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陪跑奥斯卡没有遗憾

2018-03-06 08:02:25 来源:时光网

在北京时间3月5日凌晨举行的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入围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的

《华盛顿邮报》抱憾而归,未获得任何一个奖项。

斯皮尔伯格与梅姨亮相90届奥斯卡然而对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来说,那只是平静的一晚而已。 翻开他们三人的奥斯卡履历,无数次的提名,若干次的获奖,他们是奥斯卡的常客,获奖或空手而归,可能早已习以为常。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最佳导演与最佳影片提名次数加起来达到17次,其中《辛德勒名单》拿下最佳导演和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拿下最佳导演。

汤姆·汉克斯5次提名,凭《费城故事》和《阿甘正传》背靠背地夺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成为自1938年斯宾塞·屈塞以来第一个获得这一成就的演员。

而梅丽尔·斯特里普就更不用说了,21次提名,3次获奖,《铁娘子》《苏菲的抉择》和《克莱默夫妇》让她两度揽获影后、一次最佳女配角殊荣。

《华盛顿邮报》由在美国现代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同时是一部涵盖了普遍性主题的极具启发性的时代之作。这些主题在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上相互交织,其中包括对觉醒的女性意识和工作价值的刻画。

《华盛顿邮报》海报影片背景设置在1970年代,聚焦于《华盛顿邮报》的出版人凯瑟琳·格雷厄姆(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所面对的艰难决定,因为她手下颇有野心的编辑本·布莱德利(汤姆·汉克斯饰演)获取了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

这些文件是美国政府不愿公布的,它们会证明美国政府在越南战争一事上对美国人民撒了多年的慌。围绕是否披露这些文件的争论,最终导向了一场在美国最高法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美国政府三种平等权力机构之一——的当面对质。

《华盛顿邮报》是继《拯救大兵瑞恩》《逍遥法外》《幸福终点站》和《间谍之桥》后,61岁汤姆·汉克斯与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第五次银幕合作。这是汉克斯与传奇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第一次合作。

早前,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分别进行了专访,与他们聊了聊这部影片、他们各自的好莱坞生涯、三大“巨头”的首次合体以及他们的个人生活。

▌“无法相信老汤叔和梅姨从未同片演出过”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Photo courtesy of Hollywood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 Magnus Sundholm)问:影片前期制作完成得相对较快,这似乎与它的主题的当下性有关。丽兹·汉娜的剧本在你身上引起了怎样的共鸣?在40年前“五角大楼文件事件”和当下的政治局势之间,你看出了怎样的相似性呢?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当我们拍摄这部影片时,我们发现该片是一个前瞻性的镜子。当我思考当下发生的事情时,当下是一个面向过去的镜子——面向尼克松和其它一些总统,他们没有坚守身在高位者理应坚守的真实。你说的相似性,其实很明显。对我而言,这是一部爱国影片,我不认为它是一部偏袒某一方的影片。我不是作为一个民主党人制作了这部影片,而是作为一个自由报道的信仰者,相信我们监督指正的权利,作为一个新闻报道的信仰者,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令人怀疑是非正误的可怕词汇的反对者。这个词汇是“虚假新闻”(fake news)。本·布莱德利和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汤姆汉克斯和梅姨角色原型这部影片的主角是记者,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本·布莱德利和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的所有新闻从业者,以及《纽约时报》的所有新闻从业者。他们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我相信,这两份报纸通过披露“五角大楼文件”和其后对水门事件的报道,形成了一股监督平衡的力量,几乎成为了政府的第四权利机构。在我看来,这一点在当下受到了太多错误的质疑。问:虽然听上去难以置信,但《华盛顿邮报》其实是汤姆·汉克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第一次同片演出。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我知道,我无法相信汤姆和梅丽尔从来没有同片演出过!这是我与汤姆·汉克斯合作的第五部影片,每一次我都因不同的原因感到享受。我也一直想与梅丽尔·斯特里普合作。但她不适合《战马》,我没法把她放入那部影片(笑)。我也没法为她在《林肯》中找到一个角色,虽然丹尼尔·戴·刘易斯在获得奥斯卡奖时,打趣说梅丽尔才是我的第一选择(笑)。斯皮尔伯格和梅姨都是凯利费雪(莱娅公主)的好友我已经认识梅丽尔很多很多年了,我们都是凯丽·费雪的好朋友。因此,我虽然了解社交上的梅丽尔,却不了解专业上的她。我们一直都幻想着能够合作。我也认识凯瑟琳·格雷厄姆,当这个项目摆在我面前时,我觉得地球上没有人比梅丽尔·斯特里普更适合出演凯瑟琳·格雷厄姆了。就这样,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汤姆·汉克斯有机会同片演出。我真心觉得,虽然我们对梅丽尔·斯特里普有着很高的期许,但他在该片中的表现甚至超过了我们的高期许。我很高兴能成为这部影片的导演,也很高兴成为促使这两位影史上最伟大的演员同片演出的那个人。问:你说你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对她有什么印象?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凯瑟琳·格雷厄姆是一个很棒的人,她是偶然成为出版人的。她本来不会成为出版人(如果她的丈夫没有去世)。她很骄傲她的父亲把公司交给了她的丈夫。Phil是她的丈夫,但她很骄傲Phil继承了公司,而非她自己。不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管理它,只是那不是她的工作。她当时是全职主妇,她觉得她丈夫比她更适合那份工作,那就是她当时的自我认知,那也是当时许多女性的自我认知——(对男人)非常尊敬。问:你是在凯瑟琳·格雷厄姆人生的什么阶段认识她的?梅姨饰演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报社的BOSS斯蒂文·斯皮尔伯格:1998年,当我在华盛顿为《拯救大兵瑞恩》作宣传时,我的伙伴大卫·格芬认为我应该见见他的好朋友凯·格雷厄姆,他把我带到她在华盛顿邮报的办公室。我们根本没有预约,她就把我丢在那里一个半小时(笑)。那次见面很棒,我和她一起度过了一些时间,她带了午饭,我们就在办公室交谈。像每一个优秀的出版人和记者一样,对于每一个我问她的问题,她都要反过来问十个问题。那次见面一点都不对等(笑)。我们挺喜欢彼此的。问:“五角大楼文件事件”和越战黑幕被披露出来的时候,你还是个年轻人。当时你的反应是什么?1973年,五角大楼文件泄密者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左)和他的律师在联邦法院外接受采访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我当时在学校制作电影,16mm电影。我忙的不可开交,不太关注越战消息,一直在努力制作许多业余影片。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五角大楼文件事件”和它严重的后果。当时,我对“水门事件”后果的认识要多于“五角大楼文件事件”。这是真心话。我在加州长滩州立大学上学的时不读《纽约时报》,但我看了新闻,新闻全都是关于越战的报道。很多年后,当我开始研究越南战争时,我对“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的重要性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整个人生都和同样一群人黏在一起”

问:你制作过娱乐片和重要的历史片。在拍摄政治主题或现实生活主题的电影,和拍摄纯粹娱乐片时,你是否对两者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一部纯粹的娱乐片更多地依赖我的想象力去充实它的内容,但一部历史叙事片或真人真事影片不需要那么多的想象力,而需要许多研究和事实确认,确保事件的真实性。因此,当我拍摄《林肯》和《华盛顿邮报》时,两部影片编剧分别是托尼·库什纳和丽兹·汉娜,我会做许多研究来确保故事中的每件事情都真实发生过。斯皮尔伯格2012年作品《林肯》对《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影片来说,我的想象力可能成为一个障碍。我的意思是,历史片中也会有想象力,主要体现在影片的节奏和时间,镜头的位置,以及怎样才能让故事更戏剧化上。但事实就是事实,在某种意义上,我必须变成像你这样的记者,才能用正确的方式讲故事。问:在你的生涯中,拥有过许多长期的女性制作人,在《华盛顿邮报》的制作中,也与两位女性制作人(克里斯蒂·麦克斯科和艾米·帕斯卡尔)进行了合作。拥有一位女性合作者、甚至老板,而非男性,这有什么差别吗?斯皮尔伯格与凯瑟琳肯尼迪。肯尼迪是制片人,与斯皮尔伯格一同创立安培林娱乐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如你所言,我拥有过许多女性合作者。我让许多女性来管理公司,最开始是凯瑟琳·肯尼迪,她为我经营了安培林娱乐(Amblin)很多很多年。其后是劳里·麦克唐纳和Walter Parks,她们一起管理了梦工厂12年,然后是斯黛西 ·斯耐德,她管理梦工厂七年。我现在正在寻找一位女性来管理重开的Amblin Partners,因为我不会在余生中担任这份工作。我有一个非常坚强的母亲——对我而言,我的母亲更像一位朋友,而非日常生活的照料者。我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我学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处理与个性独特的人的关系。我发现女性更善于营造一种氛围,一种家庭文化——在这种文化气氛中,我可以发挥最好的创造力。我想,我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更好地工作,而不是像拍摄《拯救大兵瑞恩》时那样,与一群男人一起工作三个月。问:你与《华盛顿邮报》的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你们合作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斯皮尔伯格“御用”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谢谢你的这个问题,因为我认为贾努兹是一位很棒的合作者,而且我在职业生涯中有幸有一些很棒的合作者。我整个人生都与同样的一群人黏在一起。迈克尔·卡恩剪辑了我自《第三类接触》以来的每部影片。约翰·威廉姆斯为每部影片创作了音乐,包括《华盛顿邮报》。我与贾努兹的第一次合作是《辛德勒的名单》。一天晚上,我在看电视时发现了贾努兹·卡明斯基。那是戴安·基顿执导的一部叫《野花》的电视电影,由贾努兹担任摄影师。那是我们合作关系的开始,我请他加入了《辛德勒的名单》。他是一个很棒的画家——用光线作画。我过去还与许多很棒的摄影师合作过,威尔莫斯·齐格蒙德、Allen Daviau和迈克尔·塞洛蒙,但我从没有过与最后成为我的挚友的人合作的经历,从没有过。他拥有一种独特的用光线讲故事的方式。我总是让他自由发挥,他来决定影片的色度。我记得在拍摄《林肯》时,他发现了令人赞叹的色度,因此那部影片虽然是彩色片,看上去却像是黑白的。1865年时还没有电灯泡,因此影片的光度比较暗。那是我和贾努兹的一次冒险,但那是贾努兹的主意。我认为他和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是当下活着的两位最好的摄影师。

▌“如果南加大没有拒绝我,现在可能是卢卡斯的手下”

问:当您到了要上大学的年龄时,你申请了USC(南加州大学),但被拒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是的。斯皮尔伯格曾被大名鼎鼎的南加大电影学院拒绝。乔治卢克斯、弗朗西斯科波拉等现代好莱坞的中流砥柱都毕业于此问:你进了加州大学长滩分校,有没有想过如果南加州接受了,你会成为不一样的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哦,我的天啊,这个问题!好吧,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笑)。不,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要是他们接受了我而我进了USC?哦,我的天啊。(不语)如果我进了USC,我现在可能在为乔治·卢卡斯掌灯,而不是在做导演了(笑)。也许,进了一个没有太多竞争力的学校是件好事(笑)。问:要在好莱坞成功,努力和才华,哪一个更为重要?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好莱坞成功全靠才华。好吧,你是指导演,还是指幕后人员和技术人员?问:我是指电影事业,商业和艺术两方面。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我认为必须得有才华。如果你真的有才华,努力工作是必须的,我认为努力是一样默认的事实。事实上,如果你不够努力,你会觉得自己根本就像没在努力。我认为每部影片都是一件体力活,不是整天站在那里。我所说的体力活是指创造某些东西,就像盖一栋房子。制作一部影片就像把许多片段集合在一起,每一片段都需要一百个人的合作。坐下来观看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有时候我会这样做,坐在在角落里观看每个人构建一个场景、照亮一个场景,演员在其中对话。没有人喝咖啡或闲谈。这是世界上最需要合作的工作,电影制作和电视制作,这是我能想到的最令人兴奋的苦活儿。问:去年,HBO发布了一部关于你的纪录片(了解更多),我很喜欢。非常有趣的观看体验,看着那些电影业的标志人物谈论你,你自己也分享了年轻时代和事业早期的故事。回顾那段作为刚出道的年轻导演的时光,是一种怎样的感觉?HBO纪录片《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大大的微笑)事实上,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和布莱恩·德·帕尔玛,我们这一群人,不止他们几个,我们只是想拍电影和讲故事。我们不认为我们需要别人的许可。弗朗西斯是第一个成功的人,他的《艳侣迷春》取得了突破,其后是《教父》。然后,他就成了我们的教父,给了我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并继续拍摄16mm影片的动力——如果别人拒绝了你,那就寻找下一个为你敞开的大门。弗朗西斯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导师。我们从没期待过会像现在这样成功。只要我们能不断用电影来讲故事,我们一生都会感到满足。我们没期待过现在这样的成功。我们觉得这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我们也是朋友,这是最奇妙的体验——我们一直是彼此的合作者和导师,从我1967年遇见马丁、1968年遇见乔治和布莱恩开始。这些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我们一直都在一起。问:你去过世界上许多奇妙的地方,有没有一个让你永生难忘的地方,因为它的美丽或其它原因?斯皮尔伯格与张艺谋是好朋友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不是因为美丽,而是因为文化。我觉得,我所去过的最迷人、最有魅力的地方是中国。问:你对亚洲电影市场的重要性有什么看法?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亚洲电影市场中有许许多多渴望娱乐的人群,有许多渴望各类娱乐的人群——不只是漫威类型的大片,还包括有内容的影片,关注真实的影片。正如你从数据统计中看到的,这些市场的开放性在20年前就超过了我的想象。中国电影市场当下的情况,韩国和亚洲电影市场当下的情况,只是表明了人们对好的娱乐片的渴望。这些市场为我们的影片带来了更多的观众,这是每个电影制作人的梦想。问:最后,您会给年轻时候的自己什么建议?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不语思考)我会对年轻时候的自己说:“你将来会很成功的,为什么不放松一下呢?”(笑)还会说:“不要再焦虑了,该来的总会来的。不要担心那么多。”

▌“跟梅姨合作一开始感到很害怕”

问:这是你与梅丽尔·斯特里普合作的第一部影片,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来你们没有合作过?

原来老汤叔面对梅姨心理也怕怕!汤姆·汉克斯:我不知道。我不是一个好的歌手,没法出演《妈妈咪呀》!(笑)我是那部片的老板之一,本可能与斯特里普一起合作的,不是吗?没有比这更令人惊愕的事实了。

事实上,我从未出演过一部她可以在其中获得一个角色的影片,她也从未出演过一部我可以在其中获得一个角色的影片。

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在二月读到剧本,五月开始拍摄,七月就完成了拍摄,这就像坐火箭一样,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斯蒂文读到一个他想拍摄的故事,但在拍摄过程中又做了改动。我想我和梅丽尔在该片中有四场或五场对角戏。有五场只属于本和凯瑟琳两人的戏份,其中四场被剪进了影片,那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在片场的最兴奋、最美妙的几天。

在电影中会有许多美妙的体验。但在这部片子中,在片场上,两个人走进一个房间,谈论一些非常严肃的事,三页、四页或五页长的剧本。能够和胶片电影时代最伟大的演员一起完成这样的表演——好吧,我不会说梦想成真,因为我一开始其实感到害怕(笑)。完成拍摄后,我感觉好像被一个十分仁慈慷慨的人给升华了。

问:这部影片对你来说是不是有特殊的意义?

本·布莱德利,汉克斯饰演角色原型汤姆·汉克斯:是的,我会告诉你为什么,一些非常个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认识本·布莱德利。我曾经与本·布莱德利在许多场合共用晚餐(在他于2014年去世前)。

我是通过诺拉·艾芙隆认识他的。我与他的妻子曾经是朋友,我们会在一起谈论剧本。我与他有接触,那是在1990年代,我们合作《World War II Memorial》。因此,我多多少少了解本和他的妻子Sally。这是原因之一。

我认识他,读过他的自传,看过各种视频,研究过他,太熟悉了。我认识他,听过他的声音;我都能听出他说话的节奏、声调的抑扬和他的个性——对我来说,那太熟悉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和杰森·罗巴兹合作过,而且非常崇拜他。杰森·罗巴兹在《总统班底》中饰演过本·布莱德利。

(杰森·罗巴兹在聚焦“水门事件”影片《总统班底》中饰演本·布莱德利)

这两个伟大的标志性人物,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另一个则是他在影片中的化身……好吧,我不想成为那种将“挑战”挂在嘴边的演员,但这个角色是我遇到过的最艰难的挑战之一,因为我不是第一个饰演本·布莱德利的演员。这太难了。

问:虽然你见过本·布莱德利,但在为这部影片作研究后,你有没有发现他的某些你所不了解的方面?

当时《华盛顿邮报》刊载“五角大楼文件”文章的版面汤姆·汉克斯:我想是他所拥有的好斗心,他是一个总想成为第一的人。在影片故事发生的时期,《华盛顿邮报》其实在和当时华盛顿最好的报刊进行死斗,当时有《华盛顿明星报》。那是华盛顿最流行、阅读率最高的报纸,而《华盛顿邮报》长期位居第二,甚至第三。

接手他的工作后,他不甘心《华盛顿邮报》成为二流报刊,当时《华盛顿邮报》被认为有些落伍。他想让《华盛顿邮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城市的第一报刊——除了当地的竞争者外,影片故事中的《纽约时报》当然也是竞争者之一——他想让《华盛顿邮报》获得这样的重要地位和信赖度。

所以,我认为,对本来说,影片中刻画的那几周是极其重要的,他享受每一刻发生的事情,不畏惧入狱的可能性。

同时,他对凯瑟琳·格雷厄姆十分尊敬,对她迄今为止的经历怀着同等程度的同情。他并不是像一个海盗那样,吩咐她做这做那。影片中,莎拉·保罗森的一个场景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她说:“你不明白这位夫人经历过什么。”这是真的,本最后不得不顾虑凯瑟琳·格雷厄姆可能为正在发生的事情付出的代价,这个女性已经被她的父亲和丈夫以各种方式边缘化过了。

问:你刚刚提到剧本在拍摄过程中做过改动。可以具体谈一谈吗?

《华盛顿邮报》编剧之一乔希望辛格,也是《聚焦》的编剧汤姆·汉克斯:并不是指删除的情节,而是指添加的情节。丽兹·汉娜写了一个很棒的剧本,关于“五角大楼文件”以及凯·格雷厄姆和本将其公之于众的谋划。

斯蒂文过来说:“我想知道‘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的细节。”乔希·辛格,他写过《聚焦》的剧本,他在电影报道界有很好的声望,因而每一天都会有关于那几周故事的新元素添加到剧本中。

我们一开始只有一个不太详细的报道故事,但斯蒂文、乔西和丽兹渐渐地将之变成了一个十分详细真实的故事。包括《纽约时报》那段剧情,原剧本中是没有的。

所以,所作的改动并不是删减,而是添加了大量的情节。这就意味着,从二月读到剧本到七月完成最后一天的拍摄,我们忙得一塌糊涂,真的是太折腾了。每次我们掌握了一些有趣的(根据真实历史的)事实,我们都会把它添加进去。

问:我们回到本·布莱德利的话题。你认识他本人,这有没有影响到你在与斯皮尔伯格或梅丽尔·斯特里普探讨剧本时的意见或看法?

汤姆·汉克斯:在《华盛顿邮报》中,这完全取决于我。因为这不是关于本的影片,而是关于凯瑟琳·格雷厄姆的电影。关于凯瑟琳·格雷厄姆是如何真正成为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因此,我是剧组的关键一员,这个剧组是用来支撑一个更重要、更真实的个人故事的。

这个故事不是关于历史、头条或记录,而是关于两个人之间的非常非常私密的关系。这给我的表演留了空间,但同时我也必须在模仿一个男人和阐释他的经历之间斡旋。

斯皮尔伯格是一个严厉的监工。他会定期走过来对我说:“不要低吼,不要低吼。”(编辑注:布莱德利拥有一种独特的沙哑声音。)如果你和任何一个认识布莱德利的交谈,他们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用那种声音交谈。斯蒂文说:“我们不想那样,我们想这样。”(笑)所以,我必须找到一种完美的折中方式,保留一点那种说话方式但不过度。

▌“美国总统特朗普很无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