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重重"如何成为动作片配乐标杆?
2016-09-07 13:00:46 来源:时光网
写在前面 配乐是《谍影重重》中少有的能和伯恩经典人设相比肩的重要元素,亦是谍战电影原声中的里程碑式作品。音乐韵律的行进模式洗脑,观影中我们总会不自觉的跟着音乐摇摆,在治好多年顽固颈椎病的同时,连带着也让智商和眼神渐渐犀利起来。音乐的这种超强带入感不仅实现了其与画面的完美契合,更让伯恩成为了一种音乐标识的象征,最重要的是它的横空出世开启了谍战电影音乐的新篇章,供观众膜拜,供业内效仿,更对后续作品影响深远。可以说,在它潜移默化的感性熏陶和召唤下,我们内心深藏的特工正在悄然苏醒。走出影院,虽无香车美女,也没有西装革履,但人人都通过音乐的洗礼成为了伯恩……
《谍影重重》主题音乐 电音顽童Moby的音乐风格就像他的光头一样个性张扬,独树一帜。他创作并演唱的《无尽之路》(Extreme Ways)作为片尾主题曲贯穿了目前上映的所有伯恩系列影片,理所当然成为了其最鲜明的标志性符号,堪称神来之笔。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曲一共出现过4个版本:前两部影片使用的是这首歌曲的原始电音版本,而第三部则使用了一个新的录音版本,加入了更为丰富的鼓组采样和弦乐铺垫,效果逼格一路狂飙。随着第四部电影的问世,Moby与作曲家James Newton Howard一起创作了一个由110人大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版本。近期热映的第五部,一款全新出炉的新鲜改编版又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谍影重重》:"Main Title" 若想快速判断电影类型,通常开篇音乐会告诉你答案。比如《幽灵党》片头的张狂帅气,比如《爱宠大机密》的high爆氛围,再比如谍影重重首部曲的片头《Main Title》,好像一个大问号——伯恩的身份究竟是啥?本片音乐的制作幕后大有文章:作曲约翰·鲍威尔在接受Empire采访时透露,自己是临时接棒作曲家卡特·布尔维尔为该片配乐的。后者虽然花了不少钱来创作和录制一个纯管弦乐的版本,但导演不买账,无奈鲍威尔只能在没预算没时间的重压之下用虚拟音源救火,最后用仅剩的费用加了一组真实弦乐队叠在音乐里,成就了这样一部充满电子元素的作品。
"Bourne on land" 这段音乐总是出现在主人公奔走于世界各地寻求真相、解决问题的路途中,曲调里透着一股淡淡的忧桑,弥漫着彷徨、迷茫的气味。它与之前的《Main Title》共同体现出了《谍影重重》系列配乐的“反传统”特点:与《007》和《碟中谍》出现大段鲜明旋律不同,这里的所有音乐动机都很短小,旋律性不强但节奏非常鲜明。影片就是通过对音乐的不断重复,让音乐节奏严丝合缝的引领画面节奏,从而达到音画极为同步的视听效果,在树立电影自身鲜明特征的同时,亦让观众不断被音乐的短小动机洗脑,促使观影人群从心理上接受情境设定,从肢体上和着节拍律动,最终完全融入到影片讲述的故事当中。
"Treadstone Assassins" 《谍影重重》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是因为它是所有谍战电影中最接地气的。没有精美华服,没有豪车座驾,没有高科技武器耍帅,却以个体对抗体制,在搏斗场面中拳拳到肉,这才是人人都心疼伯恩的原因。影片如此注重“写实”,则必须要通过精彩的画面、动感的音乐、利落的剪辑,三者合力,方可锋芒毕露。这段所谓的“绊脚石杀手”便是通过剪辑和配乐搭配在一起带给人的炫目冲击力,体现了上述观点。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谍影重重》系列配乐如果单听原声碟,音乐似乎大同小异,可听性并不强。但是,如果将它们结合画面一起欣赏,就是这个feel倍儿爽——只有通过音画结合,电影音乐的价值和意义才得以体现。
"Ready Steady Go" 这场发生在巴黎闹市的追车戏是影片中第一场高强度的飙车大战,伯恩高超的驾驶技术在收获大批汉纸膝盖、妹纸舔屏的同时,也开启了该系列影片每一部至少有一场追车大戏的传统。该桥段的声音构成里充斥着汽车引擎的轰鸣、轮胎抱死的噪声以及警笛凄厉的尖叫,所以音乐只能偶尔在缝隙中显露自己的存在。这段配乐并非原创音乐,而是引用了由号称世界第一DJ的Paul Oakenfold创作的《Ready Steady Go》。除了被用在《谍影重重》以外,这首热单还曾出现在阿汤哥主演的《借刀杀人》中。或许是因为约翰·鲍威尔对于“引用”这种做法多少有些不情愿,音乐在这里被淡化的程度,是该系列电影所有追车戏中最厉害的。
"On Bridge Number 9" 这场从巴黎一座大桥上开始的追踪大戏引发了《谍影重重》首部曲的终极对决,而这里的音乐也堪称这一系列配乐风格的典型代表。我们能够从中听到各式各样的电子打击乐,通过不断提升的音量与节奏,将紧张的气氛层层向上推进,几乎令人窒息。这样的谍战片配乐手法之前很少有人用到,但在此之后却频繁被其他影片直接拿来用作临时音乐(临时音乐就是在影片配乐未创作出来的时候,被加入影片的粗剪版本,用以启迪创作思维的一些现成音乐,而出色的临时音乐往往会成为作曲家创作的模板)。正因为《谍影重重》配乐影响力太大,作为临时音乐被用得太滥,不少人都认为,在它之后的所有谍战片配乐都像是它的翻版了。
《谍影重重2》:"Goa" 尽管《谍影重重》第二、三部曲的导演由道格·里曼换成了保罗·格林格拉斯,但其传承自首部曲的影片风格并未改变,甚至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愈发强烈。约翰·鲍威尔也顺理成章的接手了二、三部曲的配乐创作,更为丰富的资金预算让他终于有能力在电子音色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真实乐器,用以提升配乐的整体质感。这首《Goa》所描述的,就是伯恩和恋人玛丽在印度果阿海滨的幸福生活,其中不但融入了极具异域色彩的打击乐器,还孕育出了一段管弦乐队演奏的浪漫乐章。在这个充斥着阴谋与暗杀的系列影片中,这一抹温情的旋律线是如此的难能可贵,耐人寻味,令人动容。
"Funeral Pyre" 伯恩的甜蜜生活在玛丽被误杀后戛然而止。他烧毁了玛丽的所有照片,只保留了两人的一张合影作为永久纪念。正如伯恩在影片最后所言:“当你的所爱在你身边被夺走的时候,你只想知道真相”。于是他开始探寻自己屡遭暗杀的原因,找出幕后凶手。约翰·鲍威尔对这段戏的音乐设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里的音乐设计是相当反传统的,一般的影片会先用一段悲情音乐来配合伯恩烧毁照片,再切换一段快速的旋律来衬托准备开始行动的决心。但《谍影重重2》的处理方式却是让悲情的旋律一直持续,而打击乐器所引导的强力节奏则从无到有,逐渐增强。这种叠加、渐进的处理方式能体现出人物情绪的细微变化,极富魅力。”
"To the Roof" 这场精彩的追踪大戏描绘了伯恩用他的智慧剥茧抽丝,一步步调查出帕梅·兰迪所住的宾馆房间,并跟踪她达到指挥场所的全过程。音乐在这里的处理方式不同于片中的追车戏,显得非常高调,整个叙事的推进和情绪的提升全仰仗于音乐强力的节奏动力和丰富的音色变化。其实约翰·鲍威尔在接手《谍影重重2》的时候非常紧张,因为他对新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并不了解。不过格林格拉斯告诉鲍威尔,自己对于上一部作品的配乐风格非常满意,在新作品中他只需要继续保持就可以了。于是,我们就听到了《To the Roof》这种与首部曲风格非常近似的追踪戏,但是其规模和感染力则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Berlin Foot Chase" 格林格拉斯指导的二部曲比首部曲在影像风格上更为剧烈,其单个镜头的平均时间由首部曲的3.9秒缩减到只有1.9秒。而且大量的手持拍摄造成了影像的不稳定感,特写与远景两极景别的频繁对切则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跳跃性。在这段名为“柏林步行追逐”的追踪戏中,伯恩利用地铁、汽船等工具,成功的摆脱了德国警方的围追堵截。约翰·鲍威尔的配乐在这里显著增加了管弦乐队的比重,快速、剧烈的演奏与各种音效混搭在一起,不但与影片画面的剪辑速度直接吻合,还将影片的紧张程度提升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在音画的既视感面前,文字都显得苍白,果断看片儿走起!"Berlin Foot Chase"
《谍影重重3》:"Waterloo" 《谍影重重3》的配乐在各种意义上都是对前两部曲“变本加厉”的发展。在这场发生在滑铁卢车站的追踪戏中,伯恩暗中指导记者赛门·罗斯摆脱CIA探员的抓捕,并亲自出手保护他免遭杀害(无奈后者不听劝告悲催扑街)。在长达10分钟的追踪与反追踪中,音乐不但作为整个场景的声音基础,奠定了情绪与基调,而且在对白与音效的夹缝中层层递进,塑造出被追踪者“死到临头”的致命氛围。最终,伯恩在关键时刻以自己标志性的出手方式以一敌四,瞬间放倒了将罗斯逼至绝路的探员。而这里的音乐也变换成了《谍影重重》系列处理格斗场面的典型配置:让拳拳到肉的撞击声成为整体节奏的一部分,绝对的干脆利落。
"摩托车追车" 这发生在摩洛哥丹吉尔的追逐与逃亡堪称是三部曲中最复杂的追踪戏:杀手戴什追杀妮基,伯恩为保护妮基而追逐戴什,而在他身后还有大批摩洛哥警察欲抓他归案……片段由追车开始,发展为繁闹市场的徒步追逐,最后演变到伯恩如侠客一般蹿房越脊,如履平地。影片的整体声音听上去嘈杂而混乱,但音乐的设计却是张弛有度:紧张的时刻带来节奏的提升,松弛的档口用于营造悬念。当伯恩最终腾空一跃,破窗而入,救妮基于水火时,音乐完全升级成了音色各异的打击乐的综合体。这种打击乐器的大规模应用,被公认为是《谍影重重》配乐最具魅力的特色之一,也直接导致之后所有的谍战片听着都觉得耳熟……
"Jason is Reborn" 作为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段配乐,这段音乐正如其标题一样,描述了伯恩通过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完成了心灵上的重生。实际上,之前整个三部曲的配乐,都在力图避免用一些符号化的旋律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进而提示和推进剧情。但是在这里,剧情对于音乐的需求完全占据了上风,约翰·鲍威尔也顺水推舟般的让这部如此反传统的配乐回归到了最为传统的笔法。当伯恩面对杀手的枪口平静的说出“看看我们,看看他们都让你付出了什么”这句话时,首部曲开篇那段《Main Title》的旋律泪奔重现,完美的解答了伯恩对于自我身份的疑惑。而这一问题和它背后的答案,也最终感化了杀手,令伯恩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