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来过这世界 美图献奥黛丽赫本诞辰
2011-05-04 00:06:35 来源:时光网


1952年,《双姝艳》。赫本在本片中首次出演配角,并一展舞技。造型颇显丰满性感,与之后的清瘦苗条大异其趣。

1953年,《罗马假日》。影片是影史经典,更因赫本和派克的伟大友情为人传颂。

1953年,《罗马假日》。赫本和派克在片场。派克曾说:《罗马假日》是赫本的电影,我只是配角。

1953年,《罗马假日》。关于两人的友情,有个经典段子:他遇见她时,他36,她23,他陡生爱怜。她结婚时,他赶来送她一枚蝴蝶胸针,其实她的丈夫是他介绍的。63岁,她走了,他来看她最后一眼。10年后,她生前衣物慈善义卖,87岁的他拄着拐棍,买回那枚胸针,不久与世长辞。他们合作的经典电影《罗马假日》,她是公主,赫本,他是绅士,派克。

《罗马假日》是赫本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不但凭本片当选奥斯卡影后,并且以其清新典雅在50年代掀起了“赫本热”。

每个动作都美好的安妮公主。

优雅、清纯、素净。

1954年,《龙凤配》。佳人如画。

1954年,《龙凤配》。赫本在本片中的服装绝大多数是由休伯特·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设计的,而且是赫本亲自从纪梵希完成的服装中挑选出自己认为适合的,这是她第一次同法国设计师合作,纪梵希也由此成为赫本的电影生涯中忠诚的合作伙伴。

1954年,《龙凤配》。赫本在片场对镜梳妆。

1954年,《龙凤配》。赫本在片场,凝望。

1954年,《龙凤配》。赫本和男主角之一亨佛莱·鲍嘉。鲍嘉开机前一刻取代了原定的加里·格兰特,但他并不希望赫本扮演女主角,认为自己的妻子劳伦·巴考尔更适合。

1954年,《龙凤配》。赫本在片场。

1954年,《龙凤配》。鲍嘉、赫本和威廉·霍尔登。霍尔登因戏生情,爱上了赫本。但赫本在得知霍尔登无法生育后立即分手。这三位主演的片酬分别为:鲍嘉30万美元,霍尔登15万美元,赫本15000美元。

1956年,《战争与和平》。亨利·方达、赫本、梅尔·弗尔。

1956年,《战争与和平》。动荡年代的爱情。

1956年,《战争与和平》。英气赫本。

1956年,《战争与和平》。美得不似人间物。

1957年,《黄昏之恋》。比利·怀尔德的大作,讲述浪荡公子和痴情女子错位的爱情,加里·库柏与赫本主演。

1957年,《黄昏之恋》。美丽痴情女。

1957年,《黄昏之恋》。令人动容的错位爱情。

1957年,《黄昏之恋》。二十七八岁的赫本,兼有少女的天真与成熟女子的风韵。

1957年,《黄昏之恋》。花一般的脸庞。

1957年,《黄昏之恋》。名侦探千金爱音乐。

1957年,《甜姐儿》。赫本上演“麻雀变凤凰”。

1957年,《甜姐儿》。轻俏的舞步。

1957年,《甜姐儿》。变换的霓裳。

1957年,《甜姐儿》。凯·汤普森、弗雷德·阿斯泰尔和赫本。

1957年,《甜姐儿》。赫本曾经说过:“每一个女人在一生之中应该都会梦想和弗雷德·阿斯泰尔共舞”。她最终实现了这个梦想。

1957年,《甜姐儿》。弗雷德·阿斯泰尔平常对和他合作的演员的舞技要求近乎苛刻,但对赫本却非常佩服。由于赫本出色的演技和舞技,“甜姐儿”一时成为赫本的代名词。

1957年,《甜姐儿》

1957年,《甜姐儿》。美得超凡脱俗。

1957年,《甜姐儿》

1959年,《修女传》。赫本扮演的主角被派到非洲的比属刚果服务,这也是赫本一段真实人生的写照。

1959年,《修女传》。穿上修女服,一样动人。

1959年,《修女传》。微笑的天使。

1961年,《双姝怨》。在片场,与影片导演威廉·惠勒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与男主角乔治·佩帕德。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奥黛丽·赫本+蒂凡尼=经典。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制片方开始想要玛丽莲·梦露来扮演霍莉这个角色,但是梦露拒绝了。影片开拍之初,评论界一致认为让赫本扮演霍莉这个角色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欧洲人如何能够表达成为一个纽约模特的美国乡下女孩?但是赫本通过霍莉这个角色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女孩:一个放荡的女孩子,她招呼出租车的样子、称呼每个人“亲爱的”的样子、优雅地玩弄着长烟斗的样子、将鞋子放在水果盘里的样子,都成为令人难忘的经典,而她在影片中的服装,直到今天依然是绝对领导潮流的流行。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与男主角乔治·佩帕德。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与男主角乔治·佩帕德。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一开始,赫本对这个角色也犹豫不决,女主人公不断地引诱和追逐着男人,最后爱上一个被人包养的作家,这个角色与赫本过去扮演的清纯形象大相径庭。不过她看到了突破自己单一形象的机会,并接受了这个角色。最后她对这个角色做了自己解释:她实际上从没有真正做过什么。赫本甚至说她自己“生活在跟霍莉非常类似的氛围中”。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赫本着戏装在片场。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影片可以说是赫本的表演履历中最值得提及的作品,她生动自然的表演为影片增添了异样的光彩。这可能是奥黛丽·赫本演过的最好的角色,她在女主人公纽约电话女郎霍莉·高利特里身上混合了任性、脆弱和孩童般的天真,她的表达如此独特,这个角色仿佛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一般,只有她才能够将卡珀特小说中的角色用这样一种既肉感又纯真的方式表达出来,创造了一个混合着苦涩和甜蜜的爱情故事,并且充满了淘气的幽默和独特的视觉风格。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经典造型。

1964年,《谜中谜》。陷入迷局的少妇。

1964年,《窈窕淑女》。这部共获八项奥斯卡大奖的歌舞片从头至尾洋溢着幽默和雅趣,片中有大量经典歌曲,奥黛丽·赫本的表演令影片闪耀特别的光彩。

1964年,《窈窕淑女》。赫本在多年以后提到如果当时她拒绝了出演伊莉莎,下一个考虑的人选不会是朱丽·安德鲁斯,而是伊莉莎白·泰勒,她极其希望得到这个角色。

1964年,《窈窕淑女》。本片使赫本一跃成为好莱坞百万新酬的女演员,这部在好莱坞电影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名片虽然未给赫本带来另一座奥斯卡金像奖,但再次把赫本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1964年,《窈窕淑女》。影片戏服由著名的皇家御用摄影师兼舞台设计大师塞西尔·比顿设计,比顿非常擅长设计19世纪上层社会妇女的时装,在此之前他也包揽了《窈窕淑女》舞台剧的全部设计(包括舞台场景和服装)。

1964年,《窈窕淑女》。精美服饰赏。

1964年,《窈窕淑女》。精美服饰赏。

1964年,《窈窕淑女》。精美服饰赏。

1964年,《窈窕淑女》。精美服饰赏。

1964年,《窈窕淑女》。精美服饰赏。

1964年,《窈窕淑女》。精美服饰赏。

1966年,《偷龙转凤》。赫本和男主角彼德·奥图。

1966年,《偷龙转凤》。赫本在化妆。

1966年,《偷龙转凤》。这是赫本和威廉·惠勒继《罗马假日》、《双姝怨》之后三度合作的作品。

1966年,《偷龙转凤》。赫本和奥图饰演一对骗子+小偷。

1966年,《偷龙转凤》,瞧这一对儿!

1967年,《罗马丽人行》。导演斯坦利认为奥黛丽·赫本是乔安娜的首选也是唯一人选。最初导演给她发了邀请被她婉拒,因为此前她已经拍过一次类似的但并不成功的电影,所以电影的前卫拍摄手法并不足以吸引到她。但在看完整个剧本后,她表示非常喜欢,欣然答应接拍这个角色。

1967年,《罗马丽人行》。保罗·纽曼与迈克·凯恩是马克·沃伦斯的首选,然而保罗·纽曼拒绝了导演的邀请。最终男主角由阿尔伯特·芬尼饰演。

1967年,《盲女惊魂记》定妆照。

1967年,《盲女惊魂记》。本片是赫本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获奥斯卡影后提名,在这部赫本里程碑式的作品里,其悬念气氛不亚于希区柯克的力作,进一步展示了赫本已渐趋化境的表演技艺。

美得光芒万丈

也能温婉秀丽

光影交错

后园小憩

打高尔夫

公主赫本

回眸一瞥

一袭白裙

花丛旁的美人。

1959年,在刚果,做慈善。Leo Fuchs摄影。

《恩怨情天》(1960)片场

舞台剧《Gigi》造型(1961年)

《窈窕淑女》拍摄间隙

眉目如画

俏皮表情

明净笑容

专属的白衬衫

黑色纯情

对镜贴花黄

母性赫本

难得一见的性感与野性!!

人群中,你散发着光晕。

岁月带走肌肤的光辉,留下智慧与从容。

老去,依然优雅。

1993年,赫本在拍摄纪录片《Gardens of the World》期间。同年,她因癌症辞世。天使飞回天堂。

1/92


奥黛丽·赫本,生于1929年5月4日,逝于1993年1月20日,如果她尚在人世,今天(2011年5月4日)就是她的82岁寿诞。
关于赫本,我们已经说得太多,就算在离她遥远的中国,也已远超与她同时代的好莱坞明星们。事实上,赫本在电影之外所赢得的关注与爱戴,也远多于她因电影而获得的荣誉——这就是ICON的意义:是时代的注脚,更是变迁中的永恒。
选取赫本的一系列剧照,和她的一些写真图片,送给大家。定格银幕上的娉婷,捕捉电影外的倩影。天使曾来过,留给这世界几片洁白的羽毛。Audrey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