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特殊时期的电影聚会

2020-08-07 08:50:11 来源:时光网

2020年7月25日,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如期举行。沉寂了许久的中国电影市场,也迎来疫情爆发后首个国际电影节。

本届上影节官宣得非常迅速——自7月17日公布举办日期与曝光主海报,到7月25日开幕,不到10天的时间。上影节主视觉海报海报主视觉以“重逢”为主题,这也说出了大多数影迷们的心声:愿在大银幕上与电影重逢。这一份热情,在7月20日倾泻而出——中国内地电影正式复工的这一天,上影节也开启了线上售票,成绩显著:开票30分钟,出票12万张,几乎所有热门场次一卷而空。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届上影节不实行线下票务销售,每场上座率不超过30%。想看《哈利·波特》系列重映梦回充斥魔法的童年?想在大银幕上感受“东京教父”今敏导演的传世佳作?想在重温《现代启示录》时被“清晨燃烧汽油弹的味道”震撼到?别想了,这些热门场次基本上都是瞬间“秒空”,朋友圈里一片抢不到的影迷朋友们在哀嚎。上影节的票,从来没有这么难抢过。举办过22届以来,今年是最特殊的一届上影节。身为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影节每年都以星光熠熠的红毯,与众人瞩目的颁奖典礼而抓人眼球,产生话题无数。今年完全取消了红毯与颁奖盛典的活动,上海电影节的金爵奖、亚洲新人奖也不评奖,仅公布“官方入选片”。本届上影节变成纯粹的“影展”,更低调、也显得有些孤独。虽然与西宁的FIRST青年电影展时间几乎重合,由于上海极为严格的外地媒体数量限制,FIRST影展人气没被分流。在全国几百上千个媒体人、电影人、影迷们蜂拥而至前往西宁看片的时候,上影节的一切,却稳如磐石,安静如鸡。 但在电影人看来,上影节的举行只需证明一件事就够了,那就是中国电影还在。一、媒体注册。电子记者证与往年几百家媒体轻轻松松注册成功、来迟了甚至发个微信申请就能拿到记者证的操作不同,今年组委会对于媒体名额的把控严格程度,可以称为是“严苛”,基本上都是上海本地媒体、官媒、党媒或上影节论坛深度合作媒体才会成功注册,组委会的要义就是尽量避免外地媒体前往上海,放出的媒体名额少之又少。笔者身边就有小伙伴,机票酒店都订好了,没想到临行前才发现自己的记者注册一直没有通过……来都来了,没有记者证什么活动都参加不了,电影票又买不到,踏踏实实在酒店里写了好几天稿子。

就算是幸运地通过了上影节新闻部的审核,成为注册记者,想要参加上影节论坛,也需要在app上每场单独预约。每场活动会提前1、2天左右开放预约,且每次只限20或30人入场,甚至有活动只允许5位媒体入内。

贾樟柯导演在大师班上本届电影节取消了纸质媒体证,每一次参加官方活动之前,要经过三关——首先要在媒体签到处,进行纸质版登记,工作人员人工核对;其次,要在活动门口刷脸的机器上进行面部识别,必须是本人才能进去。

第三,在进门之前,要打开自己手机支付宝/微信上的“随身码”(上海当地专属),对着机器扫描通过才可以算是正式走完流程。活动期间也要全程佩戴口罩,否则会得到摄像老师们不断的提醒。

面对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这次电影人聚集活动,防疫措施非常谨慎小心。

青年电影沙龙二、电影节活动。往年的上影节,论坛、大师班、发布会、剧组见面会、观影、映后分享活动,以及各种联谊性质的“上影节之夜”……没有纸醉金迷也算歌舞升平,人潮涌动摩肩接踵花样层出不穷。

而今年的上影节,相对冷清,往年能容下几百人的论坛大厅中,二、三十个记者孤零零地散开坐着,人和人之间至少隔了一张小桌子的距离。所有的活动也都简化成了两项——上影节金爵论坛,与展映影片剧组见面会。上影节论坛,被简单地分为了两类:线上与线下。

线下的开幕论坛上,腾讯影业CEO程武、中影集团总经理傅若清、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等诸位产业大佬聊得最多的便是:疫情影响下如何积极有效复工复产,提高电影行业核心竞争力。

《风平浪静》首映见面会上的两代黄毛

贾樟柯导演亲临现场的大师班上,他与业内人士及影迷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和创作,以及电影创作的收获。而在“抗疫前线的纪录片人”主题论坛上(这也是本届上影节论坛上,最走心的一场),包括来自日本、常驻南京的竹内亮导演等人,分享了各自在记录抗疫前线与后方的所见所感。

电影产业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大家在讨论电影的同时,也难免要感慨过去半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并商量着未来恢复生态的对策。

线上论坛,除了贾樟柯导演特意从老家飞来上海,外国友人目前无法自由来到上海,所有“上影节大师班”都是以线下对媒体直播、事后对观众录播回放的形式进行的。李安的老搭档、焦点影业前CEO詹姆斯·沙姆斯为线上线下的媒体们,分享了自己身为制片人,这几十年来的感悟与最重要的能力,“制片人就是不需要有任何的精通,但每样事情都得懂一点,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

是枝裕和大师班现场一瞥法国著名导演/编剧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他也是张曼玉前夫)畅所欲言,鼓励年轻影人们走出课堂,去生活中学习,“我没有上过电影学院,我觉得电影拍摄的知识并不难,5个月就学会了,我觉得不如从真实的生活中学习。”

河濑直美与白百何的线上线下大师班

日本导演河濑直美的大师班上,导演本人是与在座媒体线上露面,而中国演员白百何则作为特邀嘉宾,来到现场,与河濑直美在线上交流。在互动中,白百何向河濑直美询问对电影圈内女性话题、女性权益等方面的看法。

河濑直美坦言,女性电影人依然是电影事业里的少数派,但她不想从性别方面突出自己。她也在论坛上多番强调演员的生命力,强调表演来源于生活里的感受力和生命力。

而最火热的是枝裕和大师班依然是一“名额”难求,在座的二十家媒体虽然只能冷清清地看着大银幕上直播的大师,但这依然是最近半年来,大家距离电影非常近的一次。聊起日本电影,是枝裕和表现出了一位行业前辈的责任感,他认为日本电影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而新冠疫情使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更加暴露出来。

三、展映片单

《吉祥如意》今年的上影节, “金爵奖”剧情片官方入选影片阵容强大,甚至可算是近年来片子质量最高的一次了,囊括了大鹏自编自导自演的《吉祥如意》,章宇、宋佳、李鸿其共同主演的《风平浪静》,讲述波兰版“海上钢琴师”对抗不公命运故事的《盲琴师》等等。

而“亚洲新人奖”单元也是宝藏辈出,不仅有《荞麦疯长》(马思纯、黄景瑜、钟楚曦主演)、《落地生》(好莱坞六大片方重要部门中唯一华人员工,敬然导演处女作)与《飞越光年》(石鑫导演自编自导)这三部中国影片入围,还有三吉彩花与导演津田肇合作的新片《亲爱的她》等等。

但今年是记者参加上影节以来,看片看得最少的一次。往年几乎所有参展参赛影片,都会有片方预留出专门的媒体场次,方便报道与深度策划。今年由于防疫要求,不仅没有媒体场次,普通场次也是按断食指依然一票难求。

在各类剧组见面会,以及笔者无缘参加的电影映后见面会(因为抢不到票)上,不少演员都感谢了上海国际电影节, “正是因为上影节的存在,我们的片子终于有机会,不仅现在与观众们可以在疫情之后相会,以后也会有机会大规模上映。”

很多明星也纷纷表示感慨,“疫情之前没有想过,与电影的分离是如此痛苦。”“我们这次来上影节,与其说是宣传新片,不如说是表达一种态度——我们还在,中国电影还在,中国电影人一直都在。”

《八佰》定档8月2日,第23届上影节正式落下帷幕的这一天,虽然没有闭幕典礼,没有颁奖仪式,影迷们却迎来了近日最“幸福”的消息——原定成为去年上影节揭幕片的《八佰》,“因技术原因取消放映”,随后迅速撤档。不见天日一年多后,今年上影节最后一天,《八佰》终于定档8月21日。

一切都是轮回,该来的终将会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