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禁忌的非法年代 走向开明的奥斯卡提名

2017-02-15 14:54:14 来源:时光网

写在前面 文化表现已经成为了最热的话题之一,这要归功于报道电影的记者、写影评的评论家与观影的群众越来越多样化。随着电影所讲的故事越来越多,台前幕后的空间也渐渐变大,给有色人种和LGBT群体(女同性恋Lesbian、男同性恋者Gay、双性恋者Bisexual与跨性別者Transgender)留出来的时间更是越来越充裕。LGBT电影与“主流”电影几十年来小心地平行前进着,用迂回的语言和通常比较秘密的场景来给这个群体争取一些大银幕上的时间。当像《月光男孩》这样的电影统治了今年颁奖季“最佳影片”的一些最热讨论时,它们终于不再只是被当做为这个少数群体发声的强有力声明,而是作为媒体可以更好表达人性真理的标志。

写在前面 想要列出一个“史上最棒LGBT电影”的清单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即使这个主题的电影在电影史上少之又少。但是,还是有一些电影不仅娱乐性强或有感染力,这些电影对LGBT这个群体也非常重要,或者片中有能够引起我们敏感内心共鸣的角色,值得得到肯定,一定要被看到。选择了10部里程碑式的LGBT电影,想要追片的观众不妨一阅。

《情歌恋曲》(1950) The Queer Encyclopedia of Film & Television(同性恋电影与电视百科全书)将本片描述为“那些试图在大银幕上展现同性恋情的电影中,最早也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让·热内作为导演的这唯一一部电影短片,的确探索了当年上映时不仅是禁忌、也是完全非法的话题。尽管在60年代美国上映期间的猥亵罪名下,这部作品被没收了,它依然留存了下来。《情歌恋曲》无畏地描述了欲望,其中的故事也反映了它的高度:欲望是不能被牵制,也不能被镇压的,不管是面对着怎样的反抗力。

《乐队男孩》(1970) 导演威廉•弗莱德金不仅在本片中与LGBT群体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也在他1980年的电影《虎口巡航》中,将焦点聚在了一个专门针对同性恋男子的连环杀手身上。《乐队男孩》改编自Mart Crowley的同名舞台剧,导演弗莱德金说这是他本人第一部“能看的电影”,描绘了一系列不同“风格”的同性恋男人,虽然这可能会给观众留下一些负面的印象,但还是因其对同性恋的展现细致入微,而十分重要。这部电影让弗莱德金的导演生涯走上了正轨,他的下一部作品正是大名鼎鼎的《法国贩毒网》。同性恋影片总算通过《乐队男孩》找到了一些主流电影的表达方式,为更复杂的角色和故事开了一扇门。

《我你他她》(1970) 导演香特尔·阿克曼是一位前卫派的电影制作人,她作品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后人,65岁去世时,香特尔也给电影界留下了深刻的感触。本片是她的第一部长片,她自导自演,在片中饰演一个漫无目的的年轻女子,踏上了一场让她和男人女人都发生了关系的公路旅行。除了阿克曼和一个年轻女子“真刀真枪”的邂逅,这部电影中描述同性恋性爱的方式大胆又不过度,检验了主角们浪漫的纠葛。“不要把她从孤独中叫醒”。

《虚凤假凰 》(1978) 很容易忘记的是,1996年的《假凤虚凰》其实是1978年这一版法国滑稽剧《虚凤假凰 》的翻拍,但导演埃德沃德·莫利纳罗给他的法国电影中注入了一丝轻佻,这也正是观众们所需要的。故事讲的是法国圣特罗佩的一家夜店中,一对同性恋夫夫必须假装自己是直男,因为他们的儿子要和未婚妻,以及保守的岳父岳母共同出现。就跟内森·连恩和罗宾·威廉姆斯1996年中的那个版本一样,欢闹接踵而至,但1978年的版本可是第一次将同性恋群体和非同性恋群体划分开,也将激进派和保守派区分开。电影在保持“笑果”的同时,也维护了同性恋角色的尊严。

《费城故事》(1993) 导演乔纳森•戴米在因《沉默的羔羊》中对跨性別杀人狂的描绘受到严厉批评后,他用《费城故事》予以反击,这也是直面艾滋病毁灭性力量的首部真正主流影片。演技精湛的丹泽尔•华盛顿饰演“恐同”的律师,汤姆•汉克斯则是他身患艾滋的同性恋客户。本片将艾滋病令人震惊的后果进行了戏剧化的刻画,也奉献了一段几乎是圣洁的柏拉图同性恋情。《费城故事》得了好几座奥斯卡奖杯,它不仅将这个神秘的疾病具象化,还为它配上了电影明星的面孔,促使人们探讨怎样才能保护和防止普罗大众不要沦为艾滋病的阶下囚。

《春光乍泄》(1997) 王家卫导演用本片奠定了自己世界电影大师的地位,在戛纳电影节提名了金棕榈奖,拿到了“最佳导演”的奖杯。故事讲述了两个中国男人的动荡之恋,虽不是中国的第一部同性恋影片,却属于第一批描绘当代同性恋情的影片,特别是还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关注。

《男孩别哭》(1999) 导演金伯莉•皮尔斯将Brandon Teena的故事进行了小说化的改编,本片也让希拉里•斯万克获得了“影后”的头衔,将“跨性别者”的权利之辩摆上了台面。斯万克作为一个想要成为男孩儿的青少年,她的表演不仅痛苦地重现了Brandon Teena的悲惨一生,也让社会看到,跨性别者在不能理解他们的公众眼中,遭受着怎样的误解与诽谤。这些话题将在菲丽西提•霍夫曼几年后的《穿越美国》中得到进一步的探索,但皮尔斯的《男孩别哭》探讨的是复杂的性行为与自我认同度的问题,这些人通常会被充满毁灭的人性所边缘化。

《断背山》(2005) 李安导演对包含同性恋角色的故事并不陌生,《断背山》更是一部非常简单、又特别有力的爱情故事,在那个同性恋还是禁忌的年代徐徐展开。希斯•莱杰与杰克•吉伦哈尔拿出了两人作为演员的诚意,饰演了两位深深相爱的牛仔,他们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想要将两人之间不可抗拒的炽热感情,与这个恐同的世界和解。本片获得了8项奥斯卡提名,《断背山》也是为数不多因这个题材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经久不衰之作。它对两人关系的描绘十分忠实,虽然并未提及当时社会政治的时代大背景,也因其普世性而成就了强大的爱情故事。

《卡萝尔》(2015) 导演托德•海因斯的电影感觉像是女性版的《断背山》,但这位导演的职业生涯,就是以充满尊重地处理和探索性别/性向而著称。他诗意化又不同寻常地描写了一位年轻女人,当她与稍年长一些、婚姻濒临分崩离析的女人邂逅之后,发现了自己是同性恋。鲁妮•玛拉和凯特•布兰切特都是精致的情人,也就是说,她们在各自的角色中温柔、敏感又饱满,而影片则将外部世界写成了是男人的侵入,让两位女人不能享受她们之间的恋情。

《月光男孩》(2016) 提名了今年“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奥斯卡奖,导演巴里•杰金斯的这部作品与《断背山》的提名数量打了个平手。但它还将种族问题贯穿片中,表现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也让影片出类拔萃。《月光男孩》追随着男孩Chiron的生活,在他知道自己是同性恋之前,别人其实已经都知道了。杰金斯审视了毫不妥协的男权主义文化与男孩绝望的脆弱内心,他会成长为男人,但依然害怕他应得的那份爱,更不要说提出诉求了。片中的表演都很赞,它的结构也让此前未曾见过的黑人生活三联画呈现在大屏幕上。最让人惊艳的是,每一个新细节都既完善了它的独特性,又同时强调了世界通用的内心需求。

其它一些有关LGBT主题的佳片 《热情似火》(1959)——导演 比利•怀尔德《双姝怨》(1961)——导演 威廉•惠勒《定理》(1968)——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柏蒂娜的苦泪》(1972)——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热天午后 》(1975)——西德尼•吕美特《虎口巡航》(1980)——导演 威廉•弗莱德金《我美丽的洗衣店》(1985)——导演 斯蒂芬•弗雷斯《巴黎在燃烧》(1990)——导演 珍妮•利文斯顿

其它一些有关LGBT主题的佳片 《不羁的天空》(1991)——导演 格斯•范•桑特《美丽佳人欧兰朵》(1992)——导演 莎莉•波特《电影中的同志》(1995)——导演 罗伯•爱泼斯坦、杰弗瑞•弗里德曼《假凤虚凰》(1996)——导演 迈克•尼科尔斯《惊世狂花》(1996)——导演 莉莉•沃卓斯基、拉娜•沃卓斯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1997)——导演 西恩•马提亚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999)——导演 佩德罗•阿莫多瓦

其它一些有关LGBT主题的佳片 《妖型乐与怒》(2001)——导演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穿越美国》(2005)——导演 邓肯•塔克《吉屋出租》(2005)——导演 克里斯•哥伦布《米尔克》(2008)——导演 格斯•范•桑特《单身男子》(2009)——导演 汤姆•福特《阿黛尔的生活》(2013)——导演 阿布戴•柯西胥《雨中的蜗牛》(2013)——导演 亚里夫•莫泽尔《橘色》(2015)——导演 西恩•贝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