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贝松访谈:中国观众应该为张艺谋感到骄傲

2013-04-23 17:01:21 来源:时光网

4月23日上午,出席北京国际电影节活动的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接受了中国媒体访问,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吕克·贝松针对自己新片《追杀令》、中国电影、好莱坞片等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位54岁的电影大顽童时刻都在表现出对于电影的热爱,他坦承:“即使有一天我做不了导演,我也会一直坚持写剧本,因为写剧本对我而言就像中毒一样会有瘾。”

新片《追杀令》是在向马丁·斯科塞斯致敬

问:“《追杀令》已经拍完了吗?,这部影片是马丁·斯科塞斯担任监制,你们二位是风格鲜明的大导演,马丁的风格对你会不会产生影响呢?”

答:“《追杀令》已经拍完了。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强者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所以马丁·斯科塞斯不会对电影拍摄直接干预。《追杀令》是由罗伯特·德尼罗主演,德尼罗和我,以及与斯科塞斯都是很好的朋友,所以也促成了这次合作。这部黑帮影片实际上是在向马丁·斯科塞斯致敬,我最初看到剧本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但我也对剧本进行了合理的改写,影片在拍摄时我看被德尼罗出色的演技所打动,我相信这会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追杀令》片场照:吕克·贝松给罗伯特·德尼罗说戏

编者按:有关《追杀令》的主创,吕克·贝松还特别提到一点,他与马丁·斯科塞斯、罗伯特·德尼罗三人都担任过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所以这也是一部关于主席的电影。马丁·斯科塞斯1998年任戛纳评委主席、吕克·贝松2000年担任主席时将戛纳评委会大奖颁给姜文的《鬼子来了》、罗伯特·德尼罗2011年任戛纳评委主席。

《秋菊打官司》曾获1992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喜欢《秋菊打官司》 观众应该为张艺谋感到骄傲

有媒体问:“对于中国电影导演像张艺谋会为了获得奥斯卡奖去拍片,但结果总是只能拿到提名,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答:“很多时候导演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电影拍好,奖项和票房更多的时候是片方对于影片的一种宣传运作,所以不要轻易去揣测导演是不是为了奖项去拍电影,除非是这个导演亲口说他拍这部电影是为了去拿奖,否则还是不要轻易去给哪一位导演下定论。张艺谋是非常优秀的导演,他的《秋菊打官司》我很喜欢,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有张艺谋这样的导演,应该感到骄傲。”

问:“你之前的《第五元素》在法国虽然大卖,可是评论界确认为你在向商业靠拢,对于这种批评你会很失落吗?”

答:“我认为商业片和文艺片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别,对于我而言都是电影。不管都是投资多高多低的影片,电影票价基本都是一致的,我曾经拍过《碧海蓝天》这样有文艺情结的影片,也愿意去尝试《第五元素》这样的大制作电影,当导演就要不停地去尝试新的类型和题材,假如说我把《这个杀手不太冷》连拍12部续集,相信在座的各位也不会喜欢看了。”

问:“你拍电影之前会考虑把握观众的口味吗?你会担心有观众不喜欢你的电影吗?”

答:“不要去尝试把握住所有的观众,那不可能。1988年我的电影《碧蓝蓝天》在法国上映,当时有1200万法国观众买票观看,那时候法国全国才6000万人,当有人问我的成功感想时,我回答说还有4800万人没看这部电影呢,不算成功(笑)。所以,一部电影再成功,也不会得到所有人的欣赏。”

吕克·贝松认为创作剧本是他一生都不会放弃的工作

不会停止创作 鼓励新人要有自己的想法

问:“你19岁就开始拍摄电影,一直到今天电影仍然是你生活的全部,是否不拍电影就会感到生活无聊?那么假如有一天你退休了你会去做什么?”

答:“每个导演都会有拍不动的那一天,但我不会停止剧本写作,写剧本对我来说就像是中毒一样上瘾,我喜欢自己写剧本。我16岁的时候完成了小说《第五元素》,当时我住在法国乡下,打开窗就看到很多奶牛,我非常想能有一辆会飞的汽车带我离开这里,由此就产生了《第五元素》的创作灵感。等电影《第五元素》完成并上映之后,有不少国家的年轻观众都和我说向往片中会飞的汽车,这一点让我觉得和观众产生了共鸣。

问:“多年来你一直提拔新人做导演,为欧美影坛发掘了不少新导演,也制作过《玩命快递》、《出租车》等卖座系列片,对于提拔新人,你有什么要求吗?”

答:“我认为最好不要束缚年轻人的想法,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各种题材。在法国时,一到周末我就会让我的助理拿起摄影机去拍短片。我不希望新人导演在风格上去模仿我,那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制造出一个“小吕克·贝松”罢了,观众逐渐也会失去兴趣。新人想要成长并被接受,无疑还是要拥有自己的风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