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16-12-08 08:44:15 来源:时光网
写在前面 英雄受万人敬仰,但英雄不是完人,他们的背后也有许多常人的无奈辛酸。他们或是遭人质疑,或是不被理解。但他们选择了正义之路才使得他们成为英雄,又是这些缺点不足使得他们更加亲切动人。新时代过于鸡汤的正能量已经不够热销,往往加些辛辣讽刺才能更加让人感同身受。以下几位,也请叫他们英雄。
《萨利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的机长萨利准备完成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到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再飞往西雅图的每日航班。这是他的平凡的一天,不过起飞后的90秒让他的这一天变得不凡。起飞90秒后飞机突遇群鸟,鸟击让两个引擎都失去动力,然而飞机无法返航到拉瓜迪亚机场。情况变得异常紧急,飞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共155人,他们的生死完全凭借机长萨利判断。拥有几十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萨利当机立断将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155人全部获救。
《萨利机长》 从遇到突发情况到完成迫降用时208秒,机长萨利确认全员离开机舱后才最后一个离开飞机,这次事件被称为哈德逊河奇迹。然而当萨利被奉为英雄之时,却还要接受来自公司的调查并被指责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老牌共和党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其娴熟的电影技艺将这个奇迹背后更为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没有刻意的扭曲夸张,让人物的真善美更加动人。(图左为真实的萨利机长,右为电影里萨利机长的饰演者汤姆·汉克斯)
《法国贩毒网》:吉米·道尔 缉毒刑警吉米·道尔已经有一阵没破获重大案件了,他像《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一样坚持,坚信自己会破获大案。道尔加班、蹲点、跟踪,有时还会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逼供、拷打、飙车。每当想挑衅奚落他人时,他会政治不正确地问候对方有没有印第安脚臭。如果最后他没有破获海洛因大案,恐怕他这辈子也都会比起警察更像个犯罪分子。生活没有如果,本片根据罗宾·摩尔的真人真事作品改编,吉恩·哈克曼饰演的这位真实又有缺陷的警察真的破获了案件。本片也因其写实的风格改写了警匪类型片,成为了新好莱坞电影经典,获得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奖。
《迫降航班》:维普·惠特克 同样的航空题材,同样的真人真事。不过相比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萨利机长,丹泽尔·华盛顿的这位维普机长显然没有那么伟光正。维普机长在驶离奥兰多的途中遇到故障,他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驾驶技术让飞机安全迫降在一个教堂门前的空地。成为国家英雄例行接受美国联邦航空局的事故调查,调查结果这位英雄机长竟然饱受毒品和酒精困扰,英雄和阶下囚只有一线之隔。罗伯特·泽米吉斯这部小成本影片同时还讲述了机长的家庭,让故事感情更丰富,也让观众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选择,是做一个表面的英雄还是承认错误做一个真真正正的英雄?丹泽尔·华盛顿的表演让这个谈不上英雄的英雄多了一份真实的感动。
《辛德勒的名单》:奥斯卡·辛德勒 他叫奥斯卡·辛德勒,战时,他抽烟喝酒玩女人,他发战争财;战后,他抽烟喝酒玩女人,他挥霍无度。即便如此,他是个好人,是个英雄。他死后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去他的墓碑前悼念。辛德勒有许多不良嗜好,但他最闪耀的品质将这些黯淡的缺点都掩盖了。影片最感人的桥段无疑是工人们把假牙融化取出金子打铸成一个质朴的戒指,上面用希伯莱文刻了一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辛德勒泣不成声,“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我太荒唐挥霍了。”
《辛德勒名单》 《辛德勒名单》在戏内戏外都演绎了时势造英雄的典型:戏内二战纳粹疯狂屠杀犹太人,辛德勒倾家荡产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买下了他们的性命;戏外马丁·斯科塞斯们纷纷表示犹太大屠杀题材太过沉重拒绝了执导本片,斯皮尔伯格接过导筒最终功成名就。(图左为奥斯卡·辛德勒本人,右为电影中由连姆·尼森饰演的辛德勒)
《血战钢锯岭》:戴斯蒙德·道斯 十诫第六诫:不可杀人。这是句诫言很早便在幼小的戴斯蒙德·道斯留下烙印,珍珠港后所有的美国男子都想参军,戴斯蒙德也想。不拿枪也要保家卫国,他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当上军医。战友看不惯这种“假慈悲”对戴斯蒙德处处刁难,骂他胆小鬼懦夫。不过他胸怀信仰,贯穿始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冲绳岛钢锯岭上久攻不下伤亡惨重之时,戴斯蒙德独自一人停留在钢锯岭挽救伤员。他不想逞英雄,他只想再救一个。从最不被理解到最受尊敬,平凡的戴斯蒙德用身体力行改变了人们的误解,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
《美国狙击手》:克里斯·凯尔 克里斯·凯尔在911之后为了实现报国理想加入海豹突击队,并成为伊拉克战场上另敌人闻风丧胆的狙击手。他是战场上的“传奇”,又是居家好男人。但是战争的残酷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精神。妻子几次三番劝说他退伍,但是他还是一次次服从了征召。他上映着伊战版本的《兵临城下》又全身而退。战友们视他为可靠的伙伴,反战人士却称他杀人狂。这是右派老导演东木先生的又一美利坚主旋律电影,一方面电影描述了美国士兵的英雄主义和爱国精神为人称道,另一方面克里斯·凯尔却倒在帮助战后创伤的战友枪口之下,终究没能战胜战争。
《守望者》:守望者们 守望者监管世人,又有谁来监管守望者?这个世界里,英雄侠义已是一个模糊概念,越战英雄笑匠背后是个崇尚暴力的刽子手;精神错乱的流浪汉罗夏至始至终贯彻着当今社会的正义感;风流倜傥高富帅的法老王宁愿用上千万的性命换取世界和平;而如神存在的曼哈顿博士为了大义忍辱负重远走火星。人无完人,英雄也如此。观众可以喜欢笑匠的市侩;也可以喜欢罗夏的坚定;喜欢法老王的圆滑也不过分;喜欢曼哈顿博士的睿智更是合情合理。
《守望者》 守望者们都是片面的英雄,这些超级英雄隐藏在黑白世界中的灰色,用自己的理念去诠释英雄的不同定义。虚拟世界的反英雄更多更具个性,而《守望者》则是反英雄故事中的翘楚。漫画式的浮夸与架空历史的错乱、个性的人物形象等等让这个反英雄的故事充满魅力,深度的故事更是让原著凭借漫画身份得到了雨果奖。
《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 一个富二代,毫无利己的动机,把哥谭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布鲁斯·韦恩老爷将自己超人的能力转化成了超人的责任,但他却为人低调不是只摘掉眼镜表示隐藏。他用自己赚来的金钱和聪明才智武装自己,隐于黑暗。他一次次挽救哥谭于水火,可谁知道他的遍体鳞伤,谁又能体会他隐隐作痛的脊梁呢?谁知罪犯恐惧的化身首先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谁知哥谭市的黑暗骑士又是它的光明使者呢?蝙蝠侠老爷将不被认可的英雄诠释得酷炫到无以复加。何人开的蝙蝠车,又是何人使的回旋踢?除了局长戈登,只有观众知道。
《哈利·波特》系列:斯内普 风衣、鸭舌帽、逃课、离家出走,以及一份天真的幻想,这些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角霍尔顿的标配,可能是文学作品中最有名的反英雄。灰黑色风衣、又长又乱的头发、混血王子,以及一份深埋心底的感情,这些就是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标配,他可能是青少年文学作品中最有名的反英雄。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里,斯内普一直是那个最不讨人喜欢的存在(甚至超过伏地魔),但看到最后都会发现斯内普是个如此动人的角色。他曾经在邓布利多面前放出他的守护神,忍着眼泪说他从来没变过,爱的力量在他身上化成了坚持、隐忍、勇敢、坚定,以至于哈利·波特最后以他的名字“西弗勒斯”来命名自己的儿子。
《死亡诗社》:约翰·基汀 精神上的拯救也可以称为英雄。沉稳凝重的威尔顿预备学院以超高的升学率闻名遐迩,一位年轻教师基汀和他新颖的教学方式打破了这所学院一贯的沉闷。教育不单是考取功名,同样也是培养兴趣、塑造人格的方式。基汀的教育理念有如春风化雨,他让学生学会思考求索,敢于追问自己的人生。无奈大环境对他恐惧,只好抓住一切机会将他铲除。不过他润物无声的美好还是滋润的那些青春年少的孩子。最后学生们选择站在书桌上表达他们内心的活力,还有那句“哦!船长!我的船长!”则是对这位异类英雄的最好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