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冬升谈《三少爷的剑》现实性
2016-12-03 09:10:47 来源:时光网
“我现在一看到电视台播放我的那版《三少爷的剑》就会立刻转台”,尔冬升回忆自己当年主演的成名作时,一脸嫌弃,“我那个时候19岁,什么都不懂,小孩演大人,有什么好看的?!”
他至今想不明白,“当年我是新潮青年,本来想搞乐队,结果怎么就拿起了剑,去到邵氏公司,好像去到了一个老人的世界”,他坦言:“那段时间并不是很享受。”
1967年张彻的《独臂刀》奠定了武侠片在香港影坛的地位,也引发了一窝蜂去抢拍武侠片的风潮,尔冬升记得,自己从1976年在邵氏拍戏开始,演了《多情剑客无情剑》、《明月刀雪夜歼仇》、《圆月弯刀》等数十部武侠片,“正气凛然的大侠,也不吃饭,也不上厕所,刺客一来,他就立刻从床上跳下去,连鞋子都是穿好的。如果我有钱,我就把这些片子都买下来烧了。”
他难掩对于那些古装武侠片老套的厌恶,当年甚至还为此写过一个剧本《猫头鹰》,由他的哥哥姜大卫执导,把古龙的经典小说恶搞了个遍,还不忘借片中小李飞刀李寻欢之口吐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给那古龙、楚原,把我搞得是既吃毒药又吃解药,又中毒又解毒,还安排了那么多打斗,又要打得紧张,又怕观众嘘,搞得现在身患肺痨......”,那是一部在今天看来颇具无厘头气质的后现代武侠片,也是当年的新潮青年尔冬升对老旧的一种“戏谑”式的反击。
正是这样的尔冬升,竟然在2000年的时候,就想过要重拍自己的成名作《三少爷的剑》,更在影片上映35年之后选择以新演员和3D新形式重新推向市场,他从当年那个玉树临风万人迷的三少爷变成了幕后的导演,林更新成了尔冬升希望“赶紧取代我”的新“三少爷”。
“你不要以为我对这个戏有很深的情结”,尔冬升轻描淡写地说:“当年想拍是因为古龙先生的小说里,这个比较适合改编电影,这回想拍,完全是因为想跟徐克合作,3D技术还算是一种新的表现方法”,既不给观众情怀想象,也不给媒体曲折故事,尔冬升说出口的理由简单得很。
尔冬升重拍自己当年主演的成名作《三少爷的剑》,由林更新、何润东、江一燕、蒋梦婕主演
新版《三少爷的剑》于12月2日全国上映,很多观众发现,除了3D技术的加码之外,这个古龙故事的呈现还是一如既往地传统:为爱人可以奉上性命的价值观、慢镜写实不花哨的剑术打斗、刻意仿照邵氏气质的实景棚拍......甚至由于时代的变迁,难以避免地遭遇台词违和爆笑的观影场面。
面对乐疯了的观众,尔冬升还是有些不解,他接连问了三个“为什么啊?”“有些台词很突兀,很怪”,观众直截了当。“可是我已经拿掉了很多原来的台词,之前古龙先生的对白有些我已经不敢用了,就是怕观众笑。”
当然,尔冬升对于古龙武侠的“复活”,不会是轻浮的调笑,其实是有着更多“野心”,他记得古龙告诉自己,《三少爷的剑》写的其实就是台北的黑帮、妓院、酒家、权贵这些人。在尔冬升的眼里,很多东西即使放到现在也不会过时,比如“以前的江湖是要杀人的,其实现在的江湖也杀人”,他笑盈盈地适可而止,扔出一句“你懂的。”
古装武侠《三少爷的剑》怎么拍出新意?“除了3D找不到新方法 钱都花在后期上演员只占20%”
新版《三少爷的剑》走的反而是邵氏怀旧风
尔冬升:我们这次创作除了3D、特效也找不到新的方法,就希望把它做的怀旧一点,反而是回到以前邵氏公司武侠片的感觉。因为我们90%的景都是假的,但在特技层面,他们做特技又希望做成真的,但做出来太真我们又不能接受,都是反反复复在调整,所以本来准备9月份上映,调档到现在,因为根本赶不及。我自己做完这次之后,这种大型武侠片给我双倍导演费我都不干了,太花心思,因为后期比拍摄还难,拍摄6个月,后期弄了两年。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工作人数像美国片的人数一样那么多,但是我们不专业。所以导演是很累的,什么都要管。如果在美国的话,只要导演有创意,他们每个部门都可以来协助你。在中国的现状很困难,我觉得我们已经尽力了。我不能说出具体的数字,但是我们的制作费大部分放在了后期上,演员的片酬只占了不到20%。美国人花20、30亿去做,我们能花2亿就了不起了,说话都是虚的。
与徐克合作,如何形成风格上的统一?“徐克拍对白会更像古龙,我的方向是人性”
尔冬升表示,对《三少爷的剑》本身没有情结,唯一的情结是想跟徐克合作
尔冬升:徐克将就我,因为他没有太动我的故事。其实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他想导《三少爷的剑》,我做监制,当时也是秦天南写剧本,秦天南帮他改了3个月剧本,他又绕了一个圈回来,搞得跟原来的剧本没大区别。因为徐克需要有这个过程,他其实是要把故事看透。但我们对于人物基础都是以前古龙写的,大方向没有变。只是说,他拍的话,他的对白会更像古龙,我的方向就是把这个故事往人性的方面写。所以最后,徐克在这次全程都是在技术上帮我,在剧本上我们没有太大争议。
演员都没有武术功底,动作风格如何确立?“已找不到合适的武打明星 用简单招式让演员认真打”
演员没有武术功底,导演选择用简单的招式让演员认真地打
尔冬升:以前香港的动作为什么那么出色?它有一些历史背景。当年在香港的七小福,包括台湾有很多的学京戏的学校,在我们武侠片起来的时代,正是京戏和越剧没落的年代,所以他们这批人进入了电影圈,学京戏的人他的翻腾、原地一个筋斗,是非常高超的。比如说袁和平的父亲都是京班的,包括成龙的师父都是京班的老师。所以当时训练的人和现在不一样,现在很多是武术、体院出来的。
演员没有武术功底,导演选择用简单的招式让演员认真地打
以前还有很多有武术底子的人在做替身,我那版《三少爷的剑》里元华是我的替身,程小东也常常当女明星的替身,你现在几乎找不到这样的人。现在在大陆很多动作指导,已经是当年的徒子徒孙了,要说优秀的,十个里面可能有一个吧。所以你要找到有能力来武打戏戏的人不多的,你要求演员做到像李连杰一样更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这次拍的时候,跟徐克导演,我们有我们的方法,我们不要故意去找一些难的动作,而是简单的东西让他们去真人打,打好就可以了。所以这次林更新何润东他们大部分的动作戏都是自己做,有些筋斗吊维亚都是。你刻意求难是不可能的,没有20年你怎么可能变成一个李连杰?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方面也是我自己的经验,我以前也没学过,当年也是跟着指导一直在学,所以有一些经验用在里面。
做造型、设计时考虑进行邵氏美学的延续?“3D特效已经很夸张,故事和美学都尽量做减法”
特效已经很夸张,导演觉得美学上要尽量做减法
尔冬升:我们是把整个造型设计简单化的,相当于把它还原回去,你要夸张的话你要夸张到什么程度?特技都已经很夸张了。所以你看我们《三少爷的剑》的那把剑,就回到最传统的东西。我们基本上的思路是往回拉,因为徐克导演说,我们拍3D的时候,观众看的时候要花多点精神,因为每个镜头都要焦点转回来。其实这个故事已经非常复杂、信息很多了,如果拍3D特技的东西,故事尽量越简单越好,所以在拍摄过程里,我们一直用减法,很多的东西我们让它简化,否则的话观众没有办法吸收。
古装武侠片式微,年轻观众不爱看怎么办?“口味永远是一个循环,他们能不能接受?我们会试”
现在的年轻观众是否会喜欢这部传统的武侠片?
尔冬升:武侠片其实很难找到新手段包装,如果你去观察的话,现在在一些大的商场,有些父母在周六周日可以开车送小孩到那里,11、12岁的孩子已经去影院了。他们能不能接受?我们会试。以往香港的做法,是5年一小变,10年一大变,现在没那么久了,所以我也不知道。我以前拍《新不了情》,是因为上一部惹观众哭的戏是《阿郎的故事》,我一看隔那么久,中间都是动作片、血腥暴力的戏,我就拼一把,怕了《新不了情》,就成功了。它永远是一个循环。
我筹备《我是路人甲》的时候看到陈嘉上导演的《四大名捕大结局》,我就在想,是不是可能3年之后应该有一批新的观众?我不知道,这个数据太大了。我们还是回到刚刚说的,我们照我们的方法做一个有点怀旧的东西,但是那个故事是完整的。里面的打,包括有些创作,你说有什么新?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新的科技我找不到,就是一些微调,你以为玄幻片很新?其实没有新东西的,都是老套。《三少爷的剑》放到今天来看,有什么现实性?“以前的江湖杀人,现在的江湖也杀人,你懂的”
尔冬升解读《三少爷的剑》现实性尔冬升:我们是尽量把现代人的感情放在这个背景里面,古龙先生当年就跟我说过,《三少爷的剑》这个故事其实发生在台北,他说,当时台湾就像一个江湖,官二代跟黑社会一起乱七八糟,他创作《三少爷的剑》基本上就是台北的黑帮、妓院、酒家、权贵这些人,其实是个台北故事。
还有,在香港我有很多的朋友在做金融,有些状况已经很糟糕了。你们经常看到的,在香港中环巷子里抽烟的,有很多是内地的朋友。当他们做到某个位子的时候,他们就会考虑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以前的江湖是要杀人的,其实现在的江湖也杀人,你懂的。我们在商业上其实也是很残酷的,到最后你如果做人的话,看你追逐什么,你可以把它放在钱那里。我觉得人生是需要平衡的,但人生平衡又太难了。金钱、健康、亲情、友情、爱情,人生就这五样,没有任何一样事情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