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青春 台湾"小清新"电影十大关键词

2011-11-30 20:58:06 来源:时光网

新世纪初,台湾电影新生代在新电影前辈压力下暗潮汹涌,家国天下的故事已经被侯孝贤,杨德昌等写得淋漓尽致,一群年轻人只好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一股小清新风潮甚嚣尘上,渐成台湾电影的主流。

台湾“小清新”电影与其称之为一种类型,不如说是一种风格。它们小的温暖,小的怡然,小的纯粹。大银幕上,不识愁滋味的少男少女忙着恋爱,青春无处安放的少年爬上天台上对天空呼喊。“小清新”电影没有成人世界的冷漠规则、没有阴险的尔虞我诈、“小清新”电影的世界里有不离不弃的友谊,有情窦初开花蕾般动人爱情。单纯简单的情节并不是“小清新”电影的卖点,影片中辽远的晴空、阳光帅气的男生、婉转悠长的音乐、几个各怀心事的少年...“小清新”电影玩得就是青春无敌,走得就是治愈系路线,说的就是永远不褪色的青春情语。即便这一切都与别人无关。

还记得2002年《蓝色大门》里,青涩的少男少女在海滩上唱起小情歌;转眼间,2008年的票房黑马《海角七号》更是将“小清新”电影包装成了爱情历史剧。青春,温婉,热情,恬静…你所能想象到的一切美好词汇在影片中交相辉映。纵使斗转星移,“小清新”电影依然屹立不倒。到底小清新电影都都有哪些不可或缺的元素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小清新的关键词吧。

自我介绍 驾驶单车 结识场地 同性之爱 哥们情谊

小清新装 旖旎风光 城市漫步 独立音乐 夏天纪事

难以磨灭的第一印象--自我介绍

难以磨灭的第一印象--自我介绍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谈恋爱,第一印象总是最为重要。以自我介绍为开场白显得简单稚拙,《蓝色大门》里,羞涩胆怯的大男孩与心仪女生相遇:“我叫张士豪,天蝎座,游泳队,吉他社”,仓惶不安中透着可爱。生怕别人不了解他的小心思,姓名星座爱好家庭住址一股脑吐露给对方。当年的懵懂少年现已长大成人。可谁都忘不了他18岁天真无邪的笑容和这句又憨又直爽的自我介绍。这句话穿过灯影闪烁的蓝色夏天,越过成长的大门。

青春是一首永远不会结束的歌在记忆里浅吟低唱。而他的开场白永远是毫无诗意干涩到苍白的自我介绍。“你好,我叫……”

“带上青春去飞翔”--驾驶单车

“带上青春去飞翔”--驾驶单车如果说沙丁鱼公交车属于现实主义,那么宝马宾利属于超现实主义。小清新最简约--单车或机车就可以纵横天下。青春期是不染世俗的乌托邦,单车和机车则是这个世界的通行证。

《海角七号》里的落魄音乐人阿嘉骑着一辆摩托车在星夜下写歌恋爱,《恋爱地图》里的范晓萱在阿铁的摩托车后座再次感觉到了温暖,《练习曲》的名相更是一架单车环岛旅行,风景看尽。

不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也不是大陆第六代,单车或者机车在小清新当中是属于年轻的符号,一个永远停留在过去却可以畅想未来无拘无束的坐骑--《渺渺》里的渺渺站在小瑷的单车后座上,缓缓驶进漫长的未知。

“初恋开始的地方”--结识场地

“初恋开始的地方”--结识场地大部分爱情故事都被赋予一个浪漫的开始。但台湾电影却集大成的综合了各种小清新式的相遇场所。琼瑶阿姨的“三厅”场景也在新世纪“鸟枪换炮”,客厅舞厅已经out fashion,而咖啡厅屹立不倒。

《第36个故事》是浪漫想象的始作俑者,虽然那本无关爱情,试想一下,有一个换物咖啡馆,不仅可以以物易物还能以故事换物。像是马尔克斯《异乡客》里的卖梦人,我们跟随台湾电影一次次在各种氤氲浪漫气息的场所邂逅各种爱情;《一页台北》里的小书店,《听说》里的游泳馆,《渺渺》里的音像店,而最天马行空的可以说是《那一年》里的梦境-你能想象梦里的人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吗?

有一种懵懂的小事叫爱情--同性之爱

有一种懵懂的小事叫爱情--同性之爱

同性之爱总是伴随着香烟,摇滚乐一起出现在青年人亚文化圈里。对亚洲电影来说,它姗姗来迟。台湾“小清新”电影里同性之爱总是隐而不发,浅尝辄止。没有浓烈醇香的情欲,甚至没有轰轰烈烈的追求,有的只是深切地依恋和永远说不出口的告白。

《蓝色大门》开了一个太唯美浪漫的头--两个女孩子你爱她,而我爱你。落日余晖,房间中相拥嬉闹的“小步舞曲”,墙壁上偷偷写下的名字,那种说不清楚的情愫是氤氲在青春期的晚祷诗。《盛夏光年》里守恒与正行,守恒对正行的感情已经超越爱情,那是多年友情和一些些依赖合成的情感,抑或只是孩子气的守恒难以面对正行恋爱的事实。两个半熟美少年,懵懵懂懂地穿过成长路上的羁绊。

那些年...还好有你们在--哥们情谊

那些年...还好有你们在--哥们情谊

漫长的青春期也不是每天都阳光灿烂,如果说一个人的青春写满孤单,而一群人的青春则充溢着激情与隐约地躁动不安。林书宇的处女作《九降风》里,九个同龄的大男孩整日厮混在一起,职业棒球是他们的心头好,他们分享便当、分享人生第一罐啤酒、分享未完成的作业本,分享懵懂的初恋感觉...但生命的困惑与成长的劫数对每个人来说,亦是公平,无人分担。当意外和死亡来临,站在你身边的人,就是你的哥们。

“小清新”电影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成长中的创痛故事,电影主人公永远不会陷入孤单的泥沼,哥们就是他们呼吸的氧气,朋友就是他们拥有的整个星球。说到底,台式青春片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纯,爱与恨、欢喜抑或忧伤,变得纯粹而美好。2010年的一部《艋舺》,一句“义气是三小”将台式青春片中的哥们情谊展现地淋漓尽致。一帮面对未来迷茫无措的小混混卷入成人世界,和尚为了拯救志龙,献出年轻的生命。电影情节虽然布满恩将仇报与打打杀杀,但描述“太子帮”之间的情感戏份永远纯真柔情,就连片尾的血腥影像都被导演幻化成诗意画面。

文艺青年出街必备--小清新装

文艺青年出街必备--小清新装简单,干净是小清新主人公服装的不二法宝。校服首当其冲,蓝白相间,白色短袜配黑色皮鞋是大多数小清新电影主人公的必备装扮。持此之外,纯色帆布鞋(最好是白色)、纯棉或纯麻之地的斜挎包配上硕大无比的耳机都是青春片中女主角的好伙伴。当然,行头齐了,还要破费心机的表现出“剥去繁华始显真”来。

还记得桂纶镁在《最遥远的距离》中,独自聆听音乐的场景么。青春片的主人公,总是有太多心情无处倾诉,音乐和耳机为他们营造仿若与世隔绝的自我天地。《星空》将关注点放在小孩子身上,但徐娇暗色的校服外加一条红色的围巾却是点睛之笔,周杰伦首执导筒的穿越剧《不能说的秘密》更是在当年重新引领了牛角扣羊毛外套的冬衣风格。

移步换景的南方岛屿--旖旎风光

移步换景的南方岛屿--旖旎风光台湾景色宜人,南北部各具特色,无论表现爱情还是友情,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适合的场所。青春片本不强调故事的跌宕起伏,旖旎风光让观众在平和氛围中读到些许恬淡与温暖。无论是台北的都市繁华、还是基隆港的驳杂喧嚣,还是花莲蔓延无边的海岸线,以及著名的环岛公路。“小清新”电影借用天然岛屿的风景,演绎着清爽洒脱的人间情话。

作为文化输出的电影,也需要优秀的指导者将其包装展示。让更多国家的观众了解台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市县投资影片摄制,魏德圣在一鸣惊人的处女作《海角七号》中就不遗余力的展示了南部沿海小镇恒春的动人风光。陈怀恩的处女作《练习曲》本身就是一部风光片,原本摄影师出身的他更能比旁人捕捉细微光影之美,让原本清淡的故事在迷人的风景中变得流光溢彩。

用爱丈量城市--城市漫步

用爱丈量城市--城市漫步明亮,时尚是“小清新”电影的特质。而城市静观恰是难以隐去的背景。除了校园,乡村,边陲小镇。影片更多的还是聚焦于大城市的种种视像奇观。地下通道,高楼大厦,熙来攘往的大街,疾驰的地铁...电影中的年轻人在高速运转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慢速时间。

《听说》里的女孩泱泱为了照顾家庭身兼数份工作。在大街上表演玩偶的场景奇情浪漫,而都市台北也不再是杨德昌视线下的“钢铁怪兽”,便利商店,咖啡馆,蛋糕店,戏院,流动的都市景象是“小清新们”游走的绚丽迷宫。

电影与音乐之间无间互动--独立音乐

电影与音乐之间的无间互动--独立音乐

音乐是“小清新”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一部原本平淡无奇的电影可能因为音乐而变得细腻生动,同时,还能为影片带来更多的观众。当年为《蓝色大门》插曲配乐的乐团还是籍籍无名的学生团体,而几年过后已经广为人知。之后。独立音乐与小清新电影的合作的传统得以延续。《盛夏光年》中集合了三股不同势力,主流团体五月天,超地下团体浊水溪公寓以及民谣小清新组合自然卷。

音乐或者激越或者平淡,陈绮贞,陈珊妮,1976……独立音乐人参与电影不再是新鲜话题,因为独立其实只是一种态度。它们分享着最真实的表达。

那一年的夏天...夏天纪事

那一年的夏天...夏天纪事青春期并不属于炎夏。可是记忆中,却总是火舞艳阳。台湾“小清新”电影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那年凤凰花开,男生偷偷爱上了女生。

《星空》里经历传奇探险的13岁少女终于还是回来,回到她的家庭和学校,可是有什么已经不一样了,她说“她们的夏天才刚开始,而我的已经结束了”。那个夏天她和男孩翻山越岭一起去看星空,并且在那个夏日里簌簌成长。或者,我们其实都无法忘记张士豪等着要穿越的蓝色大门,在那个灼灼夏天。

【F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