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美国新西部片回潮

2016-01-15 17:34:22 来源:时光网

西部片是美国独具特色的一种电影类型,曾在上世纪30-60年代辉煌一时,大部分西部片的经典之作都诞生于这一时期。在此之后,西部片在好莱坞日渐式微,虽然算不上主流,但隔一段时间又会回潮。今年西部片大放异彩,涌现出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八恶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还魂者》、库尔特·拉塞尔主演的《战斧骨》、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的《西部慢调》、亚当·桑德勒主演的《滑稽六人组》等名导与明星扎堆的优秀之作。尤其在刚刚公布的今年奥斯卡提名中,《还魂者》以12项提名领跑,杀入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等多个重要奖项的角逐,成为颁奖季的最大热门。

虽然类型电影都会有一些固定的叙事模式和套路,但其视觉符号与故事特征也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中。今年的西部片回潮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主题反思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是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与印第安人的关系成为西部片的重要主题,也承载着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对这个主题的每一次反思或者反转,实际上也呼应着“美国梦”的嬗变。1939年经典西部片《关山飞渡》中突袭白人的印地安人在最初的西部片中,印第安人就是以敌对的形象出现的。早期来到美洲大陆的欧洲白人“带着欧洲基督教文化的优越感”,自视为“上帝选派”的文明的代言人和传播者,落后野蛮的印第安人是他们征服和驯化的对象,但同时,他们也和边疆的自然环境一样,暗藏着神秘莫测的威胁。在故事中他们扮演反派和黑暗势力,往往一出场就是袭击和追杀白人,甚至他们的人性因素被一笔勾销,成为一群凶猛的动物和野兽。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的代表作《关山飞渡》中,印第安人直接出场的镜头虽然不多,但他们带来的紧张和恐怖气氛却贯穿了整部影片。影片用镜头语言、音乐以及服化道等各种方式对印度安人的形象进行丑化和符号化。《关山飞渡》代表了早期主流西部片的主题以及对印第安人的态度。十年后,在霍华德·霍克斯执导的另一部经典西部片《红河》中,印第安人同样也是野蛮和邪恶的象征。这种妖魔化印第安人的表现在今年的《战斧骨》中更加极端,白人面对的对象是穴居深山中的食人族,这群野蛮人近亲通婚,甚至会吃掉亲生母亲。原片名Tomahawk的意思为美洲印第安人用的战斧,而骨头做的战斧正是这群食人族的武器。其中一个角色的命运设定很耐人寻味——布洛德不止一次炫耀他杀死的印第安人有116人之多,最后却仍然死在比印第安人更野蛮和原始的食人族手中。《还魂者》中神秘主义的表达《还魂者》对西部片这一传统主题的反思非常耐人寻味。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于19世纪的美国——这正是第一批到达美洲的欧洲白人在美洲北部依靠打猎野生动物来换取财富时代。小李饰演的贩卖皮草的猎人,面临的除了严酷的自然环境,还有印第安人的袭击和追杀。在荒茅的森林和雪山中,偷袭与抵抗,追逐与败逃,在Lubezki的镜头下,残酷的西部故事就此展开。作为一部存在主义的西部片,《还魂者》在印第安人这一西部片经典主题上,有着深刻的反思,作为一名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旁观者视角也更加冷静深邃。对于历史上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掠夺、屠杀、仇恨都有冷静的审视和清算,甚至反转地出现对白人的丑化及对印第安部落的神圣化描写。导演的关于印第安人超越文明的暧昧表现,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使得电影超越历史,向神学领域靠近。

血腥升级·类型杂糅·不断解构▍血腥升级

小李贴身肉搏黑熊 枪是西部片的必备道具,血腥与暴力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但今年的几部新西部片都有暴力升级的趋势,重口味到让人无法直视,甚至会挑战人的身心承受极限。《还魂者》中小李用生命演戏,被熊虐,遭活埋,掉悬崖,泡冰河、吃生肝,睡马尸,吞活鱼……上演一出血腥残酷版的荒野生存。

虽然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从来离不开血腥和暴力,但《八恶人》仍然被评论为是昆汀最任性的暴力狂欢——70MM巨幅宽银幕及三个小时的片长,全方位呈现出半密闭空间里的角力,几位恶人的相互虐杀让观众在血浆与子弹齐飞中达到高潮。美国一家保守媒体监管部门甚至专门统计了《八恶人》中的暴力镜头数,据统计《八恶人》共包含了49个残忍暴力镜头,有不少枪杀、刺杀,以及一些女性被射杀或殴打的画面。其中枪杀镜头占据了32个,多为“画面感十足”的爆头场面。

《战斧骨》光看剧照就能让人生理不适,慎点大图!!但血腥指数最高的还数S·克雷格·扎勒的处女作《战斧骨》,其实影片中的动作戏很短也并不复杂——白人的火药枪对阵食人族的战斧骨,但必须高能预警,食人族残杀小镇居民和同族的手段令人发指,每个镜头都无比残忍和血腥。肠胃虚弱的人最好谨慎选择观看。

▍类型杂糅当下好莱坞电影呈现一个潮流趋势——类型杂糅,即越来越多的影片并不再以单一类型模式结构影片,而是将多元类型进行有效地杂糅,使其呈现出复杂的视觉特征和故事内容。 近年的西部片,一个大趋势就是取其他类型的精混搭与融合。昆汀的《八恶人》来看,西部题材融合的是悬疑、犯罪,而紧张的气氛并不妨碍他延续自己一贯的话唠和幽默。《战俘骨》西部牛仔VS食人族的设定有着B级片的血腥、恐怖和Cult,《滑稽六人组》则是西部片+喜剧的模式,启用大量的好莱坞喜剧演员,至于影片中的西部,恐怕也就只成为了一个空间指向。《还魂者》大量冒险和灾难片的元素让它看起来特别不像一部传统的西部片。电影史上最早的西部片《火车大劫案》回顾影史,西部片的衰落往往与对类型的固守有关。最早隐含了西部片元素的电影被公认为是埃德温·鲍特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这部作品描绘警察与火车劫匪之间的趣味故事,初步点出了西部电影的元素雏形,比如警匪的对立、英雄形象等等。而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则在1930年代将西部片推向了发展的高潮,影片确立了西部片的基本规则与视觉元素,比如西域荒漠、大篷车、配着手枪的牛仔……西部片的诞生响应的是历史语境和意识形态的需求,而其视觉元素的风格化特征也正是在因应这些需求,如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图解式的服装与标志地景等等。但是当西部片在上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时,其发展却逐渐被类型元素逐渐固化了,于是也就被观众慢慢所冷落。

近十年来,为了给西部片这个古老的电影类型注入新的活力,好莱坞几乎尝试了西部片与所有电影类型的混搭,比如西部+科幻(《牛仔外星人》)、西部+动画(《兰戈》)、西部+冒险(《独行侠》)、西部+喜剧(《西部的一百万种死法》)……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也的确不断拓宽了西部片的内涵外延以及表现形式。

▍不断解构如果说经典的西部片都是一个在解构类型的过程,那今年的新西部片呈现的则是明显的解构特征。

以往在西部片中作为背景存在的自然环境,成为《还魂者》中的真正的主角,全程自然光的摄影和偏慢的叙事节奏也在极力的放大环境,它是小李饰演的皮草猎人吃尽了苦头,是他生存下去的最大挑战以及实现复仇的最大障碍。影片解构了文明与野蛮的简单二元对立,严酷荒蛮的自然中好像蕴藏着不可知的神秘力量,仿佛某种天启。

《八恶人》中没有一个角色是好人 《八恶人》则解构了传统西部片中好人VS坏人的角色设定,正如片名所示,影片中没有一个角色是好人,这里只有Bad和Ugly。所谓的警长,也不再是秩序序列中的,而是反秩序的一份子。甚至连其中唯一的女性,詹妮弗·杰森·利饰演的Daisy Domergue也是充满仇恨且斗志旺盛。昆汀坦言自己的创作初衷:“我不希望任何一个角色有什么道德底线,这就是我的出发点。这个电影里就没有好人,他们要么是纯粹的大坏蛋,要么至少在其他的西部片里也得是反派。”这种角色设置的突破,成就了昆汀到目前为止最为肆意张扬的一部作品。

《西部慢调》特别像一部正经的西部片:少年为了去见心爱的姑娘,雇佣赏金猎人护送自己上路,看似包含了所有经典的西部片元素,但却处处都在反讽和解构,具有反类型的气质。尤其是最后的大反转却叫人大跌眼镜,神结局造就了一出荒诞味十足的黑色喜剧。

去英雄化▍去英雄化经典西部片的主角往往都是正义凛然的英雄,雄性荷尔蒙十足的硬汉,但近年来几乎很难在西部片中找到一个真正的英雄和硬汉。主角们都去掉了神圣光辉,要么变得真实,或者背上原罪,被命运摆弄,甚至有些低俗。

但回顾西部片的嬗变之路,会发现去英雄化并非创作者心血来潮或者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变,同时也折射出美国历史和主流价值观的流变。最初西部片中的英雄和硬汉反映的是当时美国社会对理想男性的一种期望,比如性感的身体,略微怪异的口音,还有掏枪的情色与威武。

但是当美国对西部的开发完成,东西部被归顺到一个自由之美利坚的笼罩之下的时候,再度以一种对立思维、强化白人、矮化原住民的范式进行叙事就不再是一个受欢迎的选择。

所以1950年代兴起了所谓“自由派西部片”,以《断箭》、《小巨人》等新西部片对传统的西部片叙事发起挑战,其主要特征是更客观地对待原住民文化,并开始反思现代文明的弊端与问题,反而推崇起原住民的传统生活。例如在1956年的《搜索者》中,约翰韦恩饰演的男主角并不是传统西部片的白人英雄,也不像过去的牛仔那样正义感爆棚,反而是一个问题多多的流浪汉。影片重新质疑了美国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传统的对立关系,这对于已有六十年历史的西部片是一个惊人的突破。从这个时候起,西部片的男主角就不再只是一个持枪的荷尔蒙机器了,变得有了那么一点人情味。

但这种对英雄的改造其实还是太片面,短暂革新之后的西部片并未能长久的持续,而且上世纪60、70年代好莱坞自身也在调整,同时伴随着美国梦自身的破裂,旧好莱坞的积极转型,西部片赖以存在的造梦基础不复存在,其塑造权威、宣扬文明的价值观不再能够响应年轻一代对自由、解放、颓废的精神需求,便彻底的消沉下去。

《断背山》对西部片来说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 直到90年代,《与狼共舞》、《不可饶恕》两部西部题材作品在奥斯卡上获奖,才让人们惊觉西部片回来了,但此时的西部片又变了。《与狼共舞》少见的以印地安人的视角来观看了文化的冲撞,为既往西部片的白人征服逻辑做了修正,《不可饶恕》通过一个暮年牛仔重新审视传统西部片的价值观,反暴力也反英雄,两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的革新使得人们幻想一个新西部片的美好时代将要到来,但可惜的是,在这之后的西部片始终未能形成美国电影市场的主流,只能以偶有佳片的姿态让观众不忘记这个类型的存在,《断背山》、《老无所依》、《被解救的姜戈》都从不同侧面对西部片所谓的“英雄”进行了革新。这些点滴的努力终于在近两年,汇成了一次美国电影西部片的新热潮。

2016年还会有引人注目的西部片上映,包括娜塔莉·波特曼的新片《拿起枪的简》、 达科塔·范宁的新片《悍女》以及安东尼·福奎阿重拍的新版《豪勇七蛟龙》,在超能英雄泛滥银幕的当下,兴许这些持枪的“普通人”,能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重新绽放光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