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20周年佳片巡礼(1957~1974)

2015-10-03 08:53:06 来源:时光网

导语 二战过后(上期回顾),这一时期的欧美电影总宣言是“突破”,它们变得前所未有的大胆:无论在画面、叙事、主题还是技巧上。费里尼、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等欧洲电影大师在这一阶段纷至沓来,用各式“怪招”耍得影坛目瞪口呆。而美国电影在经历《宾虚》《阿拉伯的劳伦斯》等大片最后的辉煌后,终于筋疲力尽地迎来新的受众和新的审美变迁:新好莱坞电影及紧随而至的《教父》、《驱魔人》等商业大片,把年轻人从电视机前拉回了大银幕。但说到底,库布里克才是这一阶段美国电影的最大贡献,更别提他的“未来三部曲”对后世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了。

1957:《十二怒汉》 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的《十二怒汉》,是导演西德尼·吕美特的电影处子秀。故事源于编剧瑞杰·诺罗斯一次庭审经历,最早是1954年的电视作品,亨利·方达看到后当即决定买下版权。他聘请有丰富电视剧经验并能控制成本的吕美特执导,作为主演兼制片人,据说他第一次到片场看到简陋的布景就发飙了。34万美元成本、一个月左右拍摄,电影最初票房并不好,方达对联美的发行深感不满,他觉得它不该在大放映厅上映,且获奖后也没有再次发行。但电影引发强烈社会反响,美国律师协会表彰其“令公众更理解并欣赏美国的司法体系”。

1957:《第七封印》 透过这部获戛纳评委会大奖的电影,伯格曼试图探索死亡及宗教的奥秘,他说片中在欧洲游荡的瘟疫幽灵,正是对核战争的焦虑隐喻。电影雏形是1955年的广播剧《木刻画》。在《夏夜的微笑》获奖后,原本对它反应冷淡的史凡斯克老板笛姆宁同意开拍,条件是在36个工作日完成。副导演用两周寻找外景地,开篇的海滩及部分山景戏是在瑞典豪维·哈拉尔自然保护区拍摄的,伯格曼也很喜欢斯堪那省的氛围,那儿的灯光比北部地区要柔和。令人惊讶的是,在黑云下著名的死亡之舞完全是在几分钟之内完成的即兴作,电影最终在35天之内杀青。

1958:《迷魂记》 希区柯克的这第45部长片在上映之初遭遇到票房和舆论的双重失败,如今却被公认为悬念大师的巅峰作品。除因怀孕而放弃的维拉·迈尔斯外,拉娜·特纳、吉恩·华莱士等都曾是女主角人选。派拉蒙最后和哥伦比亚达成协议,外借金·诺瓦克过来,除支付25万美元外,还需出借詹姆斯·斯图尔特与她合演《夺情记》(1958)。电影剧本前后经手三个编剧,最晚加入的山姆·泰勒提出了诺瓦克主观视角闪回戏,希区柯克本已把它从所有拷贝中去掉,是联合制片人与发行方派拉蒙一起投了否决票。派拉蒙最初反对用这个片名,担心观众会不知所云,后来他们勉强点头,但要求广告部要在海报上让希区柯克的名字和片名一样醒目。

1959:《四百击》 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处女作在戛纳一鸣惊人,成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奠基石。1958年,特吕弗最后一次以评论家的身份随电影发行商、岳父伊尼亚斯·摩根斯顿参加戛纳,和岳父看完《雁南飞》后,说服他买下该片发行权,获得巨大商业成功。博得岳父信任后,特吕弗拿来剧本,摩根斯顿投拍了预算大约只有4000万旧法郎的《四百击》。在特吕弗妻子玛德莱娜·摩根斯坦看来,父亲这次举动“显然是为了帮助我们的生计,为了给女儿的丈夫一个机会,以证明他能拍电影。”片中,所有参加安东尼的试镜但落选的小演员,都变成了安东尼的同学。

1959:《宾虚》 票房喜人的史诗电影《宾虚》在12项奥斯卡提名中狂揽惊人的11项,好莱坞迈入大制作,大场面,大背景和疯狂烧钱的时代。米高梅在1953年就开始筹备根据华莱士同名小说改编的《宾虚》,希望借1925年大受欢迎的原版电影挽救不佳的财务状况。马龙·白兰度、理查德·伯顿、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洛克·哈德森等人都曾为宾虚人选,尤以前两人呼声最高。电影被推迟重启后,保罗·纽曼断然拒绝了与《圣杯》角色相似的宾虚,最终定角查尔登·海斯顿后,预算也从500万美元飙升至1300百万美元。单说战车比赛,就花六个月建成足有5层楼高、18英亩的外景地,11分钟的大战用了数月规划,十周拍摄。

1960:《筋疲力尽》 戈达尔首作《筋疲力尽》在柏林擒得银熊,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又一开山作。面对9万美元预算,戈达尔想出许多怪招,反倒成就打破陈套的不羁个性。不用分镜头剧本,只勾勒出草图,每天早上写台词当场念给演员听。不租摄影棚,所有场景都在街上、咖啡厅、巴黎酒店客房完成。避免用人工光源或三脚架,或把摄影机藏在从邮局借来的手推车里偷拍;或学习让-皮埃尔·梅尔维尔,让摄影师坐在轮椅上他自己进行推拉;或干脆公开拍摄,所以常在片中会发现路人狐疑地面对镜头。

1962:《阿拉伯的劳伦斯》 这部史诗巨片在奥斯卡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在内的七项大奖。马龙·白兰度因与《叛舰喋血记》档期冲突婉拒后,他们考虑过安东尼·博金斯,得知他要与希区柯克合作就放弃了。阿尔伯特·芬尼曾耗资10万英镑试镜4天,但拒绝了长达5年的“奴隶条款”。彼得·奥图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伊丽莎白·泰勒力荐的蒙哥马利·克利夫特。试镜当天,染了金发的奥图穿着《威尼斯商人》戏服走入,令里恩中途拍板确定。开机前,奥图用剩下的5周背熟原著,采访接触过劳伦斯的人,还前往约旦学习骑骆驼。艰苦的拍摄最终令他伤痕累累,减重28磅,因此当里恩邀约《日瓦戈医生》时,他果断拒绝,二人横生罅隙数十年。

1963:《八部半》 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八部半》是费里尼对之前电影和人生的总结,是首部关于一个人全部心理状态的电影。费里尼原计划拍摄《马斯托纳的旅行》(简称《马》),尽管资金、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已到位,陷入创作危机的他却毫无头绪。直到某天一个工作人员请他参加生日宴,说期待他拍出好电影,他才冒出拍片念头。片中马斯楚安尼一直拍不出来的影片正是《马》,那个巨大而古怪的布景也是为《马》搭建的。不过,马斯楚安尼一角在最早的故事大纲中是个作家,但得知他在安东尼奥尼的《夜》中演过作家后,费里尼改写了角色。

1964:《荒野大镖客》 莱昂内的“美刀三部曲”首作《荒野大镖客》开创了新类型:通心粉西部片。他一直认为最适合镖客的是亨利·方达,可他对这部20万美元预算的意大利制作来说实在太贵,詹姆斯·柯本也是,查尔斯·布朗森则干脆表示“这是我读过最烂的剧本”。另一位拒绝此片的理查德·哈里森推荐了连续剧《皮鞭》中的主演之一:34岁的伊斯特伍德。莱昂内觉得擅长骑马的伊斯特伍德有种疲倦、隐忍的气息,但太文弱,于是让他留起胡子,抽起雪茄,并送给他能显得肩宽的斗篷。而从没去过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的伊斯特伍德,最终接受的理由是,“最差就当我做了次不错的旅行吧。”

1964:《红色沙漠》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安东尼奥尼力擒金狮奖的《红色沙漠》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对爱尔兰演员理查德·哈里斯来说,合作过程并不愉快——导演几乎不会说英语,使得沟通异常困难。哈里斯有部分画面由替身从背后拍摄完成,对此说法莫衷一是:有人声称哈里斯在意大利服用迷幻药,在公开场合举止怪诞,表演不稳定;戴维·海明斯称在他接演《放大》前,哈里斯提醒他小心:因为冲撞了电影,他被踢出剧组;有说导演面对走位质疑时回答:“你不要问我为什么。你是个演员,要你做就做”,哈里斯愤然离席。

1965:《日瓦戈医生》 作为大卫·里恩金像三部曲收关作(另两部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桂河大桥》),该片获最佳改编剧本、电影配乐等五项大奖。当制片人卡罗·庞蒂买下小说电影版权后,选中了大卫·里恩。里恩在连续两部没有女性角色的片子后,被这个浪漫爱情故事吸引。里恩启用了亚利克·基尼斯、拉尔夫·理查德森等爱将,米高梅原寄望保罗·纽曼出演医生日瓦戈,但里恩被奥图激怒后,选择了奥马尔·沙里夫,后者原本自荐的角色是帕夏。由于原著在苏联被禁,电影大部时间在西班牙拍摄,并转场芬兰及加拿大拍外景,耗时两年,斥资1400万美元。

1966:《阿尔及尔之战》 在拿金狮奖的《阿尔及尔之战》中,北非人第一次在国际影坛上被作为人而非风景描述,它是第三世界电影崛起的代表,也是批判殖民主义的先驱典范之作,并获得奥斯卡三项提名。意大利导演吉洛·彭特克沃在24岁时成为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者,给他拍片提供巨大的帮助。威尼斯电影节颁奖那天,他径直跑去海滩游泳,直到一大群记者冲向海滩,把穿着泳装的他团团围住,才得知自己成了幸运儿。该片在法国被禁多年,法国政府谴责它“不公正、不平等”,而且,该片中的游击队组织国家解放阵线(FLN)领导人一角,正是由当年的反抗者首领出演,他在法国被视为恐怖分子。

1967:《雌雄大盗》 《雌雄大盗》标志着美国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赢得八项奥斯卡提名。编剧大卫·纽曼、罗伯特·本顿改写美国著名雌雄大盗时,作为法国新浪潮的疯狂爱好者,他们不但模仿了《筋疲力尽》,还代入《朱尔与吉姆》的三人行关系,梦想着让特吕弗做导演。特吕弗也很喜欢这个故事,但在围绕男主角扯皮的当口,从特吕弗那里听说故事的沃伦·比蒂买走了电影版权,找来阿瑟·佩恩执导——据说为了投资,比蒂把老板杰克·华纳堵在屋角,抱着他的腿,说不给钱就要吻他的脚,换来了160万美元。尽管比蒂和佩恩在拍片时经常各执一词,结尾他们一致同意来个震撼的,这就有了那个著名的在弹雨中提线木偶般颤抖的死亡之舞。

1968:《2001太空漫游》 它是现代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也是导演库布里克获得的唯一一个小金人:最佳视效奖,然而他只报了自己的名字。完成《奇爱博士》后,库布里克对外太空生命产生兴趣,在哥伦比亚公司职员罗杰·卡拉斯建议下,找到小说家亚瑟·克拉克联手创作,花了两年时间把短篇小说《了望哨》改编成剧本。为力求真实,库布里克召集了35个美术家和设计师,20多个特效制作人员,还有一个科学顾问团,并用六个月耗资30万美元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离心机。直到这部被定义为“终极迷幻之旅”的电影上映,作曲家亚历克斯·诺斯才知道自己创作的长达40多分钟的配乐完全没被采用,差点得抑郁症。

1969:《午夜牛郎》 作为史上唯一以X级电影的身份得到奥斯卡最佳影片者,它首度在美国影坛上直言了同性恋问题。当导演约翰·施莱辛格第一次读到同名原著时,就决心把它搬上大银幕。发行方联美担心它主题肮脏,导演和制片人杰罗姆·赫曼表示愿意降薪换取分红后,项目才被批准。最初沃伦·比蒂表示有兴趣出演巴克,施莱辛格可不认为观众乐意接受他成为失败的牛郎,他的理想人选是迈克尔·萨拉兹,可后者要价太高,便转向了第二选择强·沃特。另一主角达斯汀·霍夫曼为获得导演认可,成功伪装为流浪汉,并花了大量时间在纽约贫民窟游荡、观察。整个拍摄阶段,他还在鞋里放了一些小石子,以便让跛脚在镜头中表现一致。

1970:《陆军野战医院》 这年美国包括《巴顿将军》、《虎!虎!虎!》、《第二十二条军规》在内的多部战争片上映,最炙手可热的属于《陆军野战医院》,开启反思战争的“越战-水门”时代。1968年,编剧小林·拉德纳无意中看到原著,辗转推荐给二十世纪福斯。剧本在被15位导演拒绝后,落到了45岁的罗伯特·奥特曼手中。他的导演风格遭到了大家一致质疑:画面雾蒙蒙,人物模糊不清,好几个演员同时说台词,超爱用变焦又不跟演员交代镜头落点,给小配角太多戏份。奥特曼顶住压力提前三天结束拍摄,400万的预算只花了350万,并取得7320万票房佳绩。

1971:《发条橙》 库布里克“未来三部曲”终篇《发条橙》(另两部是《奇爱博士》和《2001太空漫游》是影史上最具争议的经典禁片,它与《肮脏的哈里》《稻草狗》一起,在银幕上掀起暴力狂澜。滚石主唱贾格尔因档期拒绝出演阿莱克斯后,库布里克从林赛·安德森的《如果》里挑中麦克道威尔,他欣赏后者正面全裸的牺牲精神。麦克道威尔忍受了导演严苛的要求,比如被强行撑开眼皮重拍几十遍,头被按在牛肉粉调色过的水槽里几乎溺死。当众多艺术家被找来设计各类性玩具时,库布里克则忙着看伦敦所有30岁以下女演员的乳房,阿德琳妮·柯瑞拒绝了,库布里克因替角受伤而妥协,“比他想的要坚挺”,柯瑞这样回答副导演。

1972:《教父》 《教父》被称为“《公民凯恩》以来美国最重要的作品”,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奖与最佳改编剧本奖,连同两年后的《教父2》一起记录了黑帮权利交接史。自认艺术家的科波拉一开始并不愿执导这个畅销小说,但面对华纳30万美元的债务,好友卢卡斯劝他低了头。科波拉打算要意大利裔的阿尔·帕西诺出演迈克尔,派拉蒙制作总监罗伯特·埃文斯认为他太像街沟里的老鼠,推荐了罗伯特·雷德福、沃伦·比蒂、尼克尔森、阿兰·德龙。总裁斯坦利·杰夫同样不喜欢教父人选马龙·白兰度,科波拉用耍赖般的瘫倒在地换取了对方让步。科波拉自己也差点被伊利亚·卡赞取代,是白兰度站出来为他撑了腰。

1973:《驱魔人》 它是史上第一部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恐怖电影,根据通货膨胀调整后,它也是R级电影史上第一高票房。上映前,人们陆续得知摄制期间发生的不详事件:演员杰克拍完电影一周后去世;马克斯·冯·西多抵达纽约拍片那周,他的兄弟离世;杰森·米勒的儿子在海滩差点被摩托车撞死;艾伦·波斯蒂恩背部严重扭伤躺了好几周……为这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倍增神秘。12岁的琳达·布莱尔每天早上要花超过两个小时化妆,小演员十分讨厌吃蔬菜,因此她的呕吐物是用绿豌豆汤做成的,大众获悉这一真相后,那年绿豌豆汤的销量暴跌。

1974:《唐人街》 11项奥斯卡提名并获最佳原著剧本奖的《唐人街》,被誉为完美的黑色现代电影。1973年,罗伯特·唐尼把它卖给制片人伯特·埃文斯时,它只是个故事大纲。唐尼花了18个月去充实剧本,最终原作超过300页,波兰斯基让他大刀阔斧地删减。埃文斯梦寐以求艾弗琳是简·方达,但决定权在波兰斯基手中,他选择了费·唐纳薇。它是波兰斯基在血腥屠杀后阔别好莱坞5年的回归作,创作期就有争执:波兰斯基希望杰克和艾弗琳上床,他还觉得好人必胜的结局太寻常,强调“艾弗琳必须死”。拍摄阶段更糟。约翰·A·阿朗索取代了学院派摄影师斯坦利·科蒂兹,后者觉得画面太黑无法使用。

下期预告 1975年之后,是大家越来越熟悉的年代,更多的经典相继面世。这个时期的电影技术层面突飞猛进,但是讲故事的方式和摄影手法已经难有革命性的突破。无论怎样,电影的魅力始终没有衰减,一部杰作会在我们影迷的脑海中始终挥洒不去。下期《120周年佳片巡礼》,预计在11月9日推出,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