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内地电影票房平淡落幕

2016-11-24 14:22:49 来源:时光网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这句狄氏的名言是眼下中国电影市场的生动写照。萧瑟秋风,阵阵凉意。回望10月影市大盘,上行通道继续收窄。盘点10月市场数据,全国放映场次继续高开,660多万场的放映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三成,增幅30.9%。月度观影人群1.1亿人次,较去年同期流失13.8%。月度票房34.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7%。

今年以来,市场三大技术指标基本处于“一升双降”态势,国内影院建设热度一如既往,增长速度没有放缓,由此拉动放映场次不断增加,放映规模的扩大不仅没有给市场带来新的增量,反而拖累大盘停滞盘桓。数据显示,依靠规模增长推进市场增长的模式确已到尽头, “一升两降”的市场现象在业内引起的焦虑开始蔓延。

对于零售业一直看好的“银十”,在黄金周的助力下也没有遏制大盘持续下滑的势头。相比前几年的市场高增长,大盘将一季度的50%增长红利已消耗殆尽。接下来,年度市场能否保持稳定略增,要看最后两个月的影片、市场、观众了。从2014年开始,国庆黄金周档期升值后,10月档期也有大幅提升,在年度份额攀升至9%。2016年10月虽然较去年同期下滑,但是34.2亿元票房和1.1亿观影人群依然可在10月历史排名第二。

表1:2014--2016年10月电影市场信息数据

金秋十月影市没有开出让人惊喜的成绩单,月内有中外新片39部进入院线发行通道,如今每月新片数量动辄就有40部,10月39部新片的进场频率算是市场的常态化吧。对10月新片市场表现可用四个字“惨不忍睹”。39部新片只带来了约三成观影人群,贡献票房也仅为三成。当月新片开出如此低数据和低占有率创下了迄今为止今年10个月来最低。34亿元的月票房 70%的销售额是靠国庆档以及9月份延续影片实现。新片表现如此不给力,拖累大盘继续下滑也就不奇怪了。

月榜排名前五的影片有四部是9月底直奔国庆档的,当月新片仅

《机械师2:复活》挤进前五。观察10月市场,除国庆黄金周及黄金周的电影还有亮点,其它皆乏善可陈。

节假日引领销售高峰 国庆档贡献近半

9月底,四部国产重量级新片领衔十余部中外新片逐鹿国庆黄金周,影片题材丰富,类型多样+黄金周档期效应,拉动了10月档唯一一波电影销售高潮。这四部国产新片在9月底最一两天里就给9月市场贡献了2.7亿元票房,这仅是影片在热档期中热身,是市场高潮的序幕,销售曲线的最高点落在7天国庆黄金周。

黄金周7天电影成为娱乐消费的热点,吸引了5112多万观众进影院,合计票房15.88亿元,分别为月度市场贡献了46.3%的人气和46.4%的票房。这还是在今年国庆档比去年国庆档缩水,观众流失了10.4%,票房萎缩14.8%的不利前提下的贡献。7天=近50%的月度产出,可见,时下市场消费结构确实有问题,节假日档期与工作日消费销售形成较大落差,犹如冰火两极,只要没有了节假日消费支撑,闲档期电影销售是一路向西走低,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此现象已成今年市场常态,也是大盘持续疲软因素之一。

热门档期新片扎堆,大片贴身肉搏,中小片沦为垫底概率骤然增大了。从国庆档前后(9月29日—10月6日)进场的15部中外新片看,票房千万以下有8部,百万以下有6部,不足10万票房4部。热门档期,反而成就更多的“炮灰”电影,市场规模大了,依然没有中小电影空间,这岂不是一个市场悖论。这一现象是既需要市场进行结构性调整,也对制片供给侧改革提出要求。

黄金周锁定市场格局 《湄公河行动》逆袭致胜

《湄公河行动》一部改编发生在2011年湄公河金三角流域的中国商船遇袭案,以及侦破和抓捕凶手的案件的动作警匪片

《湄公河行动》9月30日开映,影片首映初销售没有轰动之举,在同期四部新片中仅位列第三。凭借良好口碑和精良制作,影片在上映第五天冲到销售榜第一,之后一直保持了强势吸附观众优势,最终以11亿元票房摘得月榜冠军,累计票房11.7亿左右,这部有主旋律特色的

《湄公河行动》,不仅在主流市场得到观众追捧,同时创下同类型电影最好票房纪录。

《湄公河行动》是下半年市场第二部票房超过十亿线的电影,相比豪华巨制的

《盗墓笔记》用尽洪荒之力才勉强踩到 “十亿俱乐部”线上,《湄公河》却是在观众拥戴中一路逆袭挺进“十亿俱乐部”。电影的口碑与票房齐飞,影院和观众的共同认可带来的市场热效应,是对真诚制作电影的创作者的褒奖和肯定。影片轻松拿下国庆档冠军后就锁定了月榜冠军,节假日档期黄金含量对其市场的推助功不可没。当然,

《我不是潘金莲》缺席该档期,给《湄公河行动》及其它同期影片留下更多释放空间,由此印证了节假日在国内电影娱乐消费具有一定“刚需”性,好电影利用得当有事半功倍的效应。当然,影片最终能在国庆档一众热门大片中脱颖而出,逆袭完胜成为爆款最重要的因素靠的是影片自身品质和魅力。

国庆档黄金周虽是在月度市场中是小格局,今年却奠定了10月市场大格局, 支撑10月市场电影销售的主力全出自黄金周影片。剧情片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为月度市场贡献6.6亿元票房拿到月榜亚军,累计票房超过8.1亿多,也是同类型电影最好的卖售纪录,主要票仓源于国庆档。这部由作家张嘉佳根据自己同名畅销小说集改编,张一白导演操刀剧情片,是一部让人笑出声来流下泪来的暖心之作。影片抢先在国庆前两天开画,一度占据了黄金周市场销售制高点,引领国庆档市场。不过影片格局毕竟不如《湄公河》,都市题材+爱情格局小了点,在国庆第四天被《湄公河》超越之后,销售曲线虽然坚挺却一直位居第二,成为月榜亚军亦顺理成章。

《爵迹》被市场看好并赋予厚望的郭敬明的《爵迹》,号称投资巨大是国内首部打造的明星+CG技术魔幻电影。影片卖点是郭敬明这个最大的IP,加上一众明星,还有炫目的CG技术,电影营销宣传一年前就启动,由于有《小时代》系列电影的成功垫底,不仅郭敬明的粉丝对电影倾情支持,影院和业内各方对看好其市场前景,就连IMAX公司也舍弃《湄公河》将宝押给了

《爵迹》,由此影片开局不仅获得高达32%的排场,还外挂IMAX。如此高配置资源走出的却高开低走的销售路径,首周票房6000多万,月度攫金 3.1亿元位列月榜第三。首映周票房占比高达63.3%,不仅影片出师不利,映后差口碑也拖累了后继销售。影片终极票房约3.8亿元左右,甚至没有达到《小时代》四部系列电影的4.43亿元平均票房,

《爵迹》首集失利,是否连累预计2018年上映的

《爵迹2:冷血狂宴》成为未知。国庆档还有一部走麦城的喜剧片《王牌逗王牌》,明星大咖+搞笑是港产爆笑影片的老套路,在港片刚进入内地市场的年代曾征服观众无数。可惜今年国庆档没有眷顾王晶,王导的明星大咖+爆笑似乎在年初

《澳门风云3》就已用尽,这次观众用脚投票不买单了。影片不仅没有成为10月档市场“王牌”,就连国庆黄金周也是垫底。影片收入以2.3亿元票房挤进月榜前五,市场表现乏善可陈。

表2:2016年国庆档票房前五电影

好莱坞大片难救市 《机械师2》独挑大梁

《机械师2》10月市场进口片数量激增,共有9部进口片,好莱坞大片就占有6部,与全球同步发行放映的

《侠探杰克2:永不回头》、《但丁密码》,先于北美上线的动画片《魔发精灵》,每部影片出身不凡,很有大片范。就是这一众好莱坞大片却没能拉动大盘提升,救市之责落空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反而一部独立制片以买断形式引进的

《机械师2》在10月市场独挑大梁,开出红盘。 电影延续了《机械师》第一部故事,假装死亡的顶级杀手亚瑟(杰森·斯坦森饰)金盆洗手,过着普通人平静的生活 五年后突发事件让他无法和过去的杀手生涯告别,被迫再度从事刺客工作,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不可能的刺杀任务。电影首日开出5200万票房,在月内进口片中拔得头筹。影片在北美市场表现相当平淡,第二部票房仅收1500万左右,在第一部2900万的一半。这部电影在中国市场特有观众缘,四年前暑期上映第一部,获得 8800万元票房,属引进批片中上乘成绩。本月《机械师2》表现神勇,市场销售一路飘红,超过月内同步引进发行的好莱坞大片,究其缘由,除好莱坞一线明星杰森·斯坦森的魅力,系列电影累积观影基础是加分因素。《机械师2》以3亿多票房摘得月榜第四。终极票房约3.4亿,是四年前第一部《机械师》票房数倍。

表3:《机械师》系列电影放映信息表

《圆梦巨人》以1.42亿元票房和《但丁密码》9560万票房对月度销售有所贡献,影片表现亦中规中矩,不过不失,月榜上分别排名第六和第八。随着中国市场成长国内观众日渐理性成熟,那些在海外市场卖不动的烂片想到中国市场也难以忽悠赚钱了,中国市场“钱多,人傻”的现象正在成为过去式。同样是系列电影的

《侠探杰克2:永不回头》不仅没有“机械师”好运,就连有与北美市场同步发行优势也没有帮到忙,仅拿下6000万左右票房,月榜排名第10。此成绩是与三年前的“侠探杰克”相去远矣。

10月进口片市场没有亮点,数量弥补不了质量的缺失,量多不出票房对大盘没有起到提振作用。国产和进口影片皆走麦城,造成10月票房继续下滑。由此可见,时下市场大盘销售的疲软不是阶段性,其深层次原因需要及时调研并作出调整。

动画片已然成大类 国产动画距离市场远

月度39部中外新片,动画类型电影有10部,占新片25.6%,加上9月延续动画片7部,17部动画片为10月市场贡献了3.15亿票房,市场份额9.2%,数量与产出不相匹配。10月份动画片贡献的票房主要得益于四部引进动画片,四部进口动画片合计票房2.4亿,在动画片合计2.75亿元票房中占有率为87.7%。这四部引进动画片分别来自三个国家,英国、日本和美国,6部国产动画片除《铠甲勇士3:捕王》获得票房1840万,其余几部票房不仅没有过千万,纯属打酱油的有四部,票房在两万至30万区间。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影片差距不仅明显,且有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个差距不仅指与好莱坞动画片的巨大差距,与其它国家诸如日本等动画片也是有相当距离的。过于追求数量忽略质量的制作,让国产动画片更难以走入市场,同时难以得到观众认可。

表4:10月份票房前12名电影排行榜

院线: 秋季档平淡落幕 院线迎来市场大考 在月度大盘全面翻绿下,只有极少的院线能在万丛绿中映出一点红。院线若能将市场整体下滑中稳定跌幅已是相当不易了。 观察院线市场,十强院线平均跌幅控制在全国平均值之下,中影数字院线表现最为神勇,为万丛绿中一点红,院线10月份的场次、观众和票房三项指标飘红,观影人群上升20%,票房增长11.6%,为十强院线拉低跌幅作了贡献。的确,大院线由于规模和体量相对而言,抗抵市场风险能力要强于中小院线。但大院线也有难度,因为体量基数大,在大盘疲软的大环境下,保持稳定,降低跌幅已经不易,要继续上行则更加艰难。各院线在今年跌宕起伏的市场上,都面临大考。像中影数字院线的业绩实属相当有战斗力了。 中小院线阵营中,由资源整合带来新机遇效应明显,北京红鲤鱼、深影橙天院线因不断有新影院资源注入,或小幅上升,或下跌幅度甚微。还有可以提及的是湖南楚湘院线,经过资源整合后,该院线有明显变化,从去年同期排在39位前进到本月院线排名第34,月度成绩较同期上升31%。市场机会随处可见,无论是十强院线,还是中小院线,只要抓住机遇,资源整合、并购注资、内部机制改革等将提升经营规模、水平,进而达到市场升级。 拉通10个月大盘曲线,各院线升降参差不齐的。万达院线高居榜首,盘子最大,同比微跌2%。若要完成今年院线目标,最后两月的冲刺必须使出洪荒之力。广东大地冲击今年院线亚军目标在望,累计同比增长6%,已高出大盘增长近两个百分点,当别的院线跌,自家还有升时,名次进步亦在情理之中了。 院线是市场的风向标,以院线1--10月的市场销售曲线走势看,今年全国市场大盘预期需要再调低,预计年度增长率在5%---8%。若能达到年度票房应在480---500亿区间。表5:10份院线市场格局分类表表6:10月全国十大电影院线排行

影院:放映规模持续放大 盈利通道继续收窄 与大盘趋势相悖的曲线是国内影院和银幕数的增长速度让人吃惊。从年初开始,媒体一直在误导公众在中国电影市场何时超过北美市场上“纠结”。包括今年六月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的论坛:中国赶上好莱坞: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现在媒体又有话题了,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在过去的10个月里,中国市场新增银幕+存量银幕已经达到约四万张,此数量已与北美市场持平或者超越(据说北美40475张银幕)。不过,细究一下,这个数据的超越有意义吗?且不说,影院和银幕数的统计一直处于动态中,难于精确,即使是成熟的北美市场,年年有新增影院和银幕,也有关闭的影院。并且中国与美国在人口上有很大差距,美国3亿人口,中国13亿人口,就算只统计城市人口中国也有超过7亿多人口基数。市场放映规模与国情相关,与市场需求相配,真的不用去与别人较真大小。 正是因为今年日均新增因27张的速度,使影院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10月在大盘继续下行中,影院盈利通道也相应收窄了不少。全国50强影院的门槛较上年同期降低了三成,即收益下跌30.8%。全国十强影院门槛线刚过400万,较去年同期的十强影院门槛直降233万多,下跌36.7%。全国冠军影院则从去年同期的882万降至570万。数据后面显示的影院经营效率降低,收益递减,盈利通道收窄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资本短缺时代开影院很难,当开影院难时经营相对容易,物以稀为贵嘛。在资本富裕时代,开影院易,这时反而是经营好一座影院更难。所以,当中国放映市场规模成为全球第一时,影院经营就已进入了一个比拼经营水平、盈利能力强势竞争的时期。当然也到了影院“买买卖卖”时期。从去年世茂的22家影院被万达收购后,今年时代今典院线的影院又被完美时空收购,在市场大盘一路的跌宕起伏中,资本的大举进军,电影院的并购暗流也开始汹猛涌动。有所为有所不为,买和卖都是影院市场重新洗牌的机遇,影院和院线重新组合的时期已经临近。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影院的经营效率,管理团队,盈利空间都是并购与重组的重要指标,所以,影院经营者们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表7:10月份影院市场格局分类统计表8:10月全国电影院票房50强榜单 统计过去的10个月,市场大盘的增长与减速正好是5:5比例,增减月份各占一半,若年度票房最终可实现5%---8%的增速的话,中国电影产业总体向上的基本面依然可预期。虽然很多人不认同市场“拐点”论,中国电影在进入第二个黄金十年之际的确站在了转折风口。拐点是指第二个黄金十年发展期,中国电影需要进行增长模式转变,需要解决由外延拉动到内生动力助推的产业增长动力,站在风口的中国电影必须面对和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在年度最后两月的冲刺中,我们期待创造岁末最后一波电影消费高潮,以整装再出发。

相关文章