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日常生活随和亲切,演艺事业顺风顺水,在《独立日》《绝地战警》和《黑衣人》系列等招牌影片之后,史密斯在本片中尝试了更深层次的表演。他完全融入了Omalu的生活,将角色的道德责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脑震荡》可以说是他继《拳王阿里》之后最棒的作品。观众或许不需要熟悉橄榄球,就可以欣赏影片错综复杂的层次关系。作为Omalu战斗的见证者,每个人自身的正义感都共同接受了一场拷问与洗礼。

对于《脑震荡》的媒体评论:《脑震荡》国际版预告片

"导演彼得·兰德斯曼没有给传统的剧情片路线增添太多其他色彩。但是他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更适合突显强大的演员阵容和张力十足的剧本--如果不是知道这是真实的故事,肮脏的真相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 Leah Greenblatt, Entertainment Weekly

"这部电影试图将一篇揭露公共健康事件的严肃报道,一部公共组织渎职陷害的惊险小说,一个甜美浪漫的移民爱情故事强行揉捏在一起,结果总是难以令人满意--影片被混乱且老套的剧本严重拖了后腿。"

- Andrew Barker, Variety

"在导演彼得·兰德斯曼的指导下,威尔·史密斯奉献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他能够轻松自如驾驭黑人口音,并隐藏了自己平日里机灵调皮的形象,完全进入了这个略显僵硬和傲慢的医生角色。但是彼得·兰德斯曼的作品最令人叹服的地方是,他能够让只有一两场镜头的小角色同样生动真实。"

- Stephen Farber, Hollywood Reporter

"导演彼得·兰德斯曼需要学习《聚焦》的拍摄方式,用对医学难题的不懈求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他在这方面的努力时而会有所显现,但显然还不够。"

- Dana Barbuto, The Patriot Ledger

"非常夸张,但足以令人信服。"- Brad Wheeler, Globe and Mail

"威尔·史密斯奉献了绝妙、有力的表演。但是《脑震荡》并没有深究整个国家对这种暴力的体育运动的畸形痴迷。彼得·兰德斯曼并没有在表面之下深入挖掘。这部电影最初带给人强力的冲击感,但却最终屈服于了保守的结论。"

- Peter Rainer,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