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片拯救6月内地电影市场大盘
2016-07-28 18:03:27 来源:时光网
暑期档来了,没有高潮,也没有期待中的爆棚。盘点6月份电影市场大数据,三大市场指标虽是飘红,但与人们预期尚有距离。全国月度放映场次575万场,与上月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三成,增幅为35.7%。月度观影人群重回亿元线,11620万观众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6.7%。月度票房38.8亿多元,环比5月票房上升了23.6%,也算是暑期档开局尚好吧。较去年同期增长15.6%。观影人群与票房增长间略不同步,缺口正好是全国平均票价继续回落。全国月度平均票价下降8.7%,对冲观众人次与票房,市场大盘表现依然是良好而健康的。
上半年国内影市大数据出炉,一、二季度数据强烈反差,大盘犹如坐 “过山车”式的跌宕起伏,让一些媒体开始看衰中国电影市场。其实,在今天全球经济整体皆趋于下行的大环境下,有多少行业半年可以做到21%的增速呢? 21%的增长就是对中国电影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肯定。我们不能只看大数据表面,更要探究数据背后的真相。六月数据显示国内市场出现拐点,之前凭借投资增量拉动产业增长的高速度遭遇“瓶颈”。产业持续发展需要其内生力发挥作用,这种内生力既有要求制片生产高品质电影的能力,也有发行公司转型现代发行创新功力,还有放映终端市场要打破产品、市场和排映同质化的勇气和尝试能力。产业发展要进入一个健康而良好状态,其增长幅度也是有律可循,单靠“黑马”“井喷”“爆棚”来提升产业发展的速度就不是产业发展的常态。这就是2016年六月档市场拐点传递的意义。
2014--2016年6月电影市场信息数据
六月新片市场格局一边倒,进口片包揽月榜前五,排名前7的进口片成为支撑月度电影消费主力。全月规模发行放映的中外24部新片中,国产片19部,进口片5部,数量不占优的进口片,单片从两亿到14亿多,贡献了32.89亿票房,月度贡献率为84.7。加上延续的两部进口片《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和《愤怒的小鸟》再添3.2亿多,这样月度进口片市场份额达到94%。反观19部国产新片,《三人行》独立作战,首周应对两部进口片,自然是势单力薄 ,最终以9276万票房位列第八。19部新片中,月内票房不足百万的有7部,超过36%的新片沦为垫底炮灰。大数据显示,一季度,国产片与进口片市场份额比为72.6:27.4;二季度国产片优势丧失殆尽,两类影片交换位置,国产片24.6% 进口片75.4%。两个季度对冲上半年国产片与进口片市场平分秋色,国产片为 52.8%,进口片47.2%。
《魔兽》一骑绝尘 十四亿票房登顶
《魔兽》的票房一骑绝尘六月档期里五部进口片,皆貌似大片。其中尤以陪伴中国电竞成长的《魔兽》表现抢眼。电影改编自暴雪娱乐的经典游戏,讲述兽人生活的世界濒临毁灭,他们通过黑暗之门来到艾泽拉斯大陆,意欲将其占为己有。为了争夺资源,人类和兽人的对抗一触即发,两个世界的种族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家园奋起而战的故事。该片在中国上映的档期早于北美,片方特别定制了独一无二的中国版海报,香港影星吴彦祖的加入让这部巨制充满中国元素。
电影首映即旗开得胜,首周前三天日票房均超过两亿,首周五天报收10亿票房,而比中国晚两天开映的北美市场,首周票房直接扑街。媒体说《魔兽》在中国大热,是因为“情怀”,不错,从《魔兽争霸3》问世,到霸占各大游戏排行榜首位, “魔兽”游戏在本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此时正是国内电脑和网络的快速普及期,校园网,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随着中国电竞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魔兽”玩家投入“魔兽世界”的怀抱。为电影消费培育一批忠实的观众。
但是《魔兽》电影的火爆岂能是一个“情怀“可以囊括的?影片首周爆棚后,次周却是超级大跌,跌幅超过69%,这是电影将快进快出的表现,第三周,影片销售曲线继续下挫,最终报收14.6亿元成为月榜冠军。虽说《魔兽》对六月档市场贡献率达到37.6%,但距离发行公司期望值相去甚远,一部超级巨制,在今天的中国市场竞连一个20亿票房的初级目标都没有实现,可见仅有“情怀”,依赖 “粉丝”的电影是靠不住的。尽管如此,中国市场依然是《魔兽》的最大贡献者。一骑绝尘的高票房不仅让“魔兽”在六月档问鼎,同时以比北美本土市场高出4倍多贡献率拯救了《魔兽》免于陷入亏损境地。
续集片品牌发酵 《X战警:天启》领衔奋战
《X战警:天启》是该系列在国内票房最高的一部
进口片市场销售优势从月初一直坚挺到月末,数部系列续集电影成为吸附观众消费的主力。月初《X战警:天启》开局,这部经过“大洗牌”之后的漫画作品,自2003年起前后有六部“X战警”被引进中国市场,中国观众对于“X战警”系列相当熟悉,《X战警:天启》在六月档掀起了市场消费第一个高潮,电影对于男性观众尤有吸引力,最后报收8亿票房摘得月榜亚军,这是该系列在国内市场电影票房最高一部。
时隔13年之后海底生物寻找多莉的《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是在月中登场,十三年前第一部《海底总动员》是作为“分账大片”的稀有资源引进,那时国内市场对于动画片的“家庭观影群”还是一个陌生概念,该片当年票房收入3500余万,年度排名位列第六,市场规模之小可见一斑。今天中国市场容量与规模早已今非昔比,“家庭观影群”在节假日对于动画电影的消费需求几乎是“刚需”。但是《海底总动员2》没有沿袭今年三月以来从《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到《愤怒的小鸟》的进口动画片入市即大卖的优势,在北美市场三周连冠的多莉在中国亦遭同门兄弟分流,最终斩获2.18亿票房,月榜上跻身第五,相比其在北美本土超过4.5亿美元票房,在中国市场仅可算及格而已。
《惊天魔盗团2》创造“惊天”成绩
《惊天魔盗团2》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档期行至月末鏖战,两部题材风格迥异,在最后一周档期里扩大战果,创造佳绩。同日开画的《惊天魔盗团2》和《独立日2:卷土重来》由于题材类型差异化,同日开映相得益彰,携手为六月档带来最后一波消费高潮。
原班人马回归,讲述在首集故事一年后天启四骑士卷土重来,谁知遭遇劲敌并数次被耍,他们欣然应战展开魔术较量《惊天魔盗团2》在其本土北美市场波澜不兴,却象是为中国市场,中国观众量身定制的电影,首映即赢得观众热烈追捧,一路开出红盘,放映7天报收4.42亿元票房位列月榜第三,终极票房亦超过六亿。
大制作的灾难大片《独立日2》市场表现略为逊色,7天收入3.66亿元票房紧随其后排名第四。终极票房也是超过5亿的重量级影片。《独立日》开灾难片之先河,20年前就震撼了北美市场。20年后《独立日2》讲述了在第一集地球人击退外星人后,人类利用外星科技潜心研究,建立起了一套防御系统。谁知在20年后外星人再次空临时,压倒性的力量让人绝望。地球上的数位精英誓死奋战,为人类寻找最后希望的故事。由于第一部《独立日》没有引进国内,观众对于第二部期待不高,灾难类型电影是国内市场稀缺品种,因而《独立日2》市场表现亦可圈可点。
《三人行》独立应战 领衔国产片胜出
国产片《三人行》与好莱坞大片轮番厮杀六月档的国产片实在乏善可陈,有数量缺实力让市场处于一个“空窗期”。月末,一部讲述了六小时内,一个医生、一个悍匪、一个警察,三方在“生、老、病、死”轮回不断的医院发生的惊心动魄交锋的《三人行》才在好莱坞大片轮番撕搏中脱颖而出。影片获得观众与市场肯定,终以9200多万票房,终极票房进入亿元阵营。《三人行》为六月档的国产电影画出一抹亮色。
中韩合拍的喜剧爱情片《所以……和黑粉结婚了》在月底最后一天开画,首日票房2300多万,倒也抢眼。但之后就不给力了,影片形式大于内容,指望靠粉丝追捧赚快钱,却不知,粉丝电影最难以持续,结果首映日票房仅昙花一现,最终票房停留在8000万线上。
月内共有六部动画片,其中五部是国产动画片,动画类型电影也渐进成为市场主流,但是五部国产动画片,仅《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以1200万成绩挤进月度前12名榜单,其它几部均在几十万至几百万之间。与进口动画片进场犹如进入无人之境相反,国产动画片的市场影响力亟待提升。
7部月内票房不足百万的新片,成为产业链条上新的垫底炮灰,与持续增长的银幕、影院相悖的是,市场规模放大,渠道增多,没有给中小影片带来机会,这需要从我们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找找原因。大一统的发行和无差别的影院排映,市场盲区增加,这就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不匹配,因而大批的中小影片被牺牲掉了。
六月档之所以称之是年度市场拐点,首先,二季度的一路下滑止住了,止跌企稳就是给暑期档传递了一个信息,行业不能依赖投资增量、新片堆积来拉动增长,更不能用“泡沫”来误导,产业发展,市场升级需要提升产业内生活力,提升运作水平,精准发行,精准排映。
其次,国产片与进口片可以竞争与竞合。简单保护,不按市场规律的档期乱象不是帮忙。建立公开、透明、超前的档期体制,提高发行放映运作水准,是破除制约产业提升瓶颈的重要环节。
6月份票房前12名电影排行榜
影院市场:大盘的普涨 与影院收入的下滑这是一个悖论,中国市场正处于黄金上升期,虽然上半年一、二季度大盘犹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却没挡住博纳大盘21%的增速。回看全国影院排行榜,老面孔依旧。榜单老大,院线老大“雷打不动”,上升幅度有增不减。观察微观的单座影院,现实却不那么乐观。去年同期影院榜单第一名月度票房887万,今年六月第一名是876万,榜单前50家影院,前500影院,以及前1000家影院的门槛线却略有上升,增长虽然与大盘不同步,但却实实在在推助了大盘普涨,贡献了21%的增幅。此现象是因为国内市场新影院建设热度不减,影院开得多,银幕增量快,新影院不仅带来票房的增量,同时稀释了原有资源的含金量。总而言之,经营影院比过去艰难了,老影院业绩普遍开始下滑,每月滑一点,半年下来,一些知名大影院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减少了几百万票房呢。大盘普涨与单体影院业绩下滑的相悖趋势,还表现在,每月全国放映场次上升幅度大,观影人群与票房增长不匹配。场次一直高增长,拜新影院所赐,观众却没有有效增长,或者同步上升。票房与观众增长挂钩,不与放映场次挂钩。影院场次开的多,经营成本增加,上座率没有增加,核心观影群没有突破性改变,票房和业绩都难以提升,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高增速,低效率的原因之一。透过影院排行榜,我们需要明白供给侧改革对于经营影院的重要,单体影院的经营特色,影院创造新观众的能力和吸引力才是影院可持续发展的活力。6月份影院市场格局分类统计6月全国电影院票房50强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