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海边的曼彻斯特"影帝卡西
2017-08-25 08:48:32 来源:时光网
8月下旬中的一天,卡西·阿弗莱克正乘着一艘船在马萨诸塞州度假,这个时机正适合来进行采访。卡西在由
肯尼斯·罗纳根自编自导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表演非常出色,并且赢得了奥斯卡和金球奖两大颁奖礼的最佳男主角奖。
故事就发生在片名中的城市“海边的曼彻斯特”,麻省真的有一个叫做这个名字的城市,距离波士顿大概45分钟左右的车程。电影里故事的时间线聚焦于当下,但也穿插着一些闪回,以便让观众了解过去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纠葛。
现实生活中位于麻省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角色名叫李·钱德勒,是一个离婚后独自生活,内心充满伤痛的男子,平时靠做门卫和打杂工糊口。他突然接到哥哥乔(凯尔·钱德勒 饰)心脏病发离世的消息后,赶回家乡参加葬礼,但没想到另一个难题也随之而来:他必须决定,是否自己要成为年仅16岁的侄子帕特里克(卢卡斯·赫奇斯 饰)的监护人。这一连串的事件还让他与前妻兰迪(米歇尔·威廉姆斯 饰)再次相遇,过去的伤痛又一次浮现。
本周对阿弗莱克进行了专访,话题涉及到他与罗纳根的关系、与其他主演们合作的感觉、圣丹斯电影节对该片的高度评价,以及中国观众在看《海边的曼彻斯特》前应该对马萨诸塞州有怎样的了解等等。《海边的曼彻斯特》今日(8月25日)将正式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分布在全国66个主要城市的超过100家影院上映。
Mtime: 这部电影很沉重,但有些桥段里,角色之间的互动又很幽默。我说的可能不对啊,但我猜想这部戏的剧本本身会不会比成片轻松很多呢?你对剧本以及它基调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肯尼斯与卡西在片场卡西·阿弗莱克:这个剧本相比其他我看过的剧本而言,其实是更接近成片效果的,我觉得两者之间差别不大。虽然剧本里有那么一两场戏在成片里被删掉了,但是每场戏的台词,还有整部片子的结构都跟剧本基本一致。当然,有时候我也觉得某些桥段读起来很好笑,但同时也是令人心碎的。我觉得这部电影充分实现了剧本所想达到的目的(融合两种情绪),也没什么好吃惊的,毕竟是编剧自己导演的作品。
Mtime: 肯尼斯·罗纳根有没有额外给你解释这个角色,以及他写这个故事的原因?
卡西:从来没有过,他很少说这些事,要想知道的话你得自己去问他。我只知道他做每件事都会花很长的时间,并且事必躬亲。我印象里,这个剧本好像花了他三年的时间,而且这期间他只专注于这一件事儿。他写的第一版剧本有300多页,据我所知,肯尼斯不会把仓促写的剧本初稿拿来拍电影,他用的剧本都是完成度很高的作品。而拍摄的时候,你会觉得只看剧本表面是不够的,还要深入挖掘剧本的内涵才行。剧本里隐藏着很多珍宝,我们要一点点去发掘。
Mtime: 很多年前你就跟肯尼斯合作过舞台剧《这是我们的青春》(This Is Our Youth)。这么多年,他有什么改变吗?在两个不同表演领域(舞台剧和电影)的两次合作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卡西:我记不太清了,因为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当时的舞台剧不是他担任导演的,但他参与了很多。不过这次拍电影与当年一起排舞台剧,在感觉上没有多大差别。舞台剧要准备得很扎实,要夯实每个场景,彩排很多次,要理解每句台词的意义以及人物的情绪状态。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以为这两种表演形式之间有很大差别,但实际上却非常、非常相近。《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彩排就用了两个星期,还是在一处剧院的场地里,摆好了家具,为了确认场景范围,地板上还用胶条贴着定位标识。
2002年,出演舞台剧《这是我们的青春》时的马达与卡西
(图片来源:gettyimages)
Mtime: 李背负着情感创伤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即便观众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伤痛,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创伤对现在的他有多大的影响,我觉得观众能够与这个角色产生共情。那我好奇一个问题,排练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李的身体姿态该是什么样?比如他的肢体动作比较拘束等?
卡西:我猜你这样问是因为你在电影里看出来了,这个问题很少有人问过,但你能发现这个细节让我觉得很开心。因为关于这个方面我的确思考量了很多,排练时也经常会跟大家一起讨论。这就是为什么排练过程这么重要——因为你的动作不单单是要走到桌边坐下,我们还圈出了场地,所以你要想好人物是怎么走的,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停。通过排练,李变成了一个非常沉重、局促、颓丧并且内向的人,他很机械,说话和动作都是,在片中真的特别丧。
卡西通过排练,让李变成了一个沉重、颓丧又机械的人李看着别人眼睛的时候也是很迷茫的,得到他需要的回应之后,就继续做自己的事。他把自己跟别人剥离开了,似乎只关心自己有没有完成该做的事。他的肢体语言都是我刻意为之的,这对表演很有帮助。剧本里也有些非常细致的动作描述,我都会努力去演出来,比如,看着火烧起来的时候还紧紧抱着购物袋不放(这句太虐了)。这些动作是我希望向大家展示的,这些细节,即使是很小的点,我也希望观众能看出来,能看到他紧紧抓着什么东西不放手。
Mtime: 接着你的回答继续说,李的机械性,以及你提到的情绪内收的状态也能打动观众,至少是很接近传统刻板的冷漠男性的形象,可能还会让一些观众想起自己跟父亲之间的关系。我们都觉得演员们情绪很丰富,那你是否能做到自由自在地表达情绪?或者说,你有没有过像李一样情绪紧收的阶段,比如小时候?
卡西:(停顿)我不记得自己有过收紧或很克制的阶段,而且说实话,这个角色被描述成许多种样子——一种是说他关闭心门,自我隔离;还有人说他感情太丰富。这两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反的,但在这个角色身上又都很合适。我觉得表面上他是机械的,但内心却是充满情感的。有人看到他会说,“哦,老天,他把自己封闭了。”其他人又会觉得,“哦,他只能紧紧抓住自己,才不至于崩溃。他太重感情了。”
小小年纪的卢卡斯表现可圈可点我觉得这两种看法都对,他在尽一切努力,防止自己因为悲痛后悔自责等情绪而自杀;但另一方面,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不去在意别人的情感,不跟别人互动。为了不让自己垮掉,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了。所以他看起来与别人都很疏离,但内心却是备受折磨的。我觉得他在尽自己所能是自己不要崩溃,幸运的是,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痛苦。
Mtime: 卢卡斯·赫奇斯的表演让本片锦上添花,你俩幕后关系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是你想要跟大家分享的?
卡西:其实他没有参加我们的彩排过程,因为当时他还没被选进剧组,我们之间关系的建立,一部分是因为我俩的性格本来就容易亲近起来,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我们在尽力形成剧中角色之间的那种关系,有时候我们甚至是下意识这样做的。大多数时候,你很难分辨你是真的喜欢你的搭档,还是说你们之间碰撞出了火花,又或者你们只是为了电影才亲密合作。
演员们在新电影的片场中,通常希望能以新状态示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融入角色的方法,这就包括与其他角色建立情感关系。大多数时候,他们都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应该是什么状态的,或者至少明白什么样的幕后关系会对片场表演更有助益。但抛开这些因素,我也真的很喜欢卢卡斯。他非常有才华,聪明,努力。我们相处得很好。
Mtime: 李和兰迪的再次相聚可以说是全片的情感重头戏,我觉得你在彩排的时候肯定不想用力过猛,或者想得太多。那你是怎么彩排的呢?
卡西:这场戏排练得比较少。我们一起讨论过几次,我觉得排练得太多容易消耗感情,所以大家在平常排练的时候都没有特别投入。但我单独跟肯尼斯聊过这场戏,而且我知道米歇尔也跟他单独聊过。之后我们就正式拍摄了,大家一起演的时候情绪就非常投入了。
这场戏拍的时间不长,但不好把握,从情绪层面和表演技巧层面来说都是。因为肯尼斯想要我们一字不差地按照他写的台词来演,所以基本上我俩就是一直在同时跟对方说话,这也不容易呢。不过当时大家都对这场戏期待很高,也都有些紧张,其实这对我们的表演是有帮助的。情绪都铺垫好了,还有些焦虑掺杂在里面,这种感觉帮我们更好地诠释了这场戏。
作为麻省人,卡西和哥哥大本从小就喜爱棒球Mtime: 鉴于这部电影地域性很明确,那你认为中国观众在观影前应该对马萨诸塞州有哪些基本的了解呢?如果要你给观众们上一堂速成课,你作为麻省本地人会讲些什么?
卡西:(停顿了很久)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大笑)我可以给你一个答案,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让人类学家或者类似的专家来回答才对。我不知道,人们印象里马萨诸塞州人都是比较能忍受痛苦的,还有点愤世嫉俗,跟别人说话时听起来总像讨厌对方似的,但实际上他们是爱着对方的。这可能是因为对话中很多调笑的部分听起来都像是生气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他们习惯的交流方式而已,这并不代表他们待人不友好或者对别人有意见等等。
所以我跟我“妻子”一起的那场戏,我们一直在你来我往地互相茬——实际上我们真的是互相爱着对方的。马萨诸塞州的人特别喜欢茬别人,这是表达你对别人喜爱之情的方法。如果你不了解这种文化,那你可能看不出来他俩离婚前感情真的很好,是互相深爱着对方,愿意去牺牲的那种爱情。
Mtime: 我觉得这个答案很棒。对于本片在圣丹斯电影节上的表现你怎么看?每部电影参加权威型电影节的时候都是踌躇满志的,但只有很少一部分电影能收获好评,让观众和评论家都满意,《海边的曼彻斯特》显然做得很好。
2016年圣丹斯电影节上的凯尔·钱德勒、制片人马达、卡西与肯尼斯
卡西:嗯,圣丹斯电影节我去过好多次了,有些电影是观众不爱看的,有时很多人都觉得好看的电影却不卖座。还有些电影我以为大家都不喜欢,但反响却很好,结果因为好评反而就卖座了。我觉得我在那儿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境遇,将来可能还会有出乎意料的经历。这就是我对圣丹斯电影节的印象,而且我已经做好准备不受观众反馈的影响了——只要享受电影和拍摄的经历就好,这绝对是我演过的最难的电影之一。
从各种方面来说,这次的拍摄经历都是充满挑战的,不过我在这次拍摄中学到的东西,比之前在其他作品中学到的都要多。跟肯尼斯合作之后,我觉得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成长,这次参展的经历让我觉得非常非常开心。不过虽然电影获得的反响很热烈,但我还是没有受什么影响。虽然大家对这部电影的接受度很高,但它不是会让人笑得倒地不起,或者让人心情好到看完就要直接开派对的那种电影,所以很难推断它究竟有多成功,或者表现得有多好。
卡西因“海曼”获得今年奥斯卡影帝看完电影会有忧郁的感觉,这可能说明观众被触动了,也可能说明观众失望了,很难说清楚。但电影节之后没多久,许多积极的反馈就出现了,人们的评价都很不错。但你还是不知道这部电影经过岁月的检验之后,是否还能被称为佳作。有些电影,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不喜欢,但后来很喜欢;有些则是我在电影院看的时候很喜欢,但后来又失去兴趣了。参展的电影也是一样的状况,在圣丹斯首映时得到的反响和在下一个电影节的反响可能会很不一样。
Mtime: 我明白了。谢谢你抽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卡西,我很感激。
卡西:应该的,你提的这些问题都很好,也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