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女"玛歌特罗比的"最完美时刻"

2018-01-30 11:17:13 来源:时光网

↓点击查看《我,花样女王》主创专访视频↓

真相成谜?“让观众自己决定相信谁”

罗比饰演的托尼亚和塞巴斯蒂安饰演的丈夫杰夫 编剧史蒂文·罗杰斯采访过托尼亚,尝试从她的角度来了解故事。但托尼亚并不想谈有关杰夫的事。所以罗杰斯又去采访了杰夫,然而他们俩所讲述的故事是完全矛盾的。“他们好像记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罗比在采访中感叹道。

这种结果最终促成了影片十分特别的“伪纪实”表现手法——将正常叙事与演员表演的模拟采访片段进行交叉剪辑。罗比向记者转述了罗杰斯当时的想法:“他决定单纯地把每个人的观点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决定相信谁,”她接着解释道,“所以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托妮亚并不是那种在片场的顾问。但克雷格(吉勒斯佩)在开拍前一两周的确飞到波兰去见了她一面,仅仅是出于礼貌。在多伦多首映前,我们也请她先看了一下成片,以表示尊敬。”

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拍摄形式,对于导演吉勒斯佩来说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坦言:“这是我见过的最让人走神的剧本,四分之一全是在不停地说话。”为此他需要找一些类似的影片作为参考,比如格斯范桑特导演、妮可·基德曼主演的《不惜一切》,以及《美国骗局》(2013),然而本片的表现手法更为复杂,“我们要打破第四堵墙,和观众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在尝试多元叙事,让玛格对着观众说话,于是我们加入了那一整场的厨房戏。”

罗比饰演的托尼亚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而讲到“打破第四堵墙”这种“颠覆性”的表现手法,导演吉勒斯佩还特别谈到了他的一个想法,他想借片中托尼亚之口和观众进行交流,提出一个指控:所有人都有责任,谁也别想跑。

吉勒斯佩解释道:“大家去影院是想再次从她身上找点乐子看,但有那么一瞬间你会发现,我们之前一直对她抱有偏见。这算是最后一幕的一点点成就吧,我们用隐喻的方式呈现一种更有深意的观点,那些众人为她欢呼的镜头,那些肆意践踏她的镜头,还有那些残忍至极的镜头,都是我们对待媒体与消费媒体的一种反映。我想把这些直接地展现出来,但好的一面是她从未妥协。”

托尼亚是反面人物?“我反对把她说成坏蛋和怪物”在“事件”发声后,许多媒体都将托尼亚刻画成反面人物。而如今,影片《我,花样女王》似乎在帮助人们扭转对她的看法。

导演吉勒斯佩谈到,他希望人们能抛去这些偏见,将托尼亚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能够尝试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她,“所有事情发生时她还只有23岁。没人在她身边支持她,而她忍受了很久精神与肉体的虐待。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帮她扭转局面,让人们重新考虑对她的看法,甚至为之前的武断而感到一点点羞愧,”同时他还希望借影片揭示大众与媒体在“事件”中所起到的消极作用,“我们经常抱怨媒体,但我们正是驱使他们那么做的人。”

《我,花样女王》预告片罗比则明确表示反对将托尼亚视作反面人物,并希望影片能够澄清一些人们对她的误解,她说道:“我只知道没有谁只有一面。我觉得媒体对南茜·克里的报道同样有失公允。在新闻里,南茜被说成是个完美的小公主,但她其实也是蓝领家庭出身,并且也有自己的问题。我反对他们把托尼亚说成坏蛋和怪物,我觉得我们在片中呈现的,从她的角度出发的故事能帮助澄清一些对她的误解。”

罗比将托尼亚与丈夫杰夫的经历比喻成一段“虐恋般的恶性循环”,她认为托尼亚曾经试图打破这种循环,但收效甚微,“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她那时候已经打破了循环,但她居然被告知想进奥运会就必须回到他身边。”而对于两个人最初为什么会走到一起,罗比认为那是因为她从小到大缺失的那种被爱的感觉,“她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渴望被爱,但她从未从她母亲那里得到过爱。这个男人可以给她一直渴望的爱。”

塞巴斯蒂安对于托尼亚与杰夫的关系也有着同样的理解,“你会对他们有一个既定印象,认为他们的关系很不正常,可一旦你深入调查,你会发现他们之间,还是有一种初恋般的天真甜蜜的。”事实上,塞巴斯蒂安与罗比在尝试进入角色的时候,也更多的参考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关系。

大众与媒体在“事件”中都起到的消极作用

但对于发生在托尼亚身上的赤裸而直接的暴力,也是不能被忽视的,这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在托尼亚对于她的职业——花样滑冰的感受是爱恨交织的。托尼亚的妈妈曾经教她,成功的一大秘诀就是让所有人都恨她,不然她就会完蛋。塞巴斯蒂安认为母亲在托尼亚的身上作用明显,“一切都从你小的时候,你的监护人怎么对待你开始。”

同样,虽然影片并没有讲述杰夫童年的故事,但显然他与托尼亚的悲剧与他们的童年经历不无关系。“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长大不是你变得暴力的借口,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合理的解释。”塞巴斯蒂安解释道。

演员表演获奖项青睐“当这三人组演员确定下来,我就知道成功了”

《我,花样女王》作为颁奖季的热门影片,它的成功与演员们的表演密不可分。除了阿丽森·詹尼已经捧获了金球奖的最佳女配角外,玛歌特·罗比还接连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最佳女演员提名。导演吉勒斯佩直言:“当这个三人组(托尼亚、她的母亲以及他的丈夫)的演员确定下来后,我就知道成功了。”

▍玛歌特·罗比

“我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存在”玛歌特·罗比在饰演托尼亚的过程中找到了表演的“最完美时刻”

为了演绎托尼亚这一人物,玛歌特·罗比在开拍前进行了四五个月的花滑训练,每周五天,每次三四个小时。最终我们看到影片中所有的前、后压步、旋转,还有舞步和踢步,都是罗比自己完成的。但最大的挑战可能还是来自她要从15岁演到46岁,要把每个阶段都演好,任务十分艰巨。

“我真的很高兴能找到玛格特,我知道她能演好,我看过她的作品,她很擅长在喜剧和戏剧之间把握平衡,”导演吉勒斯佩坦言。

对于罗比本人来说,扮演一个“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存在”的角色,是“最完美的时刻”。罗比在采访中提到了她第一次试拍时的感受:“我做了特效化妆,扮演四十岁的托尼亚,拍那些采访的镜头。当时感觉真的很诡异,我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存在,那也是最完美的时刻,你的样子不像自己,声音不像自己,感觉也不像自己,这是你最入戏的时候,这也是我喜欢表演的原因,不用做我自己,而是转移至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环境,这真的很吸引我。”

▍阿丽森·詹尼

“这是她演过的最黑暗的角色”阿丽森·詹尼在片中的表演已经为她赢得了一座金球奖奖杯

“阿丽森演这类角色已经很多年了,这是她的强项,”导演对于在片中饰演托尼亚母亲角色的阿丽森·詹尼信心十足。

同样,罗比对她的“母亲”也是赞赏有加:“她非常棒,因为她是阿丽森,所以她不仅是个优秀的演员,更是一个优秀的人,特别讨人喜欢,她工作很努力,但又不会太较真,这在片场真的很难能可贵。我很喜欢和这样的人合作,和艾莉森在一起我们经常嘻嘻哈哈,导演一喊Action,我们又开始骂不绝口,互扔东西,扔刀子,真的很疯。”

罗比还谈到了“母亲”这一角色的复杂性:“我觉得她在自己三岁的女儿身上看到了潜力,也看到了机遇,她在生活中并不如意,所以看到机会,她肯定不会放过,当然这让托尼亚经历了一个惨痛的童年,但她确实是在尽一个母亲所能,艾莉森就是往这个方向演的,虽然我的角色并不认同,但当她说’是我让你成为冠军’时,我们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

对于阿丽森的表演,导演总结道:“阿丽森这些年贡献了无数优秀的角色,这应该是她演过的最黑暗的一个,非常凶狠,而且言语恶毒,但她依然能让你喜欢上她的角色,让你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让你对她产生供鸣,这真的很厉害。”

事实上,阿丽森已经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一座金球奖奖杯,并且还入围了第90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女配角提名。

▍塞巴斯蒂安·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面对杰夫这衣服反面角色曾经犹豫过

“作为演员的我终究战胜了考虑很多的我”

导演坦言给杰夫找演员并不容易,“这个三角关系很不好找,我们花了大概三个月时间为杰夫选角。”

正如导演所言,从漫威电影里走出来的塞巴斯蒂安,是通过试镜拿到这个角色的。导演回忆道:“塞巴斯蒂安是穿着高领毛衣、留着胡子进来的,我没有认出他来,他给出了最精彩的表演,这是他以前作品中前所未有的。”

塞巴斯蒂安·斯坦也表示这次经历对他来说非常特别,这是他首次演绎一个真实存在过的角色,他感叹道:“这个角色给我很大压力,但我记得化好妆后,看着自己穿着高领毛衣,外套,还有一条高腰牛仔裤,我觉得太有意思了,我妈妈看见一定会很有感觉的。”

然而事实上, 杰夫是一个反面角色,他曾因家暴得到警方的限制令,但他并不承认自己曾经对托尼亚施暴,他只承认自己毁掉了她的职业生涯。 对于这样一个角色,以及影片题材的敏感性,塞巴斯蒂安也曾经犹豫过,但他也十分庆幸自己最终的选择,“他的言行非常糟糕,托尼亚把他描述得十分卑鄙。但作为演员的我终究战胜了考虑很多的我。”

虽然杰夫与托尼亚的关系十分糟糕,但塞巴斯蒂安意识到他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去表演,他认为最好的选择就是他们之间的那种“羁绊”,“虽然不是什么良好的羁绊,”塞巴斯蒂安继续解释道,“我和玛歌特商量了下要不要像讲爱情故事一样去讲这个故事,就像席德与南茜那样的故事。我们尝试从这里入手,不去管发生了什么,我在乎的是他们是如何相遇的,他的感觉如何,她的感觉又如何,其中有没有什么好的事情,这些的源头究竟是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